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方法回顾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结果治疗后错误的构音方式基本纠正,言语清晰度提高。结论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78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脑瘫分级,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儿社会生活能力。观察社会生活能力优和社会能力差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对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脑瘫患儿中痉挛型占59.55%,手足徐动型占28.65%,其他类型占11.80%。社会生活能力优105例(58.99%),社会生活能力差73例(41.01%)。社会生活能力优和社会生活能力差的患儿在年龄、脑瘫严重程度、脑瘫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及家庭收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脑瘫严重程度、脑瘫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户口类型以及家庭收入均是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偏小、脑瘫严重程度高、手足徐动型脑瘫、母亲文化程度偏低、农村户口及家庭收入较低的脑瘫患儿生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结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治疗组术后加用高压氧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评定,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64.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无改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可以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症状,结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由于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护理实践中,指导保持患儿各种姿势的训练,来促进患儿正常运动的发育,避免或纠正异常姿势的出现或加重。通过对38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及观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该组38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3个月~3岁;其中痉挛型18例,手足徐动型8例,混合型12例。1.2方法(1)正确的抱姿而易见:要注意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使其头、躯干尽量处于或接近…  相似文献   

6.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用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检测32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并与30例健康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通气功能和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肺功能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为临床矫正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姿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康复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36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及下肢姿势矫正护理。护理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膝-踝关节协调性指数。结果:康复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康复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右足着地之外,两组患儿相应的肢体与步态各关键点膝-踝关节协调性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行下肢姿势矫正训练及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肌张力、提升肌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963例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9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963例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4.5%(236/963),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脑瘫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P〈0.01),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OR=2.029,95%CI:1.483~2.774)。结论脑瘫患儿多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与脑瘫分型有关,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病理性黄疸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自控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中 ,手足徐动型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多见于有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酸中毒、缺氧及感染等病史的婴儿。徐动型脑瘫患儿因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核 ,如脑基底核的新纹状体受到损害致新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红核→网状结构→脊髓前角的通路被阻断 ,影响对脊髓运动神经的调节 ,从而使肌张力呈动摇型 ,运动稳定性遭到破坏。1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特点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特点为 ,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要指征 ,全身肢体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 (包括颜面肌肉在内 ) ,发声、构音器官多受累 ,常伴有语言障碍 ,上肢损害重。2临床症状患儿…  相似文献   

10.
观察配戴踝足矫形器(AFO)的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根据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选择适宜的运动训练方法。指导家长正确配戴AFO方法和步骤,并定期检查和运动评估,以了解使用效果及病情变化,为更换适宜的矫形器提供依据。本组患儿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后,83例患者中58%现已完全脱掉支具,畸形肢体已逐渐改善;42%的患者仍在继续穿戴。  相似文献   

11.
简易夹板矫正器用于矫正脑瘫患儿肢体异常姿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脑瘫是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和运动及智力异常的一种综合征。它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 ,若不能及时得到诊治并矫正其异常姿势 ,日久会造成姿势异常 ,关节变形 ,甚至终身残疾 ,给以后的运动和生活带来不便。  我院自 1986年以来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及功能训练等综合疗法 ,近几年又加用简易夹板矫正器治疗多例患儿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1 适应证  此装置适用于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所致的肘、腕、指关节内收、屈曲、肌张力增高 ,单纯的拇指内收 ,膝关节屈曲或反屈患儿。2 材料及制作方法  选用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口咽腔共鸣功能是否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方法采用声学测量,对这两类患儿核心韵母/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患儿中口咽腔共鸣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1%和95%;两类患儿的/ɑ/、/i/、/u/的F1、F2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类脑瘫患儿口咽腔共鸣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口咽腔共鸣功能不存在显著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脑瘫患儿综合康复训练的内容很多,除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疗法外,我院文体治疗科与脑瘫科协同用文娱、体育和音乐等内容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获得了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参加文体治疗的脑瘫患儿45例,男35例,女10例。学龄前25例(55.5%),学龄期20例(44.5%)。痉挛型26例(57.8%)包括4例伴有弱智,共济失调型7例(15.6%);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各6例(各13.3%)。14例需要依靠轮椅进行移动,其余基本可以站立或行走。 1.2 方法 ①垫上体操:为了稳定、安全,患儿坐在垫子上,并将垫子摆放成凹形,患儿的家长一对一的也坐在垫子上,1名老师坐在中间领做,家长协助患儿一起做坐位、跪立、俯卧或仰卧等各种姿势的体操,即从头部、上肢、躯干和下肢依次做伸展、屈曲、平衡、滚动和爬行等动作,另一名治疗师在一侧辅  相似文献   

14.
脑瘫患儿的碱性磷酸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碱性磷酸酶 (ALP)在不同型别脑瘫的差异及在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 40例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进行ALP测定。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的ALP值在正常范围内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ALP值明显高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ALP值 (P <0 .0 0 1)。结论ALP值还可做为鉴别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1996年12月~1998年12月,我们应用改进捏脊疗法对5岁以下的脑瘫患儿67例进行辅助治疗,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6个月20例,~1岁36例,~5岁11例。67例中痉挛型脑瘫31例,手足徐动型19例,低张力型7例,混合型10例。其中30例患儿合并不同程度智力低下,或合并癫痫、小头畸形、听和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治疗方法:对67例患儿在应用针刺、导平、按摩及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捏脊疗法,并对传统的捏脊疗法改进如下:根据脑瘫患儿的病情在捏脊时摆成一定的出发姿势,如上半身运动障碍明显的患儿,捏…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者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是较常见的小儿运动功能致残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或减轻残疾的关键。为此 ,我们通过对 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高压氧及按摩等综合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儿科收治脑瘫患儿 80例 ,年龄 1个月~ 1岁 ,男 47例 ,女 33例。依据中国儿科神经学组1 988年在佳木斯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上制定的标准[1 ] ,按临床表现分为 :痉挛型 57例 ,强直型 1 1例 ,肌张力低下型 5例 ,手足徐动型 3例 ,混合型 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包括运动训练、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变化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针对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康复效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运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法对6例偏大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治疗,结果6例患儿经治疗后运动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运动疗法能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宏  蒋文鑫 《现代康复》2001,5(1):108-109
目的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根据脑瘫儿童的分型及不同的发育年龄阶段、制定详细的日常护理,康复指导计划及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从头部、躯干的控制,坐位、站立及行走的控制,双手的直辖市运动;通过家长正确娴熟的手技,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防止畸形发生,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产生。结果 通过正确的日常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使脑瘫患儿获得部分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中自理。结论 家长正确有日常护理,功能训练及积极参与,是脑瘫患儿获得良好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