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后筋膜瓣在耳再造二期颅耳角成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支架后6~12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术中耳后支撑支架9例应用硅橡胶,30例应用自体肋软骨。术中1例采用同侧颞浅筋膜瓣,38例使用同侧耳后筋膜瓣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39例植皮全部成活,术后患者颅耳角角度与健侧接近。结论在耳再造二期手术中,由于耳后筋膜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效果好,是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耳后扩张皮瓣覆盖自体软骨支架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耳后扩张皮瓣覆盖自体软骨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的方法,提高耳廓再造的形态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以自体肋软骨为耳支架,耳后扩张张皮瓣和耳筋膜覆盖支架,对8例小耳畸形的患者进行了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扩张器置入,二期为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扩张器置入,二期为耳廓再造。结果:8例患者除1例耳后筋膜瓣植皮成活不良外,其余患者无支架外露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外耳形态较满意。结论:耳后扩张皮瓣和耳后筋膜瓣覆盖耳支架再造耳廓术成功率高,外形逼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支架在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患者耳再造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术后再造耳皮肤软组织易破溃和支架外露的并发症.方法:实施第一、二腮弓综合征耳再造患者21例,23侧耳.采用颞筋膜瓣或耳后筋膜瓣包覆MEDPOR支架后,再将扩张后的乳突区皮瓣覆于筋膜瓣上.手术分两期完成:一期手术将扩张器植入乳突区,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乳突区皮肤;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构筑成蒂位于面部的耳前皮瓣.切取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颞筋膜瓣,或耳后动静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瓣,将已制备的MEDPOR支架缝合固定于耳郭区的深筋膜上,以颞筋膜瓣或耳后筋膜瓣翻转包覆MEDPOR支架,扩张后的乳突区皮瓣覆盖于筋膜瓣上.结果:术后随访10~26个月,再造耳郭形态较好,未曾发生皮肤软组织破溃和支架外露;再造耳皮肤色泽好,与面部皮肤差异不明显;软组织质地柔软,可撮捏.结论:以改进的手术方法应用MEDPOR为支架为第一、二腮弓综合征患者再造耳郭,形态效果满意,避免了皮肤破溃、支架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耳缺损或先天性耳缺损,再造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需多次手术方能完成,耳后乳突区皮瓣与颞筋膜瓣包埋耳软骨支架耳后区植皮一次再造,俗称“三明治”法,需要耳后乳突区有正常皮肤。临床上常遇到因烧伤致耳缺损的病人,耳后乳突区均为增生性疤痕,没有正常的皮肤可供利用,是一次性“三明治”法无法推行,我院自1992年始用带颞浅动脉顶支为血供的颞浅筋膜瓣转移包埋耳软骨支架,筋膜瓣上行游离中厚皮移植一次性耳再造术5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耳后皮肤筋膜瓣-期耳廓再造18例李泰宁,朱英泰,金日男,唐晓明,殷安柱,卞永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三医院整形烧伤科关键词假耳,外科皮瓣,畸形,耳中图法分类号R628;R764.71我科自1989年8月以来应用耳后皮肤筋膜瓣[1]为1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  相似文献   

6.
固体硅橡胶联合肋软骨支架行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固体硅橡胶联合肋软骨支架在全耳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自体肋软骨材料雕刻形成耳甲腔、三角窝、舟状窝、对耳轮、耳轮等微细结构的耳支架前部一期埋置乳突区皮下;固体硅橡胶作为肋软骨耳廓支架支撑柱基形成颅耳角,耳后筋膜瓣及皮片覆盖二期全耳再造.结果 临床应用13例,1例因瘢痕挛缩颅耳角变浅,其余再造耳廓形态显现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应用耳后超薄皮瓣和皮下组织筋膜瓣进行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廓一期再造术12例,再造耳术后形态良好、外观满意。此方法优于其它皮瓣法一期全耳廓再造术。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再造耳席位置的确定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耳后超薄皮瓣加筋膜蒂瓣法一期全耳再造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耳后超薄皮瓣加筋膜蒂瓣开全耳再造方法修复,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讨论了手术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并发症、疗效评定、术后远期继发畸形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8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耳后超薄皮瓣加筋膜蒂瓣一期全耳再造方法修复,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讨论了手术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并发症、疗效评定、术后远期继发畸形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皮肤扩张开后皮瓣、筋膜瓣法外耳再造的体会。方法 耳后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定期注射液体扩张,约l—1.5个月左右扩张完毕后,行Ⅱ期耳再造。取肋软骨,雕刻耳软骨支架,取出扩张器,并掀起耳后筋膜瓣,将软骨支架埋入扩张皮肤与耳后筋膜瓣之间,耳前为皮肤,耳后为筋膜辩并植中厚皮。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0例外形满意,2例外形欠佳,l例少许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 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术效果是肯定的,但扩张器的埋置层次、切除肋软骨量的多少、支架雕刻塑形及缝合植皮等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耳廓再造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涛  王卉  韩忠宇 《医学综述》2013,19(12):2180-2182
先天性小耳畸形、烧伤、创伤都会造成耳廓缺失。耳廓独特的立体造型和复杂的解剖结构,使耳廓再造成为整形外科最棘手、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符合美学设计和耳廓精细结构的支架材料和覆盖支架的筋膜皮瓣是传统的耳廓再造术的发展瓶颈,软骨组织工程的兴起为耳廓再造带来了新的希望。该文就耳廓再造术的手术方式、支架材料、覆盖组织、手术时机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后沟皮瓣用于耳再造术的效果。方法:利用残耳或多余皮肤设计带蒂的耳后沟皮瓣修复耳后沟。结果:36例耳后沟皮瓣均成活,再造耳有明显的颅耳角度,增强了与健耳的对称性。结论:耳后沟皮瓣设计法能维持再造耳在头部的颅耳角度,避免了因游离皮片挛缩致耳郭贴附变形,增强了再造耳的形态美,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示指背皮瓣切取面积在3.5 cm×3.0cm~5.0 cm×4.0 cm之间,拇指桡侧筋膜皮瓣面积在2.5cm×2.0cm~3.5×3.0cm之间,其中拇指桡侧筋膜皮瓣内的感觉神经均与拇指断端内的指固有神经相吻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桡背侧.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成功,经过2~3年的随访,患者对拇指的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术式简便,可重建拇指的感觉、运动,不牺牲足趾,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应用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方法 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乳突区皮肤进行扩张 ,然后植入MEDPOR耳支架 ,行耳再造。结果 对 6例 7只先天性小耳畸形行全耳再造 ,术后效果良好 ,术中去除纤维包膜时 ,应避免影响皮瓣血运。术后随访 6个月 ,形态稳定、不臃肿 ,初步效果满意。结论 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 ,应用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再造安全可靠 ;手术简化 ,儿童更适于选用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应用自体肋软骨分两期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分二期行全耳廓再造共11个,手术一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二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果9例手术顺利,效果满意;1例系双侧小耳,一期再造术后双侧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自行脱痂痊愈。1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再造耳廓轮廓清晰,拥有良好的颅耳角。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分两期行全耳廓再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郭部分缺损手术修复的方法及不同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耳郭部分缺损的14例采用耳后带蒂皮瓣,耳后肌为蒂的皮瓣,耳郭内侧软骨皮瓣、耳后皮瓣联合整复和耳前、耳后皮瓣联合整复等4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和皮瓣进行一期整复,并术后随访。结果:14例中除2例因清创不彻底和电刀使用过重致皮瓣远端延迟愈合外,余均一期愈合,整形效果满意。结论:设计的4种不同皮瓣及手术方法均能一期整复耳郭部分缺损,适应证广,成  相似文献   

17.
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I期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带蒂皮瓣在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I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用邻近头皮瓣转移加植皮法、逆流颞顶筋膜瓣转移加植皮法,下斜方肌肌皮瓣转移法一期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36例。结果共切取皮瓣,筋膜瓣,肌皮瓣42块,除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完全成活,功能及外观均满意,随访3月~3年无复发。结论邻近头皮瓣转移加植皮术对术后较小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效果良好,逆流颞顶筋膜瓣加植皮法适应于额顶部头皮肿瘤切除后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下斜方肌肌皮瓣可满足较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手背桡侧筋膜血管的显微解剖观察,设计了以手背桡侧筋膜血管神经蒂的食、中指近节背侧及手背部“Y”型岛状皮瓣转位加植骨一期再造拇指。自1992年8月以来,临床应用5例,均获得成功。本文着重讨论了该术式的解剖学基础、皮瓣设计、手术要点等问题。该术式不受第一、二掌背血管类型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