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创通气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体外负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震荡及膈肌起博等。目前我们所说的无创机械通气是指经鼻、面罩进行的正压通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面罩在无创通气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的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使部分患者免于插管[1,2 ] 。面罩作为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界面,与患者直接接触,在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人员结合面部工程学特点及面罩材料的改进,设计出更舒适、密封良好的面罩,以提高其疗效。现将国内外近年来面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面罩的结构和类型1 结构:面罩通常由主体、密封垫、接口和头带组成。( 1)主体是面罩的主要部件,由透明塑料制成,其四周有4~6个头带孔,与头带相连,将面罩固定于患者的面部,保持面罩的稳定性。( 2 )密封垫是面罩与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面罩机械通气 (FMMV)常见的失败原因 ,探讨其禁忌证和无创改有创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肺科收治进行FMMV治疗的患者 16 8例 ,按通气后疗效及转归分为成功组 (14 3例 )和失败组 (2 5例 )。两组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值分为Ⅰ型呼吸衰竭 (PaCO2 <5 0mmHg,1mmHg=0 .133kPa)和Ⅱ型呼吸衰竭 (PaCO2 ≥ 5 0mmHg)。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病变、诱发因素、控制情况、并发症、入院时和通气失败时血气分析以及FMMV影响因素。结果 FMMV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总有效率为 85 .1% ,其中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率达 90 .1% ,明显高于Ⅰ型呼吸衰竭的 4 1.2 %(P <0 .0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FMMV治疗成功率为 88.5 % ,明显高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 5 0 .0 % (P <0 .0 1)。失败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感染未控制比例、电解质紊乱、院内感染、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循环障碍、气胸和昏迷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72 .0 %、32 .0 %、36 .0 %、4 8.0 %、32 .0 %、2 8.0 %、2 8.0 %、2 4 .0 %和 4 8.0 % ,均明显高于成功组的 33.6 %、0 %、10 .5 %、11.9%、2 .1%、4 .2 %、1.4 %、0 %和 9.8%(P值均 <0 .0 1) ,两组昏睡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黄伊明 《华夏医学》2007,20(5):961-962
在临床监护过程中,常遇到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呼吸骤停的患者,护士们常规采取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大吸氧浓度或面罩给氧,气囊-面罩给氧,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待专业医生给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果措施不力,低氧血症时间过长,就会对组织、器官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应用面罩-呼吸机无创通气给20例呼吸困难、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呼吸骤停的患者加压给氧代替常规给氧,气囊-面罩或口对口人工呼吸,及时纠正了患者的低氧血症,为心肺复苏患者赢得宝…  相似文献   

5.
欧云亭 《中原医刊》2006,33(14):27-28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 iPAP)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改善疗效的因素。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处于早、中期呼吸衰竭患者,辅助施行B iPAP机面罩持续通气24h以上,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变化,病情加重时改建人工通气。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症状缓解快。其中有效40例,有效率达100%。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B iPAP通气不利的影响因素,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常南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严重的瓣膜狭窄、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使心脏排血堵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临床起病急,症状重,病势凶险,除予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吸氧,药物治疗以强心、利尿、扩冠、镇静等外,若患者症状未见快速、明显缓解,常使用无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自2002—2005年,笔者在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使用无创而罩机械正压通气治疗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危重,病情进展急骤,是监护室(ICU)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早发现并于处理,预后较好。反之则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高达50%。以往临床习惯于常规药物治疗未能奏效,且危及患者生命时,方实施有创机械通气(IMV)。近年来,经面罩元创机械通气(NIMV),尤其是元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作者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ICU急性肺水肿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旨在评估Bi—PAP呼吸机对急性肺水肿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冯力 《吉林医学》2012,(10):2068
目的:探讨和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2例患者不能耐受,转为其他方法治疗外,其余29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无创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抢救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叶树培 《吉林医学》2015,(10):2028-2029
目的:研究改良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呼吸衰竭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试验组使用改良面罩,对照组使用普通面罩。结果: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率、HAP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鼻梁皮肤损伤、胃胀气、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改良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描述呼吸机和监护仪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使用过程,初步揭示这两种医疗设备在抢救患者过程中的协同安全保障关系,进而提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动态判断医疗设备是否正常丁作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智能化呼吸机近4年在临床应用55577天中存在1125次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统计出近4年呼吸机的平均使用效率达67.83%.并介绍了呼吸机使用前的九步法检查法.经临床验证,可有效降低故障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喉罩气道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林 《黑龙江医学》2006,30(5):373-374
目的总结42例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病人应用喉罩气道(LMA)的临床体会。方法重点观察了喉罩的置入情况、置入时的循环反应、不同诱导方法时置入条件以及用纤维镜观察喉罩的到位和喉罩内声门和会厌的情况。结果①LMA操作简单,置入容易,损伤小,置入时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②吸入和静吸复合诱导均可获得良好置入条件,其中吸入诱导效果最好,是小儿诱导的首选方法;③解决LMA置入中咽后壁受阻的最有效方法是借助于直接喉镜;④LMA使用中有随时发生气道梗阻的危险。结论会厌部分阻挡喉罩内导管开口处的病人更易发生,临床上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4.
现代通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呼吸机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在重视使用技术的同时,还应做好使用前后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维护和管理,才能使其安全地发挥出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自动变流速(Autoflow)功能是Evita 系列呼吸机中的一项辅助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自动变流速功能在定容通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超  郭莹  于鹏  关健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635-1636
目的: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在呼吸机临床应用的培训。方法:对我院410例上机病人进行科别和病房的分类。结果:呼吸机在临床各科室的使用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呼吸机临床应用的培训应根据各科的特点及差异,有针对性地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应用水平,提高呼吸机临床应用的安全意识,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高压氧舱内呼吸机QS-2000c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本呼吸机具有气动气控、不同压力下可设置不同参数、功能完备以及舱内气源等特点.治疗患者60余例,有效率达90%.舱内呼吸机扩展了高压氧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呼吸机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事件逐渐增多的趋势,就其产生的原因从交叉感染控制、人员素质、操作设置和维护保养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对呼吸机救治中的安全使用管理给出了建议,并探讨了医学工程部门在降低呼吸机临床应用中的风险,改善呼吸机的使用现状,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裕强  刘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52-1354
本文详述了目前呼吸机撤机时的临床参考指标及病理生理指标用于判断撤机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更高预测准确度的撤机指标或撤机组合方案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抢救急危重患者过程中,采用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方法需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的院前和院内急危重患者86例,年龄22—78岁,按插管顺序单双序号随机均分为两组。L组:置入喉罩通气;T组:采用喉镜气管内插入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两组病例作一对比分析,观察L组和T组置管成功情况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对患者实施抢救,喉罩置入较气管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L组较T组明显提高(P〈0.05),L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喉罩能快速、有效建立人工气道,从而缩短患者缺氧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