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盆底支托组织的松弛或断裂是主要发病基础之一,妊娠及分娩是重要的高危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盆底超声既能动态观察盆腔脏器脱垂及盆底肌肉受损情况,评估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又能确定植入材料的功能和位置,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罗爱华 《兵团医学》2016,48(2):22-23
盆腔支持结构缺陷、衰老、妊娠分娩、雌激素水平下降及肥胖等诸多因素导致老年女性的盆底结构松弛、功能减退,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 inence,SUI),近些年PF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已婚女性PFD的发病率高达20%-40%,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2].PFD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主要包括X线盆腔器官造影术、腔内MRI、动态盆底MRI及超声检测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好及无辐射等优点,国外已广泛应用于PFD诊断及评估疗效,而目前我国关于盆底超声的研究较少[3,4].  相似文献   

3.
腹腔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四重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临床肛肠外科严格筛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共25例(男8例,女17例),男性为三重造影(膀胱、盆腔、直肠),女性再加做阴道造影为四重造影,除直肠造影用钡剂外,其余脏器用含碘溶液(优维显、泛影葡胺等).结果 在25例中见直肠前突9例,直肠黏膜脱垂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例,子宫后倾3例,盆底疝5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3例.结论 腹腔四重造影对于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发现的盆底疝及子宫后倾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盆底功能性疾病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的盆腔器官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并存.主要有排便功能障碍、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腔门失禁等,与之相应的病因主要为肛直肠功能性病变(包括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直肠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膀胱膨出或脱垂、子宫阴道脱垂和盐底疝等。影像学检查对上述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笔者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5.
后盆腔障碍疾病是以肛直肠解剖和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伴有便秘、便失禁等临床症状。MR排便造影是一种动态MR成像方法,可对后盆腔结构形态和运动功能异常情况直观显示,能够鉴别后盆腔障碍性疾病的类型并认识其发病原因,如直肠膨出、肠疝、盆腔器官脱垂和直肠套叠、脱垂等,同时对便失禁早期的肛直肠形态学和功能学异常改变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将术后无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分为对照组30例,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为盆腔器官脱垂组总计30例,诊断为尿失禁患者分为尿失禁组3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析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尿道倾斜角(urethral angle, UIA)、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A)、肛提肌裂孔面积(levator hiatus area, LHA)对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结果 Valsalva状态LHA对盆腔器官脱垂诊断的临界值为27.5 cm2,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76.7%,阴性预测值为70.0%,说明Valsalva状态LHA对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价值较好;Valsalva状态UIA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临界值为4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3.3%,说明Valsalva状态UIA对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  相似文献   

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主要包括女性压力型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和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PFD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及心理健康,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有关PFD研究的新进展。1神经、肌肉生理学及形态学研究盆底骨骼肌的张力在维持盆底支持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骨骼肌的活动均受神经末梢的支配。Snooks等[1]通过神经电生理研究发现,分娩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阴部神经障碍在POP及SUI患者尤为明显。神经障碍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所致便秘与前、中、后盆腔病变密切相关。后盆腔病变包括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内套叠、肠疝及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等;前盆腔与中盆腔病变引发的便秘不仅表现为排便障碍,也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相关症状。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前、中、后盆腔的变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FPFD的诊断中。现就盆底超声对FPFD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所引起的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肛提肌是支持盆底的主要结构,静态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客观地评价肛提肌的形态及结构,动态MRI能实时反映肛提肌的运动及功能,为其全面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就静、动态MRI在盆底功能障碍中对肛提肌评价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盆腔脏器脱出是由盆筋膜和盆底支持组织薄弱、全身营养不良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腹腔、盆腔压力增高所致。临床上常见的是分娩损伤,在分娩过程中用力过早或过早使用产钳术、臀位牵引术,致使子宫支持结构遭受破坏而未能及时修补,再加上产后劳动过早,用腹压时盆底结构承受压力过大,致使子宫脱垂及盆腔其它脏器脱出,先天性盆底结构组织发育不全或老年妇女肌肉萎缩,支持力减退也是发病原因之一。盆腔脏器脱垂是缓慢渐进的过程,盆腔脏器有子宫、膀胱、输尿管、直肠等,其  相似文献   

11.
盆底由坚韧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承托,象似一张吊床借助骨性结构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当盆底支持组织张力减低,盆腔器官发生向下移位,即盆底器官脱垂.盆底器官脱垂在女性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据Nygaard等报道在老年女性中Ⅱ.脱垂最常见,可达62.9%的发生率[1].有一半已生育的妇女到晚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器官脱垂,严重的可影响其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而导致盆腔脏器脱离正常的解剖位置。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致病原因,因此对肛提肌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成为盆腔器官脱垂研究的关键。动态MRI、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以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等MRI技术能够提供肛提肌形态、运动、功能、微观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探索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机制、完善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及相关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例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 应用盆底超声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 2例病例中1例膀胱轻度膨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并尿道旋转角增大及膀胱后角开放、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无损伤, 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轻度脱垂、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1例膀胱轻度膨出、膀胱尿道漏斗形成并膀胱后角开放及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2例均有临床症状。2例均属轻度病例, 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半年后随访, 2例患者行自主Kegel训练或行自主间断Kegel训练及盆底康复理疗半年余, 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引起重视, 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保障女飞行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盆底MRI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是复杂而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系统整体,生理功能十分复杂,涉及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某一部位或器官的机能失调往往引发其他部位的功能异常,盆底功能性疾病常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排便功能障碍及肛门失禁等,因此盆底的影像学研究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治疗上需要彻底修复盆底所有部位的解剖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 现已被推荐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方案抉择、手术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然而目前不同单位在成像技术以及图像的解读及报告等方面尚未达到规范化, 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中, 结合国内外有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研究结果及国外已发布与该疾病有关的技术规范与共识, 同时汇集国内该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 聚焦于MRI指征、检查前准备、扫描序列、疾病诊断及分级的标准化, 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性规范, 以期更好地指导MRI在该疾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推荐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方案抉择、手术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然而目前不同单位在成像技术以及图像的解读及报告等方面尚未达到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中,结合国内外有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研究结果及国外已发布与该疾病有关的技术规范与共识,同时汇集国内该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聚焦于MRI指征、检查前准备、扫描序列、疾病诊断及分级的标准化,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性规范,以期更好地指导MRI在该疾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18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在其产后6周经会阴超声检查,记录其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初产妇中,发生盆底功能障碍25例,其发生率为21.19%。对照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且两组均未检出压力性尿失禁的病例。研究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产妇直肠膨出2例,阴道前壁脱垂3例,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7例,子宫脱垂3例。两组产妇经会阴超声检查在膀胱颈活动度上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而两组在直肠膨出、阴道前壁脱垂及子宫脱垂诊出情况上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且研究组在静息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结论产后早期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能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盆底动态MRI形态学表现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Siemens 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 6 0例妇女进行MRI检查 ,将这些受试者分为两组 :30例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和 30例为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采用仰卧位使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WI快速扫描序列获得屏气期间盆底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静息和最大盆腔用力时MR影像。所有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比较两组间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变化的程度。结果 盆腔器官脱垂常发生于多个部位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发生频率较高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相差显著 :膀胱膨出 (P <0 .0 1) ,子宫颈脱垂 (P <0 .0 1) ,盆底疝 (P <0 .0 1) ,直肠连接异常下降 (P <0 .0 1) ,直肠膨出 (P <0 .0 1)和盆隔裂孔膨胀 (P <0 .0 1)。结论 盆底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整个盆底软弱 ,盆腔器官脱垂频繁发生于多个部位并伴随盆隔裂孔的显著膨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盆底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逐步深入研究,现已清楚认识盆底功能紊乱常涉及盆腔多个器官脱垂,甚至整个盆底软弱。单一的检查造成诊断上的不完全或漏诊将导致治疗上的不彻底,可能引起疾病的复发和症状的不缓解。因此,盆底影像学由最初单一器官造影发展到了同步联合器官造影检查。然而,多种技术的联合同时也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