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此例术后予以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但为预防肿瘤复发,仍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19例膀胱憩室癌,年龄51~83岁,平均67.4岁,术前均行超声、膀胱镜、静脉肾盂造影(IVU)和CT检查.5例浅表性膀胱憩室癌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肿瘤汽化术,10例浸润性膀胱憩室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外向性生长的膀胱憩室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结果 术后8例患者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3个月),均再次行绿激光肿瘤汽化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9例患者术后随访4~87个月(平均34.7个月),3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15例(78.9%)无瘤生存.结论 膀胱憩室癌发病隐蔽,癌肿易侵犯膀胱外组织,早期诊治尤为重要.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膀胱憩室癌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9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6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病因,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5例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或膀胱部份切除术。憩室切除采用膀胱内外联合入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5例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2例加作放疗。6例获随访,存活时间1-9年,平均5年。结论:确立诊断首选膀胱镜检查及活检,B超、CT和MR对肿瘤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膀胱憩室癌行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术后2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吡柔比星(THP) 白细胞介素Ⅱ(IL-Ⅱ)组31例,THP 30 mg IL-Ⅱ10万Iu 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THP组35例THP 30 mg 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 6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 IL-Ⅱ组31例患者中复发4例,THP组35例患者中复发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HP 联合IL-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THP,但是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8例膀胱憩室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随访0.5~5.0年,7例均有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目前术后6月无瘤存活.结论 膀胱憩室肿瘤的诊断以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为主,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特别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瘤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噻替派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随访6个月~4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瘤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例尿路内翻乳头状瘤的诊断、治 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术前6例均行腔内B超检查,确诊3例(50%),5例行膀胱镜检十活检,全部确诊(100%),所有病例 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无1例复发或恶变。结论:腔内B超,膀胱镜栓 活检是 诊断该瘤的必要步骤,其中后者可确立诊断,治疗首选TUR-BT,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E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ATER)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同时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术前C3bRR、RFER、3项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均降低,ICR、RFIR增高;鸦胆子油乳灌注后C3bRR、RFER、ETER、ATER、NTER升高,ICR、RFIR降低,在术后2个月达到峰值,6个月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6例,HCPT2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2例,DDP6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HcPT+DDP组38例,DDP6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3d后HCPT20mg+生理盐水6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满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min。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有无肿瘤复发。结果106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HCPT组36例患者中复发12例,DDP组32例患者中复发11例,HCPT+DDP组38例患者中复发5例,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T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或DDP,但其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赵娟 《全科护理》2014,(23):2164-2165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病人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及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对120例膀胱癌病人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丝裂霉素灌注化疗,同时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及灌注前后护理。[结果]120例病人术后5d~7d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其中4例病人因癌灶转移死亡,其余116例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灌注期间护理对减少膀胱癌复发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因高龄高危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6年5月26例经B超、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高龄高危患者采用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及灌注化疗进行治疗,TURBt可于灌注化疗前或灌注化疗后进行,具体视肿瘤大小及患者病情而定。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及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均顺利完成。术前栓塞化疗16例,术后栓塞化疗1次18例,2次9例,3次5例。术后7例复发者再次行TURBt,2例2次复发,行第3次TURBt,复发者再次术前栓塞化疗1次3例。6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致排尿困难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灌注化疗期间未发生骨髓抑制、贫血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术后随访3个月~6年,2年内死亡2例,2~5年内死亡4例,18例生存至今,2例失访。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高龄高危患者,TURBt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具有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避免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带来的高风险性,以及由于尿流改道而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有效延缓了病情的进展。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丝裂霉素C热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3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进行热灌注化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患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化疗过程11例患者出现下腹部皮肤潮红和轻度灼热感,26例患者术后出现尿痛、尿急、尿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6~37个月,患者均生活良好,膀胱镜检查无局部及膀胱腔内其他部位肿瘤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丝裂霉素C膀胱热灌注治疗对预防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护理方面加强患者膀胱热灌注化疗过程护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相似文献   

13.
膀胱腔内灌注局部化疗或免疫治疗是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对4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序联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钬激光切除治疗多发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36例多发性膀胱肿瘤患者先行髂内动脉灌注检塞化疗,4~6 d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术后常规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均一次切除肿瘤,手术时间20~110 min,平均45 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 a,复发15例,死亡3例,其中1例因肿瘤转移死亡,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钬激光切除治疗多发性膀胱肿瘤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肾移植受者处于低免疫状态,与普通人群相比,发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进展快、易复发.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肾移植受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验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表柔比星治疗肾移植受者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自身对照法回顾9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肾移植受者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分别采用羟基喜树碱或丝裂霉素常规灌注和膀胱黏膜下注射表柔比星时,患者的无瘤间期、肿瘤复发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肿瘤复发时分级分期变化和移植肾功能等.结果与结论: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表柔比星治疗易复发、相对难治的肾移植受者膀胱移行细胞癌有效、安全,与常规灌注相比,患者无瘤间期明显延长,1年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期间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定期随访行膀胱镜或B超观评价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吡柔比星组41例,平均随访18.8个月,7例(17.1%)复发,丝裂霉素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10例(21.7%)复发.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风险比较Hazard Ratio(HR)=0.71(95%CI:0.27~ 1.84,P=0.48);吡柔比星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1.5%(17/41),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7.3%(3/41),膀丝裂霉素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0.0%(17/46),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小剂量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4mg加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4~65个月随访,平均28.3个月,49例无肿瘤复发,9例一年后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小剂量羟基喜树碱治疗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化疗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尽可能保留有功能膀胱,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T2期19例,T3期6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施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密切随访发现复发者再次或多次行钬激光腔内治疗.[结果]25例患者成功实施钬激光切除肿瘤67台次.术后并发症有膀胱出血(4例)、败血症(1例)、创面延迟愈合(3例).术后1年内复发17例(68%).肿瘤死亡2例,非肿瘤死亡1例.术后随访2~5年,2年生存率为88%.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具备正常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评价良好.[结论]保留膀胱钬激光腔内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甚微,符合循证医学原则,须严格把握肿瘤性质及分期分级等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9例)或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均定期给予吡柔比星经导尿管膀胱内灌注化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12.5±6.3)个月,复发率为14.6%,多为1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行再次手术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尿频、尿痛、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5例)及肉眼血尿(3例),未经处理或对症处理后缓解。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改良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改良组在灌注化疗药液后注入10ml空气,保留尿管,保留药液2h后,将药液引流至引流袋,最后拔除尿管;传统组在膀胱灌注化疗药液后再注入10ml生理盐水拔除尿管,嘱患者保留药液2h后自主排出药液.观察两组化疗药液保留在膀胱内的时间、膀胱刺激症状的情况.结果 改良组93.5%、传统组71.3%的患者药液能保留在膀胱内2h.改良组2.0%的患者出现重度膀胱刺激症状,而传统组为13.3%.结论 采用改良膀胱灌注法可延长药液保留时间,减轻灌注液对膀胱的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