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透明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和骨,转移到女性生殖系统罕见,其中转移到卵巢更是极其罕见;卵巢原发性透明细胞癌与肾癌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收治1例患者总结如下,并做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吴俊秀  赵明  魏海彬  白虹  张大宏  张琦 《浙江医学》2020,42(24):2691-2692,2694
浙江省人民医院近5年来收治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转移患者2例,就诊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首诊为左肾肿物,行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查B超、CT时发现左侧附件区肿物,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诊断为卵巢囊肿,1例诊断为盆腔肿物,均行腹腔镜左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转移。肾透明细胞癌卵巢转移非常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也不能明确诊断,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138-139+142+169
结直肠透明细胞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病变部位位于直肠者鲜有报道,目前被报道的直肠透明细胞腺癌病例数尚不足10例。病理学检测仍然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患者预期生命。本文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直肠透明细胞腺癌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永舸 《吉林医学》2013,34(10):1989-1990
<正>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是一种少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前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肾肿物而确诊。在黏液样基质中存在小管样结构和梭形细胞是其组织学特点,此外还具有肾细胞癌的其他形态如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等。低级别MTSCC易与后肾腺瘤混淆,高级别MTSCC与肉瘤样肾细胞癌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应与之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鉴别。  相似文献   

5.
陈波  秦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24-124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3%,国内文献报道不足25例。肾嗜酸细胞瘤在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表现,与肾癌在影像学上鉴别非常困难,诊断有赖于。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几乎所有的。肾嗜酸细胞瘤都被当作肾细胞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在健康体检中,对于类似肾嗜酸细胞瘤的一些没有临床症状的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非常重要,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起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卵巢上皮细胞具有多分化功能 ,因此上皮细胞由来的卵巢肿瘤组织学较为复杂 ,发生率也最高。除外转移性的卵巢恶性肿瘤 ,在欧美卵巢上皮性肿瘤占 90 % ,性索质肿瘤占 6 % ,生殖细胞肿瘤占 3 %。本文着重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交界性病变的病理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加以论述。1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根据细胞形态及结构分类 ,上皮性肿瘤有卵管上皮类似的浆液性肿瘤、宫颈管上皮或肠上皮类似的粘液性肿瘤、子宫内膜类似的类内膜肿瘤、尿路上皮类似的勃鲁哪氏瘤和移行上皮肿瘤、与肾脏透明细胞肿瘤类似的透明细胞瘤等等。根据卵巢上皮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母细胞瘤71例(73个肿瘤),神经源性肿瘤89例(成神经细胞瘤70例,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7例),畸胎瘤18例,淋巴瘤11例。结果肾母细胞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有包膜肿块,常引起肾脏破坏,残肾呈新月形包绕肿块,易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及肺内转移。成神经细胞瘤与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表现类似,多有钙化及血管包埋等征象,可侵犯肾脏,以淋巴结、颅脑、骨骼及肝脏转移常见;神经节细胞瘤表现为肾上腺区或脊柱旁体积较小的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早期无强化或轻微强化。淋巴瘤发生于中线附近,呈分叶状多中心融合病灶,血管包埋较松散,侵犯肾脏多为双侧。畸胎瘤发生于一侧腹膜后,钙化或骨化以及脂肪密度是其特征。结论CT对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CT扫描探讨血供充足乏脂肪肾脏错构瘤的特点,提高鉴别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术后证实的血供充足的乏脂肪肾脏错构瘤患者(共25个肿瘤)并进行病理学比较研究。结果本组24例错构瘤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96例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14例有血尿(14.6%)。CT扫描分析显示,20例肿瘤具有类似的密度,其中5例密度较高,1例有少量钙化点(4%),9例未见脂肪组织,16例经CT扫描可见脂肪组织斑点;增强扫描显示所有肿瘤肾皮髓期明显增强,20例肿瘤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另5例均匀延迟增强;19例患者手术移除错构瘤,6例患者由于误诊为肾癌,导致单侧肾移除,肿瘤严重累及肾实质及肾窦;经病理分析,25例属于肾错构瘤,9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64例肿瘤密度相对较低,29例等密度,3例较高密度;14例钙化(14.6%),未见脂肪组织。CT增强扫描表明,69例肾癌表现为肾皮髓质期显著强化,呈"快进快出"异常模式。此外,27例表现为缓慢延迟增强。结论通过薄层CT确定脂肪组织的位置有利于鉴别血供充足乏脂肪肾脏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认识。方法对1例阴道透明细胞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阴道透明细胞腺癌是女性阴道的少见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论应与阴道腺病、转移性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囊性肾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7例,囊腺癌1例.随访2~10年,1例术后2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非肿瘤因素(心肌梗死),6例存活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其他后遗症.结论 CRCC的诊断以B超、CT为主,确诊后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提高肾脏嗜酸细胞瘤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肾脏嗜酸细胞的临床诊治要点.结果 9例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彩超、核磁共振也无特征性表现.3例CT可见中央星状瘢痕.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脏嗜酸细胞瘤.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6(14~36)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脏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被误诊为肾癌.临床表现、彩超、核磁共振均无特征性表现.CT上有中央星状瘢痕的肾脏肿瘤应考虑肾脏嗜酸细胞瘤的可能.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巨大的肾脏嗜酸细胞瘤也可行肾脏切除术.有潜在恶性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李民驹  顾伟忠  王金湖  茅君卿  舒强 《浙江医学》2019,41(7):620-623,633
目的介绍小儿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参考有关儿童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国际文献,简述其现状。结果儿童肾脏恶性肿瘤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约占7%,包括一系列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肾母细胞瘤(Wilms瘤),其他有肾透明细胞肉瘤、肾恶性横纹肌样瘤、肾细胞癌、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等。由于国际合作临床研究的进展,近年来这些肿瘤的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治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对各种儿童肾脏恶性肿瘤的正确鉴别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将来的研究可能会使用遗传标记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CT诊断.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分析其CT平扫和增强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子宫附件区囊实性肿瘤术前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2例合并子宫体积增大者第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1例囊性肿块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巢囊腺肿瘤易混淆,须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子宫合并症仔细分析其CT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病人71岁,查体发现右附件区包块。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排列,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a、PAX-5阳性,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诊断时需与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未分化癌、高钙型小细胞癌等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其他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随访并回顾性分析 45例原发性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 ,对病理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腹痛、腹胀、盆腔肿块为主要症状者占 73.3%。术前拟诊为卵巢内膜样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占44 .4%。根据FIGO分期 ,Ⅰ期 2 6例、Ⅱ期 6例、Ⅲ期 12例、Ⅳ期 1例。术后病理证实 ,伴子宫内膜异位症 2 8例 ,占 6 2 .2 % ;不伴子宫内膜异位症 17例 ,占 37.8%。Ⅰ期 2 6例中伴子宫内膜异位症 19例 ;不伴子宫内膜异位症 7例。 45例中单纯卵巢透明细胞癌 19例 ,占 42 .2 % ;混合型卵巢透明细胞癌 2 6例 ,占 5 7.8% ;其中 2 0例(76 .9% )合并卵巢宫内膜样癌 ,5例 (13.2 % )合并浆液性囊腺癌 ,1例 (3% )合并黏液性囊腺癌。结论 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透明细胞癌 ,因自觉症状明显 ,就诊早 ,容易被发现 ,故Ⅰ期病例较多。因这类患者术前常被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所以对临床诊断为卵巢内膜样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必须严密随访 ,不宜一味保守治疗 ,也不宜采用穿刺抽囊液方法 ,以免遗漏可能早期发现的卵巢透明细胞癌。单纯和混合型 ,伴与不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透明细胞癌 ,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直肠肿瘤很少是转移性的。并且卵巢癌的转移途径以腹腔种植和淋巴管转移为主,血行扩散非常少见。病例:55岁女性患者,卵巢原发透明细胞癌治疗后20年出现直肠转移的表现。免疫显型检测示细胞角蛋白7阳性/细胞角蛋白20阴性,表明直肠肿瘤来源于卵巢。根据直肠浆膜的完整性和肠系膜淋巴结未被累及的情况,推测此例直肠癌是血行转移而来。结论:这是卵巢上皮癌相隔数年后血行转移至直肠的首例报道。卵巢上皮癌切除术后20年血行直肠转移@Trastour C.$Dept.Gynecol.-Obstetric-I.,Archet II Hospital,Nice,France @Rahili A. @Schuma…  相似文献   

17.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少见类型,其来源于卵巢黄素化的卵巢间质细胞、卵巢门细胞或肾上腺皮质残迹的肿瘤,是一类全部或绝大部分由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构成的卵巢肿瘤。本文报道2021年10月14日丽水市中心医院1例有多毛男性化特征临床表现的青年未婚未孕女性,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临床罕见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此例患者与以往文献报道的患者血清睾酮异常不同,激素水平正常,本文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征象,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手术中发现恶变病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腹腔镜治疗的非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术前诊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其他良性肿瘤1例;术后确诊为浆液性囊腺癌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2例,浆液性乳头样囊腺癌1例,浆液性交界性瘤1例,中分化未成熟畸胎瘤1例;除有生育要求2例患者外,其余5例均转为开腹手术;术后随访1~36个月,除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病例术后24个月确诊为恶性颗粒细胞瘤复发外,其余未见异常。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时对于术中发现的恶变病例,必须正确认识;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以及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