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苏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苏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体会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周相王淑静【关键词】胃脘痛连苏四逆散临床治疗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诱发,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其发病原因很多,然脾胃气机失调则是本病的基...  相似文献   

2.
王晓玲 《河南中医》1996,16(6):369-369
刮痧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王晓玲河南省濮阳市教育学院医务室主题词胃脘痛/治疗刮搓疗法胃脘痛为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由饮食失节、寒湿不调损伤脾胃,或情志抑郁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寒邪凝滞所引起。笔者从1988年~1995年通过对73例急性胃脘痛患者...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手法与电针治疗胃脘痛2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健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16-17
针刺补泻手法与电针治疗胃脘痛200例疗效分析226300江苏省通州市医药卫生学会陈健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发生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及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本病发病无明显规律,一年四季男女老少均可发病。往往在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相似文献   

4.
陈彬 《新中医》2008,40(7):103-104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主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所致.  相似文献   

5.
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起病较慢,疼痛隐隐,多由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或由脾胃虚弱,中焦虚寒等因素所致。临床治疗一般多采用药物治疗。笔者采用火针、毫针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145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疾病。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本病多由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郁怒伤肝,肝气犯胃,以及久病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等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最终造成“不通则痛”。老师认为,对于胃脘痛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其寒、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饮食忌宜与辨证施食胡刚,李苏,韩斌胃脘痛属于慢性病证。饮食不节是胃脘痛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之一,而发病后的饮食调理,对辅助药物治疗,缩短疗程,促进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有“药食同源”之说。每日针对一种病证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各种常用食物食之,同时避...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胃脘痛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芬 《新中医》1997,29(9):24-25
针刺治疗胃脘痛66例黄仁芬主题词胃脘痛/针灸疗法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古称心痛,心腹痛。民间称谓“肝胃气痛”。多由忧思郁结,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不健运,胃失和降,即发生疼痛。笔者在临床上用针灸治疗胃脘痛66例,...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我科在张师指导下,于1977年2月起开设专科门诊。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作纤维胃镜检查,现已总结100例,临床有效率为87%。其中55例治疗前后均有病理对照,病理有效率为58.2%。兹将张师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对病因、病机和症状的认识我们从病史分析中发现,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有嗜食烈酒浓茶、炙煿辛辣,或饮食无定、饥饱不匀,情志怫郁、多思过劳,气候骤变时冷热不当等情况。慢性胃炎的治疗,在祖国医学见于“胃脘痛”“腹胀”木乘土”等门。前人论胃脘痛的病因大多主寒,例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痛为主动症.常伴有上腹部胀满,暖气吞酸,饮食不适等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胃下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及部分胰腺和胆道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动症者.均属本病的范畴;现代名老中医对胃脘痛的辨治和用药方面有许多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本病主要由于H.pylori(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引起,并与吸烟、饮酒、应用消炎药物、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中医辨证属胃脘痛范畴,多由寒温不适、情志不畅、气滞血瘀、饮食伤胃、脾胃虚弱等原因造成。由于疾病形成的原因复杂,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治愈后复发率高。由于药物价格贵、副作用多等原因,往往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笔者自2003年2月~2006年6月应用自拟和胃汤治疗65例慢性胃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亨德主任医师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将慢性胃炎临床表现归纳为胃脘痛、嘈杂、痞满、嗳气等四种主要症状,并认为脾胃虚为本病之本,化湿为治疗之大要。同时他十分重视饮食、情绪等因素对慢性胃炎的影响。总之,周亨德主任在临床施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观,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韩寅章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76-676
胃脘痛 ,是由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以胃部疼痛症状为主的病证。现代医学主要包括急、慢性胃炎 ,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其发病因素很多 ,笔者以半夏泻心汤为主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 62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2例中 ,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 2 0~ 30岁 13例 ,31~ 4 0岁 2 3例 ,4 1~ 60岁 2 6例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10年。本组病例均参照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胃脘痛的诊断标准 :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 ;有反复发作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型 ,其中又有寒象…  相似文献   

14.
正肠胃食滞病多由饮食停滞胃肠所致,以胃脘痛、腹胀、呕泻酸馊腐臭为主症,又可称作食滞胃脘证,多与饮食不节、胃气虚弱、暴饮暴食相关[1]。鉴于此,为探讨治疗肠胃食滞病的有效方案,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泛指胃脘近心窝处的疼痛。多因长期饮食失节、饥饱劳倦、脾胃虚寒、情志郁结所致。本证包括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并结合临床的护理体会,现将胃脘痛的辨证施护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慢性胃炎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临床可出现上腹胀满、嘈杂、反酸、纳呆等症状。现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四联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幽门螺杆菌,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其耐药性也逐渐增高[1],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外邪犯胃等,导致脾胃内伤,痰湿瘀滞,食滞不化,  相似文献   

17.
林锥婵 《国医论坛》2019,34(3):59-61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高,且在内镜观察下确诊也较为明确。中医学并无慢性胃炎这一病名,但根据慢性胃炎的证候特点,可将其归为"胃脘痛""痞满"等。慢性胃炎的病因多以外感邪气、情志失调和内伤饮食等为主;病机则多责之于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郁滞等。因此临床应紧抓主证、厘清虚实寒热,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寒热平调法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胃主纳,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寒热失调,或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导致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也受邪),运化失司,气机壅滞,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干,滞从中内生,郁滞是慢性胃炎的病理特征。其致病之因,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多由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所致 ,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近几年来以活血化瘀、养胃行气止痛为主 ,自拟活血行气养胃汤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 6 4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 4例患者中 ,男性 4 0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7~ 70岁 ;疗程 4~ 15年 ;所有患者均有胃脘疼痛 ,痛处不移的症状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浅表性胃炎 2 5例 ,萎缩性胃炎 13例 ,糜烂性胃炎 2 0例 ,肥厚性胃炎 6例 ;中医分型为气滞血瘀者 39例 ,脾虚血瘀者 18例 ,胃热血瘀者 7例。2 治疗方法根据慢性胃炎的特点和临…  相似文献   

20.
马占强  葛明 《河南中医》2006,26(6):45-46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临床上胃脘痛多见于慢性疾病,正所谓“久病多瘀”、“百病多有痰作祟”,笔者在临床中从这两点出发辨证治疗胃脘痛,每取良好的疗效,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