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制备小型巴马猪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观察低强度激光修复术对小型巴马猪退行性变椎间盘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型巴马猪9只,随机分入对照组(Con组)、造模组(Mod组)及激光治疗组(Las组),每组3只。Con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2个月;Mod组在C形臂X光机引导下,用16 G针刺入猪L2-3、L3-4、L4-5、L5-6椎间盘进行破坏,建模后观察2个月;Las组建模方法与Mod组相同,建模后1个月,对已处理的椎间盘进行低强度激光修复术治疗1个月,再观察1个月。3组巴马猪均接受影像学MR、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检测,观察椎间盘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结果 Con组椎间盘结构完整,Mod组椎间盘结构遭到破坏,Las组椎间盘结构较Mod组显著恢复。与Con组比较,Mod组、Las组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组比较,Las组的水通道蛋白-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修复术对小型巴马猪退行性变椎间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椎间盘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激光对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基因转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对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基因转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介导外源性Lac-Z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基因转染过程中给予低强度激光照射,激光波长510.6nm和627.8nm,功率密度为1、5、10mW/cm2,照射时间为10、20min,调节能量密度分别为0.6、1.2、3、6、12J/cm2.激光照射于基因转染后即刻进行,同时设对照组1为转染不照射,对照组2为不转染不照射.于转染后48h用邻硝基苯-D-吡喃半乳糖苷(O-nitrophenyl-D-galactopyra-noside,ONPG)检测细胞内Lac-Z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的产量.结果所有照射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心肌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产量,其中以510.6nm、1.2J/cm2组的效应最明显,其光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较转染未照射组提高了15倍(0.718±0.088/0.048±0.008,P<0.01);其余各组效应较弱,其OD值只提高了1.75~3.77倍(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能促进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的基因转染,这一作用与低强度激光波长及能量密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激光照射疗法对机体组织可产生多种生物效应,根据激光作用所引起的组织反应分为强激光与弱激光,并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医学利用弱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组织代谢等系统,使之正常生理状态恢得以正常。弱激  相似文献   

4.
刘继贤  康奎梦 《武警医学》2002,13(6):358-359
应用低能量血管内照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经临床观察可明显降低了血脂、胆固醇、血液粘稠度和提高了机体免疫力 ,从而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应用的低强度激光及治疗参数 低强度激光不同于强激光 ,其特点为低输出能量 ,无光热效应。刘建国等[1] 提出 :低强度激光局部照射引起的局部温度升高不超过 0 1℃~ 0 75℃。不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而强激光的热效应可引起照射局部组织温度急剧升高而气化。通常认为低强度激光是指对治疗部位的功率输出在 10~ 90MW之间 ,能量密度在 1~ 4J/cm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可选…  相似文献   

5.
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减轻正畸过程中疼痛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低功率激光外照射治疗炎症性疾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兰  娄书艳  田蕾  顾瑛 《武警医学》2006,17(2):135-137
低功率激光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五官科等领域治疗了近百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低功率激光在消炎止痛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但其作用机制还在摸索和探讨之中。本文就低功率激光消炎止痛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低强度激光的生物光子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相对于激光的作用,本文将生物系统分为表层信息元和里层信息元。研究表明,低强度激光的生物效应,是通过表层信息元超辐射态的物理放大,和相继的信号跨膜转导所形成的生物放大两次级联放大作用实现的。关于激光信号的跨膜转导,我们首次提出了低强度激光的生物信息模型和生物信息转换模型,并通过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牙髓与牙周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正常组(0h或0d组),不予任何处理。另8组给予牙齿移动处理,并按牙齿移动处理至处死的时间分为3h、6h、12h、24h、72h及7d、14d、21d组。牙齿处理方法为于左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之间拴结镍钛闭合螺旋弹簧,力值为40g。安放镍钛螺簧后立即用He-Ne激光与CO2激光同时照射大鼠左侧第一磨牙的颊部(实验侧),He-Ne激光功率10mW,光斑直径1.2cm,照射距离100cm;CO2激光输出功率4W,光斑直径1.2cm,照射时间10min;右侧为对照侧。按设定时间将各组大鼠处死后,利用免疫组化ABC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0h、3h、6h、12h、24h、72h组大鼠实验侧相对照侧牙髓P物质免疫组化(SP-IR)灰度值,以及各组大鼠实验侧、对照侧牙周组织中SP-IR灰度值。结果实验侧牙髓中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低于对照侧,以第12和24小时明显(P<0.01);实验侧牙周膜压力区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7d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在14d时较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牙周膜张力区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在14d时较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初始牙髓中P物质的表达及牙周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颅低强度钬激光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经颅低强度钬激光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18例大型垂体腺瘤经颅用低强度钬激光切除,其中2例在显微镜下全切除。结果,本法切除大型垂体腺瘤,尤其配备显微镜,使病变与周围组织显示清晰,能在很小的术野下,随意操纵光纤切割、汽化病变组织。结果表明,钬激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特别是在显微镜下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以产生明确的镇痛效果。激光镇痛效应宜选择合适的激光波长、输出方式、激光剂量、照射靶位以及光斑大小,其镇痛效果还与疼痛类型有关。临床上激光针灸已广泛用于各种疼痛相关疾病的治疗。激光镇痛机制研究目前虽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也已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本文就近几年在低强度激光镇痛效应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新近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加剧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胸腰段新近压缩骨折患者PKP术65例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前后均有磁共振成像检查资料,分成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和>12个月两...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建立大鼠椎间盘蜕变的动物模型,并对其组织学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方法:采用SD大鼠30只,手术对照组15只,手术模型组15只。后正中切口,剥离骶棘肌并向两侧分开,显露L1~6棘突,切除,暴露双侧椎板、关节突,咬除L1~6的小关节的外1/2部分,切断椎板间韧带;对照组仅行皮肤切开。X线检查大鼠腰椎的影像学改变,收集大鼠腰椎间盘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的表现。结果:手术模型组于术后3个月时出现椎间隙的楔形改变,于术后6个月时出现终板软骨的钙化和椎间隙的狭窄,术后9个月时则更为明显,同手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改变于术后3个月时即可见髓核的皱缩,终板的轻度钙化,纤维环的排列不规则,术后6个月和9个月时可见髓核的纤维化,终板钙化明显纤维环板层状结构消失。结论:腰椎失稳可以引起大鼠的椎间盘的蜕变,为不直接损伤椎间盘组织建立椎间盘蜕变动物模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下腰痛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MRI 技术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手段,特别是MR扩散加权成像、T2 mapping成像、T1ρ加权成像、钠MRI、软骨延迟钆增强MRI 和MR 波谱成像等新技术能够通过对蛋白聚糖、水等椎间盘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检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目的。从上述几个方面综合论述MRI技术用于定量分析研究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新进展,并就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定量测量T2弛豫时间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无症状青年志愿者行腰椎常规MRI、T2-mapping和DWI检查.由两位医师分别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并间隔一周2次测量髓核的T2值和ADC值.结果: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的T2值和ADC值的一致性均较好(ICC=0.86~0.93,P<0.01).髓核T2值及ADC值均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但以T2值相关性更佳(rT2 =-0.70,P<0.01;rADc=-0.60,P<0.01).髓核T2值和ADC值在不同Pfirrmann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和72.3,P<0.01);各级间两两比较,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C值在Pfirrmann Ⅰ级与Ⅱ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和ADC值鉴别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椎间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2和0.80(P均<0.01);0.69(P<0.01)、0.90(P<0.01)和0.74(P<0.05).结论:T2值和ADC值均能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二者相互结合能更全面地观察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椎体成形术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椎间盘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漏人PMMA的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每只L1/2~L4/5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PMMA组。对照组仅行椎间盘穿刺,不注人任何物质。PMMA组按注射量不同分为0.1ml、0.3ml、0.5ml 3组。计算椎间盘指数百分数(%DHI)及MRI指数,参照Masuda标准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并分析。分别对4组的观察指标行方差分析及SNK法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24周X线片显示对照组椎间隙无狭窄,组织学检查未见椎间盘退变。PMMA组X线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椎体前后缘见骨质增生,腰椎侧弯,PMMA0.3ml及0.5ml组可见许莫结节。MRI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他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髓核形态不规则,纤维环与髓核境界不清。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空泡变小。髓核的细胞外基质不同程度压缩,纤维断裂或扭转。4组%DHI、MRI指数、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MA漏人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且退变程度与PMMA漏人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髓核消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激光消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只健康成年犬的C3-4、C4-5椎间盘行激光髓核消融术。激光消融条件:髓核内裸露光纤长度为5mm,输出功率15W,单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C3-4椎间盘1s、C4-5椎间盘5s,总能量为1000J。消融过程中用针式温度计测量后纵韧带与硬脊膜之间及椎间孔处的温度。术后即刻、2周及4周分别处死犬2只、4只、4只,于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下观察激光消融椎间盘的病理变化。结果 在激光输出间隔时间为5s时,连续脉冲输出11s时,后纵韧带与硬脊膜之间及椎间孔处的温度可达41℃。2只犬术后即刻处死,大体标本显示其激光消融的椎间盘髓核内出现椭圆形空洞,长轴直径5-6mm,短轴直径2-4mm。术后2周处死4只犬,大体标本显示其髓核内空洞消失,组织切片显示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开始增生。术后4周处死的4只犬髓核组织切片显示空洞被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填充。结论 在适当的消融条件,颈椎间盘激光消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ADC及FA值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05例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椎间盘常规MRI及矢状面DTI扫描,根据T2 WI上椎间盘的特点对525个腰椎椎间盘进行Pfirrmann(Pm)分级,观察邻近终板的退变情况,测量椎间盘髓核区的ADC值及FA值并比较各级椎间盘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ADC和FA值与Pm分级的相关性,并计算2个指标对椎间盘退变(PmⅣ~Ⅴ级)的诊断效能.结果:105例共525个腰椎椎间盘中PmⅠ~Ⅴ级分别有41、112、164、141和67个.经方差分析,Pm Ⅰ和Ⅱ级椎间盘间ADC值、PmⅣ及Ⅴ级椎间盘间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分级之间2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ADC值及FA值对PmⅣ、Ⅴ级椎间盘的诊断效能分别为0.846和0.93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椎间盘退变Pm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s=-0.66,P<0.05),与FA值呈正相关(rs=0.805,P<0.05).结论:DTI作为定量MRI的一种特殊检查技术,其测量参数与Pfirrmann分级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应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486例腰椎间盘退变CT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486例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 根据CT表现,把腰椎间盘退变分为椎间盘突出321例,椎间盘膨出165例。结论 CT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 mDIXON-Quant定量T2*值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3月~2019年11月招募年龄19~78岁,进行腰椎常规MRI及mDIXON-Quant检查,纳入标准且图像质量满意的共98例,平均年龄(42.2±17.1)岁。根据Pfirrmann标准将L1/L2~L5/S1椎间盘进行退行性变分级,并采用水-脂分离(mDIXON-Quant)技术定量测量相应椎间盘的T2*值。采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一般线性方差t检验对不同检查者L1~S1椎间盘相应的T2*值与Pfirrmann分级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T2*与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据相关系数r判断相关程度。结果L1/L2~L5/S1椎间盘在Pfirrmann分级与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L1/L2~L5/S1椎间盘在Pfirrmann分级与T2*值有相关性,L1/L2和L2/L3呈弱负相关,L3/L4呈强负相关,L4/L5和L5/S1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T2*值随着Ⅰ~Ⅴ组排序信号的变化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是Ⅱ~Ⅴ级的T2*值下降明显。结论基于MRI mDIXON-Quant序列T2*值定量评估腰椎间退行性变的程度不仅扫描时间短、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尤其对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定量分析,不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