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下内镜鼻颅底手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导航准备及3D模型打印,根据影像导航和3D模型指导完成手术,并进行术后处理及随访。结果本组5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例行肿瘤全切术,1例中颅窝底脊索瘤患者行减瘤术。术后随访4~12个月,1例肿瘤全切术者因脑脊液鼻漏并颅内感染,最后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减瘤术者未见肿瘤增长,余3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治疗鼻颅底肿瘤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副损伤,符合精准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颌面部骨缺损重建的应用模式及操作规范。方法选取2014—2016年眉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4例颌骨创伤及肿瘤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5岁。经医患沟通后患者同意采用虚拟手术方式进行术前设计,通过图像数据实现患者颌骨三维重建,利用计算机虚拟手术操作,确定最佳预期设计方案;根据计算机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术前、术后模型重建,通过手术比较明确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规范。结果通过对14例患者实施术前设计及模型外科,创伤患者手术时间为2~6.5h,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为3~4.5h。14例患者术前利用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步骤,其中13例手术入路及手术导板放置及螺钉植入均与术前方案一致;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近1h。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对面部轮廓及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其中满意9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设计为颌骨修复重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手术依据和临床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可提高手术质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3D打印股骨隧道定位器精确定位结合LARS人工韧带移植在前交叉韧带(ALC)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接受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的患者42例,其中,应用3D打印股骨定位器的21例患者为3D组,术中应用传统定位器进行股骨隧道定位21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X线影像、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D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两组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后1周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股骨隧道定位法定位人工韧带股骨隧道位置,可精准定位术前评估的最佳位点,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均以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精准塑形,并结合微导管到位情况及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稳定性判断塑形效果。结果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中微导管均精确到位,导管头端稳定,动脉瘤栓塞致密。10例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1例Hunt-Hess分级Ⅴ级患者术后死亡;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考虑可能为麻醉诱导过程中破裂;1例术前再破裂出血。结论 3D打印辅助精准塑形微导管,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顺利到位且保持稳定,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微导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需行Ⅱ期翻修手术的患者14例为3D打印组。Ⅰ期已行感染清创、假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植入术,且规范抗感染治疗3~4个月。复查炎性指标正常,髋关节腔穿刺细菌培养阴性后,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术前根据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患侧髋臼、股骨及经镜像处理后的健侧股骨近端实体模型,术前预演并依据骨缺损的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的选择。同时,随机选取未采用3D打印技术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手术的患者14例为对照组。结果 3D打印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2±25.4)min,对照组为(126.6±28.8)min,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6个月。术后X线影像检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固定可靠,髋关节功能获得较大改善。3D打印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6.8±6.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中,具有实现术前个体化设计、进行手术预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效率等优点,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对颌面部多发骨折术前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8名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5~58岁,平均43岁。术前行颌面部三维重建CT,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制成与患者颌面部1∶1的快速成型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骨折手术及骨折固定材料预成型,并在实际手术中对比模型与真实骨折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 3D打印模型可以准确复制面部骨折状况,所有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与术前预测对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面部外形、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精确性,利用其进行骨折术前预测,可以提高手术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并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脊髓型脑干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6例患者经MRI诊断为延脊髓型脑干肿瘤。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于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病变及康复治疗。结果 12例肿瘤达全切除,3例获次全切除,1例为部分切除。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临床痊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 MRI是诊断延脊髓型脑干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此类肿瘤,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达到解除症状及延长生命的目的 ,手术效果良好。同时长期有效的后期康复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在手术切除骶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11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靶血管情况后,采用明胶海绵结合弹簧圈栓塞靶血管,并于栓塞后1-3天行骶骨肿瘤切除。结果:11例肿瘤靶血管栓塞后,肿瘤染色基本消失,手术切除顺利,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为750ml。11例平均随访12个月,未见局部复发。结论:骶骨肿瘤的术前动脉栓塞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是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技术(vertebral artery embolotherapy,VAE)在椎体肿瘤治疗中应用方法、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 用带毛弹簧圈对12例颈椎肿瘤病例进行了椎动脉栓塞治疗,肿瘤分布于2~6颈椎,横突孔受侵,其中3例因手术中肿瘤切除时伤及椎动脉后出血不止,行VAE术,2例在术前行肿瘤血管栓塞术 VAE术,7例在术前直接行VAE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颈椎肿瘤手术过程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对侵及椎动脉的颈椎肿瘤行术前栓塞治疗以减少椎动脉损伤后大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在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10例经CT及MRI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导管行肿瘤动脉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条栓塞。栓塞后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条,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基本消失;10例栓塞术后于7~14日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的病例相比较,术前行栓塞的病例手术时肿瘤界限清楚,术中出血减少,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术前栓塞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虚拟手术设计结合3D打印在复杂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7~62岁,平均44.0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组(36例)和常规组(44例),常规组行传统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9月治疗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33例,Ⅵ型1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D打印骨折模型分为3D打印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3D打印辅助手术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65岁,平均44.7岁。传统手术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47.1岁。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辅助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7.7±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7.4±41.7)m L,术中透视次数(4.6±1.5)次;术后6个月影像学Rasmussen评分(16.8±1.8)分,HSS评分(90.1±5.9)分。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10.5±1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1.1±5.2)m L,术中透视次数(6.4±1.7)次;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16.5±2.6)分,HSS评分(88.3±6.3)分。3D打印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但对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未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骨折3D打印模型辅助手术与参考骨折处CT 三维重建影像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9月汉中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5~64岁,平均41.8岁.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3D组(34例)及对照组(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9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3例,道路交通伤1例,均为新鲜单侧闭合性骨折。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8岁。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0例。采用64排螺旋CT行薄层扫描,Mimics软件处理数据,通过阈值分割、区域增长以及蒙板编辑等完成骨折模型的三维重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等比例实体模型;在3D打印实体模型基础上制定手术方案,模拟内固定植入手术,最终将模拟钢板位置、钢板预弯、螺钉方向和长度等参数应用于实际手术。结果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制作的3D打印实体模型可直观地真实展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形态特点,8例患者均在术前模拟操作中明确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方向、螺钉长度并完成钢板预塑形,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采用的固定钢板位置、螺钉数量与螺钉长度均与术前计划一致,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满意,钢板及螺钉在位良好。结论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3D打印技术可快速制作跟骨关节内骨折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模拟及手术方案设计,其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3年6月因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弃拐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和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骨水泥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CP组,P0.05;骨水泥组的术后弃拐时间显著短于LCP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佳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TDP)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资料,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5~62岁,平均37.3岁。左足37例,右足43例;SandersⅡ型52例,SandersⅢ型28例。研究对象分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组(TDP组,40例40足)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40例40足),其中TDP组术前打印1∶1的3D骨折模型,术前手术组成员依据3D模型规划手术方案,制定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医患沟通。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术前医患沟通。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次数、止血带加压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医患沟通效率及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结果 TDP组均采取了与术前模拟一致的手术步骤,其手术操作时间、止血带加压时间及透视次数分别为(105.0±14.2)、(78.0±14.4)min和(3.4±2.9)次,较对照组(153.0±37.6)、(115.0±28.6)min和(8.5±1.2)次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P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0%)较对照组(20.0%)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采取问卷的形式评估医患沟通效果,TD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TDP组优13例、良22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87.5%;对照组优11例、良2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0%;两组患足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医患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