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 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Ⅱ)、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hes-peretin 7OβDglucoside,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pyrangluc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刺五加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 (Rupr etMaxim )Harms茎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方法刺五加茎的乙醇提取物经D1 0 1大孔树脂以水及不同浓度乙醇洗脱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1H NMR ,13 C NMR)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香草酸 (vanillicacidⅠ )、丁香酸 (syringicacidⅡ )、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Ⅲ )、异香草醛 (isovanillinⅣ )、异秦皮啶 (isofraxidinⅤ )、丁香苷 (syringinⅥ )。结论对羟基苯乙醇和异香草醛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Ⅳ为首次从黄独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拳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分离蓼科蓼属植物拳参 (PolygonumbistortaL )根茎 95 % (φ)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 (Ⅰ )、丁二酸 (Ⅱ )、槲皮素 (Ⅲ )、槲皮素 5 O β D 葡萄糖苷 (Ⅳ )、原儿茶酸 (Ⅴ )。 结论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 2aOβDglucoside(Ⅰ)、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 flavonoid 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Ⅱ)、香蜂草苷(didymin,Ⅲ)、橙皮苷(hesperitin,Ⅳ)、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Ⅱ是从薄荷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是从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短柄五加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抑茵活性追踪法和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通过对各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的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短柄五加乙醇提取物中的醋酸乙酯部分显示较强的抑菌活性,从中分离鉴定出了6个化合物:水杨酸(I)、表儿茶素(Ⅱ)、p谷甾醇(Ⅲ)、对-香豆酸(Ⅳ)、绿原酸(Ⅴ)、荭草苷(Ⅵ).结论:醋酸乙酯部分含有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栾树的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栾树花三氯甲烷部分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乙酰基伞形花内酯(Ⅱ)和6-苯甲酰基伞形花内酯(6-苯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首次从栾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栾树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茎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syrigin,1)、刺五加苷B1(eleutheroside B1,2)、刺五加苷D(eleutheroside D,3)、甘露醇(mannitol,4)、丁香醛(syringaldehyde,5)、2,6-二甲氧基苯甲酸苄酯(2,6-dimethoxybenzoic acid phenylmethyl ester,6)、salvadoraside(7)。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苦味西葫芦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苦味西葫芦(Cucurbita pepocv.Dayangua)果实的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1H NMR1、3C NMR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抗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酸蛇麻脂醇酯(lupeol acetate,Ⅰ)、β乙酸香树脂醇酯(βamyrin acetate,Ⅱ)i、somultiflorenol(Ⅲ)i、somultiflorenone(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南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金荞麦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中药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 ,依据理化性质、波谱 (NMR、EI- MS)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荞麦中初步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赤杨酮 (glutinone ,Ⅰ )、赤杨醇 (glutinol,Ⅱ )、棕榈酸单甘油酯 (glycerolmonopalmitate ,Ⅲ )、木犀草素 (luteolin ,Ⅳ )、正丁醇 - β- D- 吡喃型果糖苷 (n butyl -β- D fructopyronoside ,Ⅴ )。 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I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棉皮素 8-O-β-D-葡萄糖醛酸苷(gossypetin 8-O-β-D-glucuronide,1)、棉皮素 3-O-β-葡萄糖-8-O-β-葡萄糖醛酸(gossypetin 3-O-β-glucopyranoside-8-O-β-glucuronopyranoside,2)、棉皮素 3'-O-β-D-葡萄糖苷(gossyp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3)、tiliroside(4)、山奈酚3-O-[(3"-O-乙酰基-6"-O-(E)-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3"-O-acetyl -6"-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 3-O-[β-D-木糖基(1→2)-a-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quercetin 3-O-[β-D-xylopyranosyl(1→2)-a-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6)、4-羟基苯甲酸 β-D-葡萄糖酯(4-hydroxybenzoic acid β-D-glucose ester,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原儿茶酸 3-O-β-D-葡萄糖苷(protocatecheuic acid 3-O-β-D-glucoside,9)。结论 其中化合物2、4-9为首次从秋葵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6、9在DMSO-d6中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根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3)、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hedera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竹节参苷(chikusetsusaponinⅣa,5)、豆甾醇(stigma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香草酸(vanil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 acid,10)。结论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为首次从栀子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过山蕨总黄酮的化学成分研究(1)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分离、鉴定过山蕨 (ComptosorussibiricusRupr )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化学组成。 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 ,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即山萘酚 (kaempferol,Ⅰ ) ,山萘酚 7 O α L 鼠李糖苷 (kaempferol 7 O α L rhamnoside,Ⅱ ) ,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3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Ⅲ ) ,山萘酚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 7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Ⅳ ) ,山萘酚 3 ,7 二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 3 ,7 di O β D glucopyranoside,Ⅴ ) ,过山蕨素 (山萘酚 3 O β D 葡萄糖 7 O α L 鼠李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lucopyranoside 7 O α L rhamnoside,Ⅵ )。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梅叶冬青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醇(Ⅰ)、3β-O-乙酰熊果酸(Ⅱ)、泰国树脂酸(Ⅲ)、齐墩果酸(Ⅳ)、咖啡酸(Ⅴ)、乌索酸(Ⅵ)、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Ⅶ)、β-谷甾醇(Ⅷ)和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油茶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山柰酚(5)、山柰酚-3-O-(2″,6″-二-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廷芳  戴毅  屠凤娟  姚新生 《中国药房》2011,(31):2931-2933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女贞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别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2)、19α-羟基-乌苏酸(19α-hydroxy ursolic acid,3)、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4)、3β-O-顺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ci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5]、3β-O-反式-香豆酰-2α-羟基-齐墩果酸[3β-O(-trans-p-Coumaroyl)-2α-hydroxy oleanolic acid,6]、3-O-顺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ci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7)、3-O-反式-香豆酰-委陵菜酸(3-O-trans-p-Coumaroyl tormentic acid,8)。结论: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珠子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珠子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ck.)C.Y.Wu et K.M.Feng]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benzoin acid,1)、豆甾醇(stigmasterol,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6′-丁酯)吡喃葡萄糖醛酸苷(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1→2)-β-D-glucorunopyranosy-6′-O-butylester,6)、竹节参皂苷IVa(chikusetsusaponinⅣa,7)、人参皂苷Ro(ginsenoside,8)。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马缨丹根的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根中分离到八个三萜成分,通过光谱(UV,IR,1HNMR,13CNMR,MS)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lantanolic acid(Ⅰ),22β-O-angeloyl-lantanolic acid(Ⅱ),oleanolic acid(Ⅲ),22βO-angeloyt-oleanolic acid(Ⅳ),22β-O-senecioyl-oleanolic acid(Ⅴ),22β-hydroxy-oleanolic acid(Ⅵ),19α-hydroxyursolic acid(Ⅶ),3β-isovaleroyl-19α-hydroxyursolic acid(Ⅷ)。Ⅱ系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到。Ⅷ是新化合物,命名为lantaiursolic acid。  相似文献   

19.
黄腊果藤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黄腊果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腊果藤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肌醇(myoinositol,1)、羽扇豆醇(lupeol,2)、3-乙酰齐墩果酸(3-acetoxyoleanolic acid,3)、16-β-羟基羽扇豆烷-20(29)-烯-3-酮(16-β-hydroxylupane-20(29)-en-3-one,4)、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香草酰基-葡萄苷([1'-O-β-D-(3,4-dihydroxyphenyl)-ethyl-6'-O-vanilloyl-glucopyranoside],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1、3、8为首次从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7为首次从黄腊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