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脂联素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合成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活性的调节,研究表明部分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影响脂联素代谢,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并与坎地沙坦进行比较。方法:体外培养、诱导分化3T3-L1脂肪细胞,分别用空白培养液、坎地沙坦(10μmol/L)和替米沙坦(10μmol/L)干预3T3-L1脂肪细胞,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及培养液中脂联素的分泌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和坎地沙坦组相比,替米沙坦组脂肪细胞脂联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各组间脂肪细胞培养液中脂联素的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替米沙坦可以明显增加脂肪细胞脂联素的表达,但并不增加脂联素的分泌水平,其促进脂联素表达的作用优于坎地沙坦。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脂联素(Acrp30)siRNA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小鼠脂肪细胞Acrp30表达以及对3T3-L1脂肪细胞基础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小鼠脂肪细胞Acrp30 siRNA片段,将其亚克隆入AdEaxy XL 腺病毒载体系统,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为重组腺病毒。用此重组腺病毒感染3T3-L1脂肪细胞,用RT-PCR和ELISA检测其Acrp30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2-Deoxy-[3H]D-glucose掺入法测定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结果:设计并构建了小鼠Acrp30 基因特异性siRNA腺病毒载体,该载体感染脂肪细胞后,能显著抑制Acrp30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3T3-L1脂肪细胞基础葡萄糖的转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构建的Acrp30 基因特异性siRNA腺病毒载体能有效地抑制脂联素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从而影响3T3-L1脂肪细胞基础葡萄糖转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3T3-L1脂肪细胞生长激素受体(GHR)对生长激素(GH)诱导的脂肪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及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3T3-L1脂肪细胞中GHR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HR的蛋白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GHR对GH激活的3T3-L1脂肪细胞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real-time RT-PCR和ELISA技术检测GHR对GH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干扰3T3-L1脂肪细胞GHR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生长激素诱导的细胞NF-κB的激活,并减少TNF-α、IL-1β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和分泌。结论:干扰3T3-L1脂肪细胞GHR可抑制GH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心房钠尿肽(ANP)除具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还可调节脂联素、瘦素等脂肪因子的水平。血管钠肽(VN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钠尿肽,但其对脂肪因子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VNP对脂肪因子脂联素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3T3-L1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加入不同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血管钠肽(VNP)对脂肪因子脂联素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3T3-L1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VNP,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联素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放免法测定细胞内cGMP的水平。结果 VNP可显著增加脂联素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同时提高细胞内cGMP的水平(38±5~265±35 pmol/mL);该效应可用8-Br-cGMP(可透过膜的cGMP类似物)诱导,但可被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KT-5823或钠尿肽受体NPR阻断剂HS-142-1抑制。结论 VNP可通过NPR/cGMP/PKG信号通路增加脂肪细胞脂联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果糖(fructose)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给予鸡尾酒法诱导脂肪分化,并使用1 g/L的果糖进行诱导干预。油红O染色法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脂质含量;RT-qPCR法检测脂肪分化过程中脂滴包被蛋白2(Plin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C/EBPβ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分化标志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细胞蛋白2(α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用分化培养基(DM)的对照组相比,实验(DM+fructose)组的脂肪细胞体积及胞质内脂滴积累量显著增加,脂肪分化标志蛋白PPARγ和aP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lin2、C/EBPα和C/EBPβ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上调(P0.05)。此外,加入果糖之后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加入Akt特异性阻断剂之后,PPARγ和aP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果糖能够促进3T3-L1细胞的脂肪分化,可能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MBL(0、1、10、20μg/ml)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法分析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因子PPARγ及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脂肪合成调控信号分子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实验组各浓度MBL(0、1、10、20μg/m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都无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3 d,甘油三酯检测发现MBL处理组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MBL处理组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吸光度值也显著降低,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证实,MB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在MBL干预下,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MBL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研究胰岛素、地塞米松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crp30)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用150nmol/L胰岛素、100nmol/L地塞米松和10ng/ml 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6h,提取细胞RNA,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crp30mRNA表达量的变化;另外,用同样浓度的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2、4、16h,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Acrp30分泌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Fα均能下调Acrp30mRNA的表达;地塞米松和TNFα减少Acrp30的蛋白分泌;而胰岛素仅能瞬时刺激Acrp30的蛋白分泌,作用时间超过4h对Acrp30的分泌并无影响。结论血浆脂联素蛋白浓度在翻译后水平被调节,包括翻译和(或)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人参皂甙Rg1对体外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adiponectin)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胰岛素和Rg1与3T3-L1脂肪细胞共同培养,以β-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测定脂联素 mRNA表达。结果: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脂联素 mRNA 表达逐渐降低,在胰岛素浓度 ≥100 nmol/L 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40 mg/L Rg1能有效逆转高胰岛素对脂联素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体外高胰岛素水平可使3T3-L1细胞脂联素表达下降,Rg1可逆转体外高胰岛素降低脂联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pelin-13对高尿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T3-L1脂肪细胞予以10 mg/dL尿酸刺激,部分细胞予以1μmol/L apelin-13预处理,以100μmol/L H2O2刺激的细胞为阳性对照。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族(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及培养液上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和促氧化酶NADPH氧化酶(NO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各组份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ACE1)、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和AT2R及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相关蛋(APJ)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及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II(AngⅡ)浓度。结果:10 mg/dL的尿酸明显降低3T3-L1脂肪细胞SOD、GSH-Px和CAT的活性,升高NOX的活性,增加MDA的含量,细胞内ROS的含量相应升高;apelin-13可以显著改善高尿酸诱导的脂肪细胞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在10 mg/dL尿酸的刺激下,脂肪细胞局部RAS各组份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及培养液的AngⅡ水平增高,APJ的mRNA表达下调;而apelin-13可以部分逆转上述指标。结论:Apelin-13可能通过下调3T3-L1脂肪细胞局部RAS的表达改善高尿酸诱导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0.
resistin基因过表达影响3T3-L1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esistin基因过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resistin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获得稳定表达resistin基因的细胞株;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基因表达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比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的含量变化。结果(1)resistin基因过表达脂肪细胞中,脂滴出现时间提前,且细胞内布满了小而多的圆形脂滴;(2)resistin基因过表达脂肪细胞中,分化中、晚期标志基因C/EBPα、FA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分化早期标志基因Pref-1的表达则明显下调;(3)re-sistin基因过表达脂肪细胞中,胞质内TG、FFAs含量均显著增加;(4)resistin基因过表达脂肪细胞中,分化第2、4、8d的GLUT4基因mRNA表达水平间无显著变化,与正常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sistin基因过表达能够显著干扰3T3-L1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有助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并不影响GLUT4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对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内皮素(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新生大鼠CFs,应用放射免疫法、免疫荧光检测法、RT-PCR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CFs培养液中ET水平和CFs中的ET-1含量以及ppET-1 mRNA的表达。结果醛固酮(10-9、10-8和10-7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CFsppET-1mRNA的表达以及ET-1的合成和分泌,同时醛固酮(10-7mol/L)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CFsppET-1 mRNA的表达,在作用2h后表达开始增加,4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提前给予螺内酯(10-6mol/L)能抑制醛固酮(10-7mol/L)的上述作用。结论醛固酮能促使CFsppET-1 mRNA的表达以及ET-1的合成和分泌,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2.
积雪草酸改善小鼠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番石榴叶三萜化合物积雪草酸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药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观察药物对其分化的影响。地塞米松诱导建立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药物干预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浓度;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积雪草酸在10~100 μmol/L时能显著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但明显抑制其分化(P<0.05或P<0.01);在30和100 μmol/L时,无论是基础状态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消耗,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产生(P<0.05);其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脂联素分泌和PPARγ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但能显著下调PTP1B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积雪草酸能显著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消耗和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产生,其机制可能是其下调胰岛素信号转导的负性调节因子PTP1B的表达,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给予TTPGL(0.3、1、3、10 μg/L),并设溶媒(0.1% DMSO)组、阳性药正钒酸钠(Van,10 μmol/L)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模型(model)组,药物作用48 h。MTT法检测药物对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建立IR模型后,药物处理48 h,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IR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脂肪因子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检测IR脂肪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1B(PTP1B)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IRS-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溶媒组比较,TTPGL显著提高了前脂肪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分化(P < 0.01)。与IR溶媒组比较,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下,TTPGL(1-10 μg/L)均显著地促进了IR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P < 0.01);TTPGL(0.3~3 μg/L)显著抑制FFA的产生(P < 0.01)。与模型组比较,TTPGL(0.3和3 μg/L)显著增加IR脂肪细胞脂联素的分泌(P < 0.05)并抑制TNF-α的分泌(P < 0.01),TTPGL(3 μg/L)对抵抗素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P < 0.05),对瘦素分泌无显著作用;TTPGL(3 μg/L)显著下调IR脂肪细胞PTP1B的mRNA表达(P < 0.01);TTPGL(3 μg/L)极显著上调p-IRS-1/IRS-1的水平;TTPGL(0.3和3 μg/L)显著上调p-Akt/Akt的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TTPGL具有显著改善3T3-L1脂肪细胞IR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TPGL下调了IR脂肪细胞PTP1B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p-IRS-1/IRS-1和p-Akt/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对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转导途径对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的影响。方法: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分别于培养瓶中加入浓度为50 nmol/L的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和浓度为5 μmol/L马来酰亚胺甲磺酸盐(Ro-31-8220),培养24 h,用RT-PCR的方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结果:PMA组可以明显提高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Ro-31-8220组其表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蛋白激酶C转导途径可以调控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改善3T3-L1脂肪前体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地塞米松等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以评价模型建立情况。将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 μmol/L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25 g/L参麦组和50 g/L参麦组。MTT检测各组药物作用8、16、24和36 h后的细胞活力。药物作用8、16和24 h后测定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在各组中的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浓度数据显示参麦注射液(25、50 g/L)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以明显增加3T3-L1细胞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3T3-L1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利用,并且与增加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不同浓度脂肪酸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高脂负荷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并建立最佳的脂肪酸诱导胰岛素抵抗产生的细胞模型。方法: 以3T3-L1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观察最大葡萄糖摄取率时最佳胰岛素作用浓度和时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油酸(C18:1)、棕榈酸(C16:0)对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影响。结果:胰岛素刺激15 min(P<0.05)-1 h(P<0.01),葡萄糖转运呈升高的趋势,至6 h(P>0.05)逐渐下调;胰岛素浓度升高至50 nmol/L时,葡萄糖转运增加336%(P<0.01),100 nmol/L时达最高峰,是基础状态的492%(P<0.01)。0.125 mmol/L油酸或棕榈酸均可明显抑制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油酸及棕榈酸浓度分别达0.5 mmol/L和1.0 mmol/L时,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显著受抑(P<0.05)。结论: 胰岛素刺激下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有一定的时序性和浓度依赖性,100 nmol/L胰岛素刺激1h,葡萄糖转运率最高。1 mmol/L油酸或棕榈酸作用16-18 h可显著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血清与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ld组;(3)Ald(10-7mol/L)+SPI(安体舒通10-9mol/L)组;(4)Ald(10-7mol/L)+LY294002(PI3K抑制剂20μmol/L)组;(5)Ald(10-7mol/L)+SB203580(P38MAPK抑制剂20μmol/L);(6)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7、10-6、10-5mol/L)组;(7)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MVA(甲羟戊酸10-4mol/L)组;(8)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FPP(法尼酯焦磷酸10-5mol/L)组;(9)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GGPP(焦磷酸牛儿基牛儿酯10-5mol/L)组。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GK1、CT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含量。结果:Ald呈剂量依赖性上调SGK1和CTGF蛋白表达(P0.05)。醛固酮刺激6h即可增加SGK1蛋白表达(P0.05),12h达高峰,CTGF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安体舒通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Ald对SGK1的激活作用(P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ld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表达,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和ICAM-1表达(P0.05)。甲羟戊酸和GGPP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0.05)。结论:醛固酮可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的表达,氟伐他汀可通过SGK1信号转导通路缓解Ald的致纤维化作用。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可能与甲羟戊酸通路中的Rho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二者存在基因同源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分化。 目的:观察骨髓细胞源性脂肪细胞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条件下转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活性,探索股骨头坏死细胞水平治疗的新途径。 方法:将前脂肪细胞3T3-L1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和成脂诱导培养。培养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于诱导培养后5,21 d分别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成脂分化过程中,细胞中Runt相关基因转录因子2、氧化物增殖体激活物受体γ2、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并于成骨、成脂培养21 d后采用Wer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培养细胞爬片,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钙结节茜素红、油红O染色,观察3T3-L1成骨转分化情况以及成骨细胞活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3T3-L1在成骨诱导培养5 d后,细胞由圆形逐渐演变成纺锤形和梭形;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物增殖体激活物受体γ2 mRNA表达减弱,而Runt相关基因转录因子2、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微量增强。至21 d时,这种表达改变更加明显;Western-blot显示,Runt相关基因转录因子2、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蛋白量增加,而氧化物增殖体激活物受体γ2微量甚至无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表达较多,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钙结节;油红O染色微量脂滴。提示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源性前脂肪细胞3T3-L1在成骨诱导培养下,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分化为有生物活性的成骨细胞;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二者之间存在着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