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Bio-oss胶原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牙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恒河猴BMSCs,将BMSCs与Bio-oss胶原复合进行体外培养。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与材料的黏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并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BMSCs能黏附于Bio-oss胶原上;MTT结果显示,在2d、5d时,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8d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间ALP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o-oss胶原与恒河猴B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应用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磷酸三钙与珊瑚羟磷灰石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磷酸三钙 (TCP)、珊瑚羟磷灰石 (CHA)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为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提供依据。方法 将骨髓基质细胞分别与TCP、CHA复合体外培养 ,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矿化能力测定。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TCP、CHA上贴附、生长 ,其增殖功能不受影响 ,矿化能力亦无明显变化。结论 TCP、C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和煅烧骨(CBB)两种材料表面壳聚糖(CS)修饰,对人牙髓干细胞黏附和增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壳聚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修饰两种钙磷材料表面,然后随机分CBB、CBB+CS、HA-TCP、HA-TCP+CS四组接种人牙髓干细胞,通过细胞计数检测其黏附率和增殖量;MTT法检测不同接种时间细胞增殖力变化;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形态、细胞黏附、增殖和基质分泌状况。结果细胞接种5d,细胞计数、增殖力检测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壳聚糖修饰组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率、增殖活力和细胞数量、状况、基质分泌均显著高于未修饰组(P<0.01)。未修饰组细胞黏附率和增殖力检测,HA-TCP组均高于CBB组(P<0.05或P<0.01)。两种材料壳聚糖修饰后细胞黏附率CBB+CS组较高,而5d增殖力HA-TCP+CS组较高,细胞生长状态和基质分泌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钙磷材料表面壳聚糖修饰均能显著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均可作为人牙髓干细胞良好的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孔支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poly lactic-glycolic acid/hydroxyapatite,PLGA/HA)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体外诱导、扩增,采用实验组A:PLGA/HA(5%HA)、实验组B:PLGA/HA(10%HA)的梯度浸提液进行体外培养,应用MTT法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BMSCs与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C(polylactic-glycolicacid,PLGA)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定性及定量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能力及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两实验组材料的细胞毒性均为0或1级;BMSCs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材料上粘附、增殖,且两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各时间点在两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孔支架材料PLGA/HA(5%HA)、PLGA/HA(10%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脱细胞气管基质制备及组织相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作脱细胞气管基质,为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的体外构建研究提供天然衍生生物导管支架材料。方法:用改良的去污剂-酶联合多步法脱除家兔、SD大鼠气管组织中的细胞,并将处理后的气管行HE染色,观察脱细胞及组织结构情况;扫描电镜下观察气管壁表面结构。然后将脱细胞气管植入SD大鼠面颊部,并于1、4、12周后取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处理后的气管组织中细胞脱落完全,管腔内壁纤维组织完整、能保持气管原有的中空状管形。扫描电镜见气管内壁为规则的粗糙沟槽状结构。植入体内12周后与周围组织相容较好,未见明显管腔塌陷及炎性反应。结论:制备的气管材料,细胞脱落完全,是进行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研究较理想的细胞外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新型PLA-PEG(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 block copolymers)复合支架材料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支架材料分为实验组A(PEG/PLA为16∶0)、实验组B(PEG/PLA为13∶0)、对照组C,单纯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生成成骨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上。通过观察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吸附迁移、生长增殖情况,验证各组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兔成骨细胞在新型PLA-PEG三维支架材料表面分布较为均匀,生物学行为活跃。实验组A与B的细胞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种支架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但实验组A与B的细胞相容性更好,更适宜作为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以获得具有成骨能力的三维立体结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细胞片层。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DMEM成骨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利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的温度感应性,制备细胞片层。观察犬BMSCs、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细胞片层形态学特点与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培养出犬BMSCs,成功地向成骨细胞实现诱导分化,并观察到钙结节。利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的温度感应性,收获了完整的细胞片层。结论细胞片层技术与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方法相结合,将有望构建出含板层骨结构的大块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新型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并检测证实其已具成骨细胞表型后,分别与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实验组)、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对照组)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材料上的生长及生理功能表达情况;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及周期、倍体,比较细胞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结果 BMSCs经体外诱导形成钙结节,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免疫染色结果阳性。两组材料上皆有细胞附着生长,但实验组细胞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均强于对照组。结论 SD大鼠BM- SCs与新型多孔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修饰的纯钛表面是否有助于提高成骨细胞的抗剪切能力,比较剪切力大小对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处理纯钛组(CpTi组)、对照处理碱-热陈化组(AWTi组)、对照处理溶胶涂层组(ATTi组)和实验处理粘附肽修饰组(RGDTi组)。利用流体应力加力系统,定常流下作用于4组纯钛表面的成骨细胞,计算平均剪切力分别为2.05、3.12、4.20Pa时4组纯钛表面细胞残留率。结果细胞脱落量与剪切力的大小成正比,RGDTi组在2.05、3.12、4.20Pa的流体剪切力作用下,表面细胞残留率分别为92.8%、70.1%、66.8%,多于其他3组。结论RGD有利于提高成骨细胞在纯钛表面粘附稳定性,增加成骨细胞的抗剪切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多孔羟基磷灰石/聚乳酸(HA/PDLL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组 A(含2%HA 的 HA/PDLLA)、实验组 B(含4%HA 的 HA/PDLLA)及对照组(PDLL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兔 BMSCs在三组支架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实验组 A 与 B 细胞的粘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兔 BMSCs 与新型多孔 HA/PDLLA 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与AP-C/PLA、C/PLA支架联合体外培养。5d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两种材料的吸附率,放免法检测骨钙素的分泌情况。结果:BMSCs在两组材料上能贴附、生长,AP-C/PLA上贴附的细胞数量、细胞吸附率、骨钙素高于C/PLA。结论:AP-C/PLA、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AP-C/PLA较好,且可能成为前景良好的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明胶海绵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表面修饰技术对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明胶海绵36块,随机分A、B、C3组,每组12块。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层粘连蛋白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转化生长因子B3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培养后第3、7、15天行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第15天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测定上清淀粉酶含量。结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培养后第3天各组细胞分散于材料表面,无细胞突起形成;第7天B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和c组,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海绵表面;第15天B组细胞数量仍多于A组和C组,并可见细胞之间有触突联系和腺管样结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BrdU呈强阳性。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问的延长,各组颌下腺细胞分泌的淀粉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第15天C组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应用层粘连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对明胶海绵进行表面修饰,可促进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增殖和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水凝胶(hydrogel,HG)分别与陶瓷化骨(ceramic bovine bone,CBB)、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成的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分化的影响,寻找更适合骨组织工程的复合物支架材料。方法:将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CBB/HG、β-TCP/HG上,另外MSCs分别接种于单纯的CBB、β-TCP上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培养。5、10d取材,细胞计数观察贴附及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材料的贴附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与各组材料均能形态良好贴附,两种复合材料上贴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BB/HG、β-TCP/HG两组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Ⅰ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差别,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BB/HG、β-TCP/HG均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及基质分泌,是一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构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将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以同样数量MSCs或PRP制备珊瑚/MSCs和珊瑚/PRP复合物。将3种复合物植入同一裸鼠的背部皮下。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异位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4周或8周,珊瑚/MSCs/PRP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的软骨或骨质形成;珊瑚/MSCs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也有软骨或骨质形成,并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珊瑚/MSCs/PRP组形成的软骨或骨质的量明显多于珊瑚/MSCs组(P〈0.01);珊瑚/PRP组珊瑚周围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纤维组织,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PRP促进了珊瑚支架上MSCs的异位成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d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 CHA),观察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利用AdEasy腺病毒表达系统,体外构建高效表达hBMP-7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dMSCs 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再分别植入取材动物的自体下颌骨缺损区,分别于4周和8周取材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均发现构建组织工程骨在祼鼠皮下及骨缺损处均有明显新骨组织形成。结论:构建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dMSCs后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有较多量骨组织形成,可有效修复下颌骨缺损。[关键词]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髓基质干细胞 腺病毒 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和诱导的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再滴加牛凝血酶溶液,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继续在体外培养。以珊瑚/MSCs复合物和珊瑚/PRP复合物作对照。8d和14d,通过MTT法检测MSCs增殖情况;通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珊瑚支架上附着、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珊瑚/MSCs/PRP组的光密度值明显大于珊瑚/MSCs组(P〈0.05);珊瑚/MSCs/PRP组培养液中的ALP活性和OC含量明显大于珊瑚/MSCs组(P〈0.05);扫描电镜显示:珊瑚/MSCs/PRP组,大量MSCs附着于珊瑚表面和孔洞壁,可见孔洞内有血小板和纤维网格样结构存在;珊瑚/MSCs组,珊瑚表面和孔洞壁有少量MSCs附着;珊瑚/PRP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的血小板和纤维网格样结构存在。结论:PRP促进了珊瑚支架上MSCs的增殖、成骨分化和粘附。  相似文献   

17.
P-6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增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6肽 (P - 6 )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黏附和增殖特性的影响。 方法 :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分别加入 5、10、5 0、10 0、2 0 0、30 0、4 0 0ng/mL系列浓度的P - 6作为实验组 ,不含P - 6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 ,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接种后 1、2、4、8、12h各个时间点黏附细胞数 ;用MTT法分析培养第 2、4天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P - 6组细胞黏附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5 0~ 2 0 0ng/mL的P - 6能促进MSCs增殖 ,其中以 5 0ng/mLP - 6培养 4 8h后 ,细胞增殖活性最强 (P <0 .0 5 )。 结论 :P -6对MSCs细胞黏附性无明显影响 ,5 0~ 2 0 0ng/mL的P - 6能刺激MSCs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材料形态,细胞粘附、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细胞计数检测其增殖力。结果:细胞接种2、5、10d,扫描电镜及细胞计数均显示HDPSCs与PLGA支架材料粘附紧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明显增殖(P〈0.05),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PLGA是一种适宜人牙髓干细胞粘附与增殖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矿化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矿化液的作用下生长、分化以及基质分泌情况的改变。方法 :采用矿化液 ( φ =10 ?S、10nmol/L地塞米松、5 0mg/LL 维生素C和 10mmol/Lβ 甘油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 )诱导体外培养第 3代骨髓基质细胞 ,以含 φ =10 ?S的DMEM培养基培养第 3代骨髓基质细胞作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 ,MTT法观察细胞诱导前后增殖情况 ,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 3、5、7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骨形成蛋白的合成情况 ,VonKossa方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 :在矿化液的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性能降低 ,诱导后第 5天细胞增殖速度降低。随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 ,5d时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Ⅲ型胶原逐渐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诱导 2 0d可见矿化结节。结论 :矿化液促使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诱导第 5天的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