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治疗80岁以上极高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岁以上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其中,4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81.0±40.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25.0±88.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0±2.8)d;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应激性溃疡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治疗80岁以上极高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PK-TURBT)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硬腰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PK-TURBT,术后定期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膀胱镜1次。结果 6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0 min。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6~32个月,7例复发,再次行PK-TURBT,术后病情稳定,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PK-TURBT联合羟基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即钬激光肿瘤汽化剜除术+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2010年6月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剜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并保留膀胱的48例患者,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2.0个月。46例患者无复发及转移。2例术后复发。复发患者均行全膀胱切除术,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采用钬激光剜除术保留膀胱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后手术治疗组,B组30例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病死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应。结果:A组患者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完全缓解率(CR)为16.7%(5/30),部分缓解率(PR)为70%(21/30),有效率(CR+PR)为86.7%。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状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死亡4例(13.3%),B组死亡8例(26.7%)。A组复发6例(20%),B组复发14例(46.7%)。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人后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B组行单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前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膀胱肿瘤缩小,血尿缓解或消失,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复发4例(20%),死亡2例(10%).B组复发9例(45%),死亡4例(20%).结论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直径≥ 3 cm高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不能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直径≥3 cm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8例和观察组(B组)30例,A组单纯行传统术式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B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实施髂内动脉TACE后2~3 d行TURis治疗,比较A组和B组的经尿道电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率、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术后2年肿瘤特异生存率。 结果 B组30例患者均成功行TACE 治疗,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电切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式。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10~38)个月。B组手术时间(45.8±7.5) min、导尿管留置时间(2.7±1.2) d、术后住院时间(3.5±1.4) d,分别短于A组手术时间(56.3±11.7) min、导尿管留置时间(3.8±1.5) d、术后住院时间(4.9±1.6) d;B组出血量为(55.4±8.2) mL 低于A组(67.6±13.5) 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率13.3%低于A组35.7%(P<0.05),B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53.3%明显低于A组78.6%(P<0.05),B组术后2年肿瘤特异生存率73.3%明显高于A组4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髂内动脉TACE联合TURis治疗直径≥3 cm的高危膀胱癌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彻底切除,提高了保留膀胱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肿瘤特异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92例患者随机均分A组和B组,每组各46例。A组行传统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B组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评估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早期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9%(5/46),显著低于A组的23.9%(11/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总满意度为97.8%(45/46),显著高于A组的91.3%(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似,但改良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石竹  王俊伟 《西南军医》2011,13(6):1128-112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手辅助腹腔镜Dixon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77例行手辅助腹腔镜Dixon术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快速康复护理组37例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患者;传统护理组40例按传统理念护理患者,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钬激光联合羟喜树碱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局麻下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膀胱肿瘤,术后给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随访,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无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术后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4—25个月),7例复发(14.9%),均再次行钬激光切除。结论钬激光切除术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创伤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沈阳市肛肠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50)与B组(n=53).A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与围术期治疗.B组患者术前给予镇痛管理及早期下床活动宣教,术后给予镇痛药物,每4h进行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420.0±3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5.5±116.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4.5±0.7)d;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淋巴漏1例,复发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例,年龄53-74岁,平均61岁,均为男性,无远处转移,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术,前列腺切除,下腹正中作7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常规行回肠膀胱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2h,出血量平均为264ml,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术后血红蛋白正常。术后2~10个月随访,肾功能正常,IVU检查未见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全膀胱切除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5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17例)。观察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时间为(51.8±21.3)h,短于PN组的(72.1±17.2)h;EN组总住院时间为(13.2±2.9)d,短于PN组的(17.9±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手术并发症尿瘘、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6.7%(1/15),低于PN组的23.5%(4/17)、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0.0%(3/15)、40.0%(6/15)、20.0%(3/15),高于PN组的11.8%(2/17)、23.5%(4/17)、5.9%(1/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如严重肠梗阻、回肠吻合口瘘)发生,均不需二次手术。结论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8年收治的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TURBT术。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术后7~18个月均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后随访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和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其余2例未见肿瘤复发。6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患者中2例死于远处转移,其余4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并术后辅助放化疗,有利于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孟锐  孙博  邹练 《武警医学》2019,30(6):496-498
 目的 比较泌尿外科手术领域达芬奇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围术期指标。方法 选择火箭军总医院泌尿外科2014-03至2018-01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40例手术患者(达芬奇组),另选择同期40例经普通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达芬奇组术中出血量为(341.35±52.01)ml,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367.78±50.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芬奇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0.71±8.59)h,下床活动时间为(42.97±11.80)h,均早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芬奇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下的手术能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6-10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7例NSCLC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孔64例)及对照组(三孔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数、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胸数8例,高于对照组3例(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8.2 d、疼痛评分1.5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8 d均低于对照组(10.3 d、3.3分及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三孔胸腔镜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建议初学者先应用三孔胸腔镜进行手术,逐渐减少切口,直至单孔胸腔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17.
全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施行全胸腔镜(n=32)及传统开胸(n=28)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阳性淋巴结数等情况。结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对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早期宫颈癌并分别行腹腔镜及开腹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为腹腔镜组,46例采用开腹手术为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及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相比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快及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3、0.000、0.037,P均〈0.05);而淋巴结切除数、切除范围(宫旁、阴道)、盆腔引流量、术后尿管拔除时间这几个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8、0.105、0.097、0.551、0.74,P均〉0.05)。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分别为37.0%和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而脏器损伤、大出血、淋巴囊肿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2、0.453、0.332,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并具备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是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