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科急腹症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老年急腹症568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溃疡病急性穿孔等5种疾病急腹症手术265例.结果:术前有伴发病118例(44.5%),术后并发症98例(36.9%),发生2种并发症者58例(59.1%).结论:对老年人外科急腹症,要把术前、术中及术后练习统一考虑、把矫治合并症和预防并发症贯彻始终、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5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登武  罗涛  陈笃顺  李政 《重庆医学》2007,36(19):1968-1970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老年结直肠癌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期间58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误诊漏诊率较高(51.7%),并存病多(60.3%),肠梗阻发生率高(18.9%),病程较晚(DukesC-D期本组占65.5%),术后并发症多(38.2%),围手术期病死率(3.4%).结论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合理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89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治愈85例(95.5%),死亡4例(4.5%).1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早期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外科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大肠梗阻的Ⅰ期手术处理.方法对21例急性癌性大肠梗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行Ⅰ期切除19例(80.5%),同时Ⅰ期吻合14例(73.6%,14/19).术后1例吻合口漏,1例死亡,2例切口感染.结论只要作好急性癌性肠梗阻的围手术处理,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胸部肿瘤病人的手术适应证、心肺功能保护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经手术治疗的134例老年人胸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1例(67.9%),其中死亡9例(6.7%);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死因.结论 老年人胸部肿瘤围手术应严格手术适应证,结合周密的心、肺功能保护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李艳国 《中国医疗前沿》2011,6(7):51+49-51,49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外科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围手术期病死率2.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60%,随访1年生存率为92.86%。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积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2007年79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治愈71例(89.9%),好转7例(8.8%),死亡1例(1.3%).47例(59.5%)并存其他疾病,15例(19.0%)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认真分析患者全身情况和局部病变程度,采用个体化治疗是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急腹症手术时机、方式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明  李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28-2629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科急腹症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老年急腹症568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溃疡病急性穿孔等5种疾病急腹症手术265例。结果:术前有伴发病118例(44.5%),术后并发症98例(36.9%),发生2种并发症者58例(59.1%)。结论:对老年人外科急腹症,要把术前、术中及术后练习统一考虑、把矫治合并症和预防并发症贯彻始终、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方法:对82例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发病<48 h行手术)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3.12%),有2例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3.12%);B组(发病>48 h行手术)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5.00%),有1例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5.00%)。结论:早期诊断及在最佳治疗时间进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讨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的时机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疗的3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例资料,同时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组(16例/组),Ⅰ组于急性起病后48h时接受手术,Ⅱ组于起病后≤48h时手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对患者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手术指标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 (1)两组不同时机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Ⅰ、Ⅱ组患者的手术总有效率各为93.75%与100%,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分析:Ⅱ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相比Ⅰ组均显著缩短,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显著(P0.05);(3)两组围术期的并发症记录结果:围术期并发症的比较,Ⅱ组无并发症发生,Ⅰ组有2例(12.5%)发生并发症,数据处理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宜在急性起病后≤48h时手术,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尽量避免引发肠管坏死、再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秦河峰  谢洪 《重庆医学》2007,36(13):1313-1315
目的 总结老年急腹症患者(≥60岁)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提高老年患者急腹症治疗水平.方法 对1995~2005年的575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575例手术中,540例(93.9%)治愈和好转.术前合并有不同疾病和功能异常者423例(73.5%),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168例(29.2%).死亡35例(6.1%).死亡原因与术前合并疾病有关.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治疗并存疾病,把握手术时机,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同样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78例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统计.结果78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17例(21.79%),其中,切口感染7例(8.97%),吻合口瘘4例(5.12%),粘连性肠梗阻3例(3.84%),骶前静脉破裂出血2例(2.56%),输尿管损伤1例(1.28%).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梗阻性大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童创  李先海 《安徽医学》2007,28(1):26-2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急性肠梗阻210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0.9%;肿瘤性肠梗阻占33.8%;嵌疝引起肠梗阻占14.8%。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131例,72小时后手术7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死亡7例,病死率3.3%。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对可疑肿瘤患者,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明确诊断再作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住入院的25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24%),其中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采用换药、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对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的关健.  相似文献   

15.
洪华金  容浩  容子平 《中外医疗》2009,28(16):38-3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153例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约60%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择期手术10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7例;急诊手术47例,发生并发症28例;急诊手术并发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本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人胆石症合并胆囊炎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只要术前准备充分,选择有效安全的麻醉与手术方式,高度重视术后观察与处理,可以把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一期切除、吻合38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6例,肿瘤无法切除行近端肠造口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提高对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58例60岁以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58例中Ⅰ期切除38例,Ⅱ期切除12例,捷径手术8例;58例中有伴发病者44例(75.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3%.手术死亡率6.9%.结论 手术切除是高龄结肠癌患者最好治疗方法,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和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锋  张福周  李渭华 《吉林医学》2011,32(13):2559-256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7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8 h内急诊手术20例,8~12 h手术42例,12 h后手术10例,术后并发症24例,占32%,术后死亡6例,总病死率8%。术前的发病时间>8 h时的10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手术时间>3 h的16例中,有2例死亡;并存有肝病的5例中,有1例死亡。结论:重症急性胆管炎及早明确诊断,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方式可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严军 《当代医学》2012,(29):86-8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过程分为4组.采取保守治疗治愈者37例(A组),发病24h内行手术治疗者57例(B组),发病24~72h内行手术治疗者49例(C组),发病超过72h行手术治疗者29例(D组).比较4组患者肠坏死率、病死率及恢复时间.结果 A组患者在肠坏死率及病死率方面低于C、D组(P<0.05),A、B组患者在肠坏死率及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恢复时间均短于其他3组(P<0.05),手术治疗患者中,越早进行手术,恢复时间越短(P<0.05).结论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尽早进行手术能取得较好预后,手术时机可依靠腹痛、血压、血象等指征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李安茂  王归真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55-175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围手术期处理指症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其中21例直接行手术治疗,26例经短期保守治疗(<48 h)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结果:重症Ⅰ级19例,均治愈;重症Ⅱ级28例,治愈23例,死亡5例.结论:严格掌握SAP手术适应证,恰当地选择手术时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根据剖腹探查情况确定妥当术式,以及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是围手术期处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