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患者之燥热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军  周艺  吴洁  闫冰  刘涛  杨叔禹 《光明中医》2008,23(10):1416-1418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MS)燥热证与非燥热证患者在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上的差异,以探讨燥热证MS患者的糖脂代谢特征。方法:对所收集的辨证包含有燥热证的MS患者与同期收集的非包含有燥热证MS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血糖、胰岛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燥热组较非燥热组腰臀比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外(P〈0.05—0.01)。燥热组与非燥热组比较,腰围、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S燥热证患者腰臀比和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空腹血糖和腰臀比可能是MS患者辨证为燥热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的证候差异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揭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特点,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规范化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87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按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进行证候分型,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颈部斑块或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异同。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主要证候特点是郁热,以气郁化热证为主要证型;肥胖组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上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肥胖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血脂谱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中医证型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的关联性。方法:对240例维吾尔族T2DM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调查,检测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记录中医辨证积分,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维吾尔族患中者中,(1)以TG增高为主,共128例,占总数的53.3%。(2)痰浊阻遏证TG升高较其他证型明显,阴虚阳亢证TC升高较其他证型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放南路社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上应更加注重健脾利湿、养阴清热,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其中合并NAFLD组95例,NO-NAFLD组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餐后2h C肽(2h-C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酸(UA)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体重、BMI、空腹C肽、餐后2h C肽、TG、HDL-C、ALT、AST、GGT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年龄、身高、TC、FBG、Hb A1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是NAFLD的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湿热证、气郁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气虚证所占比例均较高,超过60%。NAFLD组痰湿证者多于NO-NAFLD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患者存在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证为其发病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糖、胰岛素、体重指数、腰围等指标与湿热证之间的关系,以探讨湿热证在2型糖尿病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方法:61例患者分为湿热证31例,非湿热证30例。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胰岛素、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分析上述指标与湿热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瘦素、脂联素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选取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血清瘦素、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均高于对照组,脂联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比较,湿热证组的瘦素、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非湿热证组,而脂联素水平则低于非湿热证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瘦素、低脂联素血症。湿热证在2型糖尿病中占据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患者湿热证与体重指数、血清瘦素、脂联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有直接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113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脂肪肝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较高,男性脂肪肝患者的尿酸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285-128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瘀热证与非瘀热证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中医瘀热证辨证标准,将3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瘀热证组143例和非瘀热证组194例,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瘀热证与非瘀热证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可出现异常,2型糖尿病瘀热证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异常与非瘀热证组比较有差异。结论:瘀热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2型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瘀热证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实验室指标异常,与非血瘀证组相比,主要表现在HbA1c、FBG、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TC、LDL-C的异常,可作为2型糖尿病瘀热证的评价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汪燕燕 《河北中医》2012,34(12):1789-17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9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与71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 C肽]进行对比分析。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2组患者所占类型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患者体质量、BMI、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G、HDL、TBiL及DBiL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痰饮证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肥胖、脂质代谢紊乱及高胰岛素血症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发病的重要因素,痰饮证相对其他证素来说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关键证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BA)水平与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辨证分为痰湿证110例和非痰湿证168例,检测患者血清BA,记录并分析患者BA水平与年龄、腰围(WC)、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相关情况。结果:痰湿证组BA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此外腰围、BMI、TG、FINS、FC-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HbA1c、HDL-C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A水平与年龄、腰围、BMI、FC-P呈正相关(P0.05),与HbA1c呈负相关(P0.05),运用偏相关分析,在排除血压、脂代谢指标的影响后,BA水平与年龄、腰围、BMI、FC-P、HbA1c均未显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A水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征象,可作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痰湿证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痰、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31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单纯组)98例和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组(合并组)221例。将患者分为痰证、瘀证、痰瘀夹杂证及非痰非瘀证4个证型。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6含量,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结果单纯组与合并组患者血清IL-6、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4个证型之间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组中各证型之间IL-6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组中痰瘀夹杂证组IL-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或P0.01),而其余各证型之间IL-6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常表现为痰瘀夹杂,此时痰瘀夹杂证可能与IL-6高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孟庆革 《河北中医》2010,32(8):1268-127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68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46例及一过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组38例,对3组头颅CT检查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PG)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糖尿病脑梗死组较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一过性血糖升高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小(P0.05);非糖尿病脑梗死组TC、TG、HDL-C、LDL-C、VLDL-C和FPG水平均较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一过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组低(P0.05);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较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一过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组低(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的疗效及预后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007例体检者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按BMI分层分析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体检者中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间比较BP、FPG、TC、LDL—C、HDL—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I的升高,SBP、DBP、FPG、TC、TG、LDL—C平均水平升高,HDL—C平均水平降低,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评价指标,BMI升高是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KKAy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脂变化,探讨益气养阴散结中药方对其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12周龄KKAy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及中药组,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分别给药,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散结中药复方,模型组及正常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定期检测小鼠体重、血糖值,并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处死各组小鼠,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血脂指标。结果:KKAy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在初期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周龄的增长,血糖血脂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益气养阴散结中药复方干预的小鼠血糖血脂水平有所回落。结论:KKAy小鼠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益气养阴散结中药复方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情况,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消渴病中医辨证4种分型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初发消渴病患者辨证分型为阴虚燥热、痰湿中阻、气阴两虚和气阴两虚兼血瘀四种证型,记录其一般情况、体重指数(BMI)、腰围(W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等值。[结果]痰湿中阻型BMI、WC和TG较其他三组均显著升高(P〈0.01),TC较气阴两虚组和气阴两虚兼血瘀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初发消渴患者中痰湿中阻型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消渴合并腹型肥胖人群更易发生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辖区内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八段锦运动锻炼、用药指导等家庭护理干预,疗程6个月,监测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Weight)、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FPG、HbAlc、TC、TG、LDL-C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00例,运用OGTT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质量(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患者家族史、冠心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P〈0.05);B组患者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甘油三酯、BMI增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2型糖尿病血脂谱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证候调查,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中医证候,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湿阻遏证最多105例(35%),其次是气阴两虚证84例,最少脾肾阳虚证12例(4%)。血瘀脉络证型患者TG升高较其他证型更严重(P〈0.01);痰湿阻遏型患者TC升高较其他证型严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两种证型常见,TG增高以气阴两虚为多发,TC增高以痰湿阻遏为多发,在各证型中血瘀脉络和痰湿阻遏血脂值增高明显,因此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发病主要病因病机可能是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荷芪散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9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8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荷芪散,观察12周,记录治疗前后腹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血糖(T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C肽、甲状腺素、瘦素、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腹围、BMI、SBP、TG、LDL、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2hPG)、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组的腹围、BMI、TC、LDL、FPG、2hPG、餐后2h胰岛素(2hINS)、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荷芪散治疗代谢综合征对调整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和瘦素抵抗、纠正慢性炎症状态等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从痰、湿、瘀、热立论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原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82.7%。结论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糖精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降糖精组及氟伐他汀组,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升高(P<0.05)。降糖精组TG下降水平高于氟伐他汀组(P<0.05);降糖精组与治疗前比较,FBG、2hPG、HbA1C明显降低,IAI明显升高(P<0.05),氟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降糖精不仅能调节血脂,同时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