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术前及术后30d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技术成功率100%。其中血管再通TMI分级2~3级16例,TMI分级0~1级5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7例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2例<50%,死亡2例。TMI分级2~3级的血管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TMI分级0~1级血管再通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6h内动脉溶栓治疗比较合适,但也有并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开始溶栓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rt-PA和尿激酶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3例脑梗死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动脉溶栓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临床显效率和脑水肿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t-PA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1.1%明显小于尿激酶组39.4%(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优于尿激酶,临床疗效及再通率与尿激酶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年龄>80岁)缺血性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是否安全、可行.方法回顾性比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数据库中34例高龄(年龄>80岁)和55例适龄(18岁≤年龄≤80岁)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诊治过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观察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年龄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mRS、B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溶栓对高龄患者也获益,是可行的.两年龄组溶栓后各种出血性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于高龄患者溶栓是安全的.34例高龄患者痊愈29例(90天mRS评分1.45分),3例90天mRS评分5分.除外1发生血尿外,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无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SICH).结论:高龄(年龄>80岁)缺血性卒中进行rt-PA静脉溶栓是可行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rt-PA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发病后2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2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良好(MRS0~3)、不良(MRS4~6)两类。结果溶栓前1例为TIMI1,11例为TIMI0。溶栓后9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3例未再通。8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人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成功率 82 %左右[1] 。我科自 1998年至今 ,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2 2例 ,初溶 17例成功 ,为了进一步提高溶栓成功率 ,挽救难溶性重症急性心梗病人生命 ,对初始溶栓后 90min尚未溶栓成功的 5例 ,立即追加静滴 ,直到溶栓成功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 2 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6病 部颁布的临床疾病诊断标准[2 ] 。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从本组中排除。发病后至溶栓时间4 0min~ 2 10min ,平均 15 0min。 2 2例均除外出血性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6.
柳丰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10)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静脉溶栓治疗的242例ACI病例,随机分为rt-PA组( rt-PA治疗)和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溶栓治疗),静脉给药治疗2周,对比分析组间NIHSS评分、mRS和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rt-PA组NIHSS评分、m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和对照组接近(P<0.05),组间存在显著区别。结论 rt-PA静脉溶栓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可靠,是ACI较为理想的早期溶栓治疗药物,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5 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3]。另外,相当部分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对rt-PA并不敏感,仅5%~30%能够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患者获益程度有限[2-4]。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5-10]。在国内,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中的临床、检验、影像评估,以及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技术与时间管理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1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07至2016-09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发病在4.5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 58 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23 例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及14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 24 h、7 d 及 14 d 时,NIHSS 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为52.17%。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3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8.6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35%。溶栓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5.17%和8.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4.5 h 内给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小剂量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42例接受rt-PA和49例接受UK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病例资料,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脉总再通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85.71%和61.22%(P〈0.05);患者在发病3h和3—12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在rt-PA组为94.11%和80.00%(P〉0.05),在UK组为70.00%和58.97%(P〉0.05);出血并发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9.52%和10.20%(P〉0.05)。结论rt-PA的溶栓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UK,并且两组在发病后3h内较3h后溶栓均能取得更高的冠脉再通率,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急诊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 观察急诊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好结果(MRS0-3)、差结果(MRS4-6)两类。结果 溶栓前18例(72%)患者为TIMI0-1,7例(28%)为TIMI2。溶栓后13例(72%)患者部分/完全再通,5例(28%)未再通。18例患者(72%)为好结果,7例(28%)为差结果,其中4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4例(16%)。结论 急诊动脉溶栓是可行安全的,溶栓前侧支循环、再通及溶栓后24h神经学检查上的提高(NI)与好结果密切相关,无再通与脑出血及死亡密切相关。提高动脉内溶栓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Local intra-arterial fibrin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urokinase vers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Summary A group of 59 patients with stroke due to acute vertebrobasilar or carotid territory occlusion have been treated by local intra-arterial fibrinolysis (LIF). A high recanalisation rate was accomplished with either urokinase 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However, with either substance, even if a high dose was used, recanalisation was a time-consuming process which usually took 120 min.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lasminogen-activating substances might be a deficit of substrate, e.g. plasminogen, in aged thrombus. LIF was capable of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 in 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reducing mortality to 50% in patients fulfilling inclusion criteria. In the carotid territory multiple occlusions had a poor prognosis while good clinical results could be achieved in occlusions of the proxim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r single branches. 相似文献
15.
侯枢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2,3(3):206-208
目的:报道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材料与方法:1996年4月-1997年10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塞患,发病时间小于6h43例,平均54h;所有患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行靶血管起点及靶血管闭塞点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8例,完全再通5例(27.8%),部分再通4例(22.2%);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完全再通10例(76.9%);血管造影见异常17例。结论:治疗时间窗是由复杂变化的综合因素决定,个体差异很大,血管条件、血栓部位、发病年龄、卒中类型与时间窗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仅以发病不超过6h作为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标准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基层医院转诊的53例经动静脉联合应用rt-PA治疗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基线资料,并在患者入院时、治疗后7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NIHSS差值≥4分或≥50%为预后良好,反之为预后不良)。同时,比较溶栓前后TIMT分级情况,观察血管再通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3例患者中,近期预后良好35例,年龄、溶栓前血糖、症状性出血、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启动时间、梗死部位是影响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动静脉联合溶栓后,血管再通41例,其中,29例患者缺血区完全恢复灌注,为完全再通;12例患者有<50%的缺血区灌注,属于部分再通。结论影响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溶栓前血糖、症状性出血、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启动时间、梗死部位;动静脉联合溶栓可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