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闭塞的原因及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管内瘘阻塞3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发生原因,寻找预防和降低内瘘阻塞的方法。结果:通过预防内瘘闭塞的护理对策的逐步实施,我科近年来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7.7%降低到2016年2.6%。闭塞主要原因:内瘘过早使用4例(11.4%);低血压、血容量不足5例(14.2%);超滤过多或过快5例(14.2%);按压错误3例(8.6%);穿刺原因3例(8.6%);其他包括手臂内瘘保护不当或受压时间过长5例(14.2%);血管受寒收缩2例(5.7%);血粘度过高2例(5.7%);药物影响1例(2.8%);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5例(14.2%)。结论:通过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预防内瘘闭塞的护理对策的实施,可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血透患者生命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阻塞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73例建立永久性AVF作维持性血液透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22例次AVF闭塞,其中因肾移植弃用7例次,压迫时间过长5例次,糖尿病4例次,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和心动过缓3例次,低血压2例次,应用促红素1例次。结论:动静脉内瘘闭塞与患者的原发病、内瘘使用和保护不当以及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使用气囊导管扩张血管的方法,提高血管条件不良的血透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及使用率。方法:总结分析23例血管纤细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及经气囊导管扩张后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资料。结果:常规手术方式建立的动静脉内瘘平均成熟时间大于4周,一年内内瘘失功率达40%,而经气囊导管扩张后的内瘘成熟时间4周,一年内未发生内瘘失功。结论:终末期肾脏病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完成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在血管条件不理想时,使用气囊导管扩张血管,仔细吻合血管,能够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10年经验总结(附200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2 000例(2 280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的经验,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评估、术式选择、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其他状况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永久双腔导管中心静脉置入术。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 219次,近期通畅率达98.56%。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6例,术后均正常使用。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仍然是最佳的血管通路,与其他的血管通路相比,具有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本院3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制作内瘘,以建立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观察其应用情况。结果:30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1~5年,平均使用寿命为(3.4±0.4)年;患者中有5例发生感染,3例并发内瘘血栓,2例形成动脉瘤,1例血量供应不足。结论: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这对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血管通路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长、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花费低。我院肾内科80%以上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自2009年5月-2011年11月共收治了68例动静脉内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而成为最重要的血管通路。2000年8月-2005年8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透析患者48例,其中44例使用动静脉内瘘(AVF),现对这些患者内瘘术前、术后及使用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752例,其中鼻烟窝处动静脉内瘘术378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353例,上臂动静脉内瘘术18例,下肢动静脉内瘘术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98.4%,使用时间3个月至10年,绝大部分患者透析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是长期血液透析的最佳方法,鼻烟窝处动静脉内瘘术是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黄永娟  吴卓君 《吉林医学》2014,(18):4124-4124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热敷加喜辽妥涂擦动静脉内瘘、单纯使用热敷两种方法,选择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使用自身动静脉内瘘血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要求患者在透析结束24 h后对动静脉内瘘采取局部热敷5 min加喜辽妥软膏沿动静脉内瘘的走向轻轻涂擦按摩5~10 min,2~3次/d;对照组要求患者在透析结束24 h后对动静脉内瘘采用单纯局部热敷,2~3次/d,20~30 min/次;12个月后对比两组动静脉内瘘血管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瘢痕形成、内瘘狭窄、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热敷加喜辽妥涂擦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在位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内瘘失功57例次,患者的年龄、低血压状态及使用方法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内瘘失功与年龄、血压、初次使用内瘘时间、压迫时间、使用时间及穿刺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减少内瘘失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84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透,其中30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作为甲组,另外54例为非糖尿病肾病作为乙组,分析两组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甲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16例(53.33%),乙组内瘘失功29例(53.70%),甲组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随着内瘘时间的延长,各血管内膜厚度不断增加,甲组内膜厚度值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较短,C-反应蛋白、血小板水平、血管内膜均是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衰和某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慢性肾衰病人多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血管穿刺是完成血透的前提和中心环节。长期血透病人多采用动静脉内瘘 ,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 ,对于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和延长病人的生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 ,男 5 8例 ,女 18例 ,年龄 2 0~ 78岁 ,透析时间 1~ 12年 ,每周 2次透析 ,内瘘穿刺次数 9~ 12 2 4次。动静脉内瘘均由左或右上肢桡动脉或肱动脉与临近浅表静脉端 端吻合而成。有 5例因不同原因行第二次内瘘吻合术 ;其中…  相似文献   

14.
李波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5):221-223
目的探讨局部弹拨、揉搓血管在干预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时的疗效。方法对2007~2009年在我院血液透析,并且发生内瘘血管闭塞事件的23例病人进行弹拨、揉搓血管治疗。首先是弹拨、揉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口和血管,其次是维持血压,最后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尿激酶静脉推注进行抗凝治疗。结果经局部反复弹拨、揉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吻合口、血管后,2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除1例3个月后再发内瘘闭塞外,其余22例患者均内瘘再通。结论采取弹拨、揉搓血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时使内瘘血管再通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相对安全,所以我们强调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内瘘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学》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回顾分析1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8例重新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改为安置人造血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广州新海医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抽取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15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在1~2个月形成扣眼,1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在17G尖针穿刺形成扣眼后,用16G钝针穿刺扣眼成功。无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此表示满意。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使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使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得到减少,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维持血液透析首选血管通路类型~([1]),占所有血管通路80.5%~([2]),据统计动静脉内瘘仅有30%~50%的5年通畅率,老年和糖尿病患者通畅率更低~([3])。狭窄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内瘘闭塞的根本原因。及时诊断和处理狭窄是维持内瘘通畅关键所在~([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2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1例因内瘘启用时间较早,血管充盈度差导致穿刺失败,形成皮下血肿,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于内瘘使用6个月后闭塞;1例因透析中多次发生低血压,1年后内瘘闭塞。结论:良好的穿刺方法及系统的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对延长DN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透析疗效,改善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具有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安全、感染率低、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但因多种原因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阻塞,而血管通路内血栓形成是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内瘘闭塞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76岁,内瘘使用寿命最长7年,最短4个月.针对这19例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