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引起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将服用TAM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B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患者80例分为绝经前组(58例)和绝经后组(22例)。根据服用TAM时间(T)长短,分为T〈2年组40例和T≥2年组40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口服TAM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且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均发生在绝经后组。乳腺癌患者使用TAM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服药时间长短并无显著关联。结论乳腺癌患者使用TAM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增加,建议用药前进行妇科评估,包括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并加强用药期间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2.
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08-109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的病因、病理类型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分别是炎症(包括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息肉)(24.26%)、功能性子宫内膜(67.46%)、恶性肿瘤(7.1%)。从病理类型分析:功能性子宫内膜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者最多,绝经10年以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升高(8/30)26.67%。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因复杂,要重视临床症状及初步检查,明确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绝经年限愈长,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1)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是否导致子宫内膜癌.(2)找出即兼顾乳腺癌疗效和避免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连续随访雌激素受体阳性服(TAM)的乳腺癌患者138例(服药组20mg/次/d)连续服用5a,并以同时期无TAM服药时的乳腺癌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服药组出现子宫内膜病变32例(28.6%),对照组出现4例(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服药组服TAM1a,2a未见子宫内膜癌,3a、4a、5a出现子宫内膜癌2、2、3例。对照组乳腺癌术后1a、2a未见子宫内膜癌,3a、4a、5a表现子宫内膜癌0、0、1例。结论:长期服用TAM可导致子宫内膜单纯性增长,息肉也可导致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系数为1.6—10.0,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因此,本文观察TAM最佳服用时间为2a,既不影响乳腺癌的疗效,又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韦彩芬 《海南医学》2011,22(7):111-112
目的应用阴道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三苯氧胺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动态观察。方法对50例乳腺癌患者绝经后应用三苯氧胺后观察其子宫内膜厚度,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 50例患者服用TAM前内膜厚〈5mm,服用TAM后内膜厚均≥5mm,其中30例患者内膜增厚〈5mm,12例增厚5~7mm,8例增厚≥8mm(病理诊断为增生期子宫内膜5例,内膜息肉2例,1例拒绝刮诊)。结论长期服用三苯氧胺可使子宫内膜增生或内膜息肉,应采用阴道超声定期检测,指导临床用药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长期服用三苯氧胺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绝经后经三苯氧胺 (TAM )治疗的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在随访期内子宫的病变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方法 ]随机选择 6 5例绝经后患者口服TAM 2 0mg/d ,每隔 6~ 12个月作经阴道B超检查 ,对于子宫内膜厚度≥ 5mm的患者行诊断性刮宫。[结果 ]可评价患者共5 6例 ,服用TAM的平均时间为 39个月。服用TAM后 ,子宫内膜明显增厚 ,经诊刮后其中 13例为单纯性增生 ,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其中 3例内膜增厚伴阴道出血的患者停药后 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服药期间有 5例患者发现子宫肌瘤增大 ,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结论 ]乳腺癌术后长期口服TAM ,可引起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因此 ,应该对长期服用TAM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 ,可防止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对乳腺癌患者宫颈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33例乳腺癌术后服用TAM患者(TAM组)及106例无TAM服药史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检查,ThinPrep液基薄层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TAM组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为11.6%(27/2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5/106)(P〈0.05);两组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M组绝经前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及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5.4%、8.5%、5.8%和3.9%,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与绝经状态无关。对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应进行规律的宫颈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以及与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而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绝经后阴道出血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中,生殖器炎症48例(47.06%),其中阴道炎24例,宫颈炎15例,子宫内膜炎9例;良性病变20例(19.61%),其中宫颈息肉13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肌瘤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7例(16.67%),其中,增生或增生过长子宫内膜10例,萎缩型子宫内膜4例,分泌型子宫内膜3例;恶性肿瘤15例(14.70%),其中子宫内膜癌10例,宫颈癌6例,卵巢癌2例;其他原因2例(1.96%),宫内节育环引起出血2例。阴道出血发生于绝经后1~9年者61例,其中恶性肿瘤4例(6.56%);阴道出血发生于绝经后10~19年者26例,其中恶性肿瘤5例(19.23%);阴道出血发生于绝经后20年以上者15例,其中恶性肿瘤6例(40.0%),阴道出血发生于绝经后的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以良性疾病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恶性肿瘤,对发病年龄较大、发生于绝经后时间较长的患者更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引起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首先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进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然后对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大于5mm的102例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检查,并且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经宫腔镜检查的10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被发现内膜炎症50例,内膜息内19例,内膜增生31例,内膜癌2例。宫腔镜检壶诊断与病检诊断符合率内膜息肉为84.21%,内膜增生为87.10%,内膜癌为100%。结论: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引起阴道出血者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病因、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临床中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病理,以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的对象200例,以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与非绝经组。复习病史、合并症、刮宫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史分析显示,除单纯阴道出血外,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病史中合并应用HRT、子宫肌酶、宫腔占位、宫颈息肉等占46.4%,非绝经妇女中,以子宫肌瘤、功内节育器放置、功血史等为多见。宫颈病理中宫颈内膜炎与宫颈内膜息肉是宫颈因素中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病理显示,绝经组常见的为老年萎缩性内膜,其次为粘液、内膜息肉等,但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7.4%);非绝经组,以增殖期、分泌期为多见(71.9%),其次为子宫内膜增生,但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较低,为0.7%。出血时间分析,绝经后少量、长时间阴道出血提示癌变可能性大。结论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以宫颈、宫腔的良性病变为多,但绝经后出血应首先除外子宫内膜癌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B超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65例绝经后B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但无临床症状的妇女行宫腔镜检查,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并与同期112例绝经后有出血等症状的子宫内膜病变妇女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无症状组病理检查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的32例(49.23%);良性病变31例(47.69%),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9例,占良性病变的61.29%;不典型增生2例(3.08%);无恶性病变。有症状组绝经后正常表现者35例(31.25%);良性病变49例(43.7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5例(13.39%);不典型增生11例(9.83%);恶性病变17例(15.17%)。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理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高,有潜在恶性;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手段;宫腔镜检查因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及诊断性刮宫,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徐凤英  陈静坤 《上海医学》2001,24(8):475-477
目的 评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的价值。方法 对5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诊刮,诊刮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B超检测发现,有4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5mm,其中24例(58.6%)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而11例子宫内膜<5mm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一例子宫内膜癌(P<0.01)。结论 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无创无痛,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5mm时,再结合其它临床检查可考虑避免诊刮。当内膜厚度≥5mm,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非器质性病变及良性病变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历资料和自定的调查表调查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绝经年龄、宫内节育器置入年限、绝经后使用雌激素药物、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74、1.156,χ2=0.283、0.425、0.281,P>0.05);而观察组的绝经至发生出血的年限、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17、5.000、10.754,均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为绝经至发生出血的年限、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 P<0.05)。结论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考虑合并宫颈癌的风险,尤其要考虑患者的绝经后至出血的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与绝经年限、B超下子宫内膜增厚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或分段诊刮、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102例、子宫内膜炎34例、子宫内膜增生52例、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内膜癌18例。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99%的内膜属于良性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以功能性子宫内膜居首位,依次为内膜增生性病变、子宫内膜癌。绝经年限长,子宫内膜厚度在5mm以上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高。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可以结合临床考虑免除部分诊刮手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他莫昔芬(TAM)所致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乳腺癌术后服用TAM的绝经前妇女共32例,随机分为曼月乐组和对照组,曼月乐组14例患者在服用TAM前放置曼月乐,对照组18例患者仅服用TAM,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6、9、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及静脉血孕酮情况,并在治疗前及随访12个月后行诊断性刮宫并明确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增厚与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曼月乐组治疗后静脉血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曼月乐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15.
花琪  张健  谢康云 《上海医学》2006,29(6):372-374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同期绝经后386例不伴阴道出血(无出血组)和687例伴有阴道出血(出血组)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和病理分析。结果无出血组病理检查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绝经期内膜、无组织而细胞学涂片阴性)占75.9%(293例),显著高于出血组的65.8%(452例,P<0.001)。无出血组恶性病变为0.3%(1例),显著低于出血组的8.6%(59例,P<0.001);出血组的良性病变(内膜不规则增生、单纯增生及内膜息肉)占23.8%,与无出血组(25.6%)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不伴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可暂不予诊断性刮宫,但必须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6-19
目的 通过评估宫腔镜下内膜活检的病理结果,以评价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92例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无症状仅有子宫内膜增厚者6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者30例。所有患者行阴式超声检查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术中使用鳄口型活检钳钳夹异常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宫腔镜检查和病理结果两者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的患者发生内膜恶变几率较高(20%),而无症状患者癌变率仅为3.2%。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同时内膜病理类型增多。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长期口服他莫昔芬可引起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上对服用他莫昔芬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常规行阴式超声检查来随访子宫内膜情况,若子宫内膜增厚或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应采取宫腔镜检查和活检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组织检查(简称联合定位活检)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54例应用联合定位活检、51例进行诊刮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炎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子宫内膜癌亦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联合定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88.89%),高于单纯诊刮与理检查的符合率(62.75%)(P〈0.05)。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检安全、可靠、准确,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B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阴道B超(TV)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病因诊断中的地位。方法通过9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在诊刮前用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了解其子宫内膜厚度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厚度≤5mm的41例中,生理性占48.8%,病理性占51.2%,后者内膜炎占71.4%,内膜癌占7.3%.子宫内膜厚度>5mm的50例中,病理性占84%,其中内膜癌占38%。结论阴道B超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具有易被接受,可重复等优点,且对内膜病变有一定的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当子宫内膜厚度<5mm时,患者可在阴道B超的随访中保守治疗,免去不必要的诊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偃师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行宫腔镜检查的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腔镜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相比较:子宫内膜癌、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老年性子宫内膜炎诊断符合率为92.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66.7%;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65%。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组织损伤小、病变阳性检出率高,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他莫昔芬(TAM)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雌激素样作用与性激素受体的改变是否相关,以及细胞增生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择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超过6个月妇女的子宫内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8例绝经后妇女的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R及Ki-67在TAM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呈明显高表达(0.46±0.05比0.35±0.06,P=0.028;15.41±4.83比9.05±5.52,P=0.009);ER在TAM组内膜腺上皮细胞虽然呈高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0.06比0.43±0.06,P=0.063)。结论绝经后乳腺癌妇女服用TAM后能够引起子宫内膜增生,TAM雌激素样作用与病理诊断和服用时间无关,这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及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