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手术将十二指肠内容物持续胃内反流制成大鼠胃溃疡及经转流后的溃疡愈合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组于胃窦小弯侧可见8.84±3.08(m~2)~(-3)的慢性溃疡形成,并显示胃粘膜血流量降低,G细胞密度、壁细胞数增加。溃疡愈合组经转流后大部分溃疡已愈合,G细胞密度、壁细胞数降低,粘膜血流量增加。本实验提示,泌酸细胞增多,泌酸量增加和胃粘膜缺血可能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增加胃粘膜的血液供应,降低胃酸分泌可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抗胃酸分泌治疗的目的就是减少胃酸分泌,以便粘膜再生达到溃疡愈合。强有力的胃酸抑制剂如近年发现的长效H~+—K~+ATP酶抑制剂和高亲和力的H_2受体阻断剂几乎可以完全终止胃酸分泌,同时有很高的溃疡愈合率。然而迄今并未阐明消化性溃疡愈合率所需的最适宜的抑酸程度及抑酸的时间。因为,强有力的抑酸可能有副作用,所以必须弄清什么样抑酸程度既能促进愈合又能避免副作用。作者建立了一个表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与抗酸分泌治疗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图。抑酸资料直接来自七位作者的21个试验的原始资料,他们用18种不同的有效治疗方案加安慰剂对照,治愈49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并进行了24小时胃内pH测定。这些愈合的溃疡病例胃酸资料取自Medline和Ex-  相似文献   

3.
硫糖铝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与H_2受体拮抗剂相似,且治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以往的研究认为硫糖铝与溃疡面结合,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的侵犯,起到保护溃疡面作用。本文研究了硫糖铝对Hp阳性DU患者基础和胃泌素释放肽刺激下酸分泌的影响,及对  相似文献   

4.
酸是十二指肠溃疡(DU)形成的必要条件。然而2/3 DU患者刺激后的胃分泌仍在正常水平。有人解释为,DU是由于酸与十二指肠粘膜的接触延长所致,而不是胃泌酸量增加。本研究旨在观察活动期和愈合期DU患者在禁食和餐后胃十二指肠动力的特征,并与正常人作比较。  相似文献   

5.
既往认为十二指肠溃疡性疼痛是因溃疡的十二指肠粘膜接触胃酸而引起,倘若如此,疼痛应与十二指肠内酸度有关。十二指肠内pH不单取决于进入其内的胃液的pH,而且有赖于胃、十二指肠排空率及进入其内的碱性液分泌率。研究提示胃内pH与十二指肠内pH之间并无关联。十二指肠溃疡性疼痛与胃内低pH的关系是临床经典提法,但问题是胃窦部酸浓度要达到何种程度才会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产生疼痛。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曾报道H_2受体拮抗剂标准剂量不能治愈的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食管炎和其他酸-胃蛋白酶相关疾病的许多患者有高胃酸分泌(指BAO>10meq/h)。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对标准药物治疗也可有一定的不耐受性,故有必要研究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高胃酸分泌者是否比非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者更多。材料和方法:内镜证实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110例。溃疡直径0.5~1.5cm。所有患者均接受8周的H_2受体拮抗剂正规治疗。所有受试者在停用  相似文献   

7.
抑酸剂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与正常人存在较大的重叠,但在胃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的前提下,胃酸是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最主要因素,抑制胃酸分泌可促使溃疡愈合."无酸,无溃疡"的观点依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生与胃酸的过度分泌有关,抑酸治疗能治愈溃疡,但复发率高。当今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DU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治疗可促进溃疡愈合,使复发率大大降低。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DGM)是DU常见的病理变化,是Hp能够感染十二指肠的前提。因而推测,胃酸、Hp与DGM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DGM与胃酸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DGM与高酸分泌有关,酸度越高,DGM程度越重。早在1964年,James[1]报道在十二指肠酸度高时易于发生DGM,…  相似文献   

9.
法莫替丁可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和酸突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夜间酸突破 (NAB)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后夜间pH <4持续 1h以上。国外有研究表明 ,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每日口服 2次PPI不足以完全控制夜间胃酸分泌 ,其中 3/4可发生NAB ,而H2 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抑制NAB[1,2 ] 。为研究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服用法莫替丁后NAB情况 ,我们比较服用奥美拉唑后 ,睡前加服法莫替丁和加服奥美拉唑对DU夜间胃酸分泌和NAB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2 0例患者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19~ 5 3岁 ,平均 38.6岁。胃镜诊断为活动性DU 1~ 2个 ,溃疡直径>3mm ,<2 0mm。近 4周未用抗溃疡…  相似文献   

10.
1973年Shepherd等证实慢性肾功能衰竭常併发十二指肠溃疡,并有显著夜间和基础胃液过度分泌。本文旨在研究其病理生理基础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作者对4例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进行研究,其中2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慢性肾盂肾炎;1例为未能分类的慢性肾病。实验结果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与十二指肠内酸浓度异常增高有关。病人胃液过度分泌,胃及十二指肠液低pH值和酸度增高,这不但加剧了十二指肠的损伤,而且影响胰腺对酸的反应。本文2例胆道口壶腹部pH值很低,而在正常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菌(HP)引起以胃窦为主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使易于发生粘膜萎缩及肠化,最终可导致胃癌。目前已知低酸分泌患者萎缩性胃炎迅速发生,为此作者研究抑酸治疗前后胃窦与胃体组织学变化,以阐明幽门螺旋菌相关胃炎变化。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良性胃溃疡6例,返流性食管炎21例和糜烂性胃炎3例。年龄20至79岁。在内镜检查前一月内未用抑酸、抗菌和铋剂治疗,且无严重基础疾病。所有病例给予奥美拉唑40mg/d连用8周。治疗前后经内镜在距幽门口2cm内取胃窦粘膜3块和距门齿50cm胃体大小弯侧粘膜6块,分别作HP培养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的幽门弯曲菌(C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有关,已证实根除 CP 能减少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而 CP根除后胃酸分泌的变化不清楚。作者对12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 CP 相关性组织  相似文献   

13.
用放免法测定消化性溃疡患者唾液、胃液和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旨在探索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对照者相比,是否有EGF分泌异常。结果表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唾液、胃液和血清中的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间无显著的差别;当五肽胃泌素刺激后,胃液中的EGF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EGF分泌低下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内镜胃泌素试验(EGT)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包括它与常规方法确定的最大酸分泌(MAO)和峰值酸分泌(PAO)的相关性及其可重复性,并对各类病人的EGT值进行了比较。病人和方法 男性15例,年龄19~66(平均32)岁。其中11例为健康志愿者,十二指肠溃疡1例,胃溃疡2例,A型胃炎1例,未服任何抗酸药。在平均相隔7天时间用常规(胃管)法和EGT分别对每例进行酸分泌试验。10名健康志愿者相隔3~20天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EGT以评估可重复性。为了评估插入胃镜对酸分泌的影响,在刺激用药后20~30分钟,将EGT值与用常规方法测…  相似文献   

15.
术前胃酸分泌测定得以应用以来,已历时40年,但它在预后或治疗上的价值至今未获确定。如所周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排量变化幅度很大,而各型手术的降酸效果亦不相同。按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术前具高排酸最的患者应较具低排酸量者选择更为有效的降酸手札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地估价胃酸分泌测定在正确选择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方法中的作用。进行对比的手术为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札病人和方法:慢性十二指肠渡疡患者50名,均经  相似文献   

16.
胆囊收缩素(CCK)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对胃蛋白酶原(PG)和胃酸分泌具有双重影响。体外研究表明CCK由主细胞、壁细胞上相应受体介导促进PG和胃酸的分泌;在体内CCK通过某种途径(如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间接抑制PG和胃酸的分泌。CCK对PG和胃酸分泌具有生理性调节作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CK抑酸机制可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7.
虽然酸可能在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大多数研究显示患者的胃酸分泌并不增加。此研究旨在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酸清除及其与十二指肠动力和感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抑酸治疗中胃黏膜内肠嗜铬样细胞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抑酸药物对肠嗜铬样(ECL)细胞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我们通过3组分别口服不同抑酸药物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定量地观察了抑酸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内ECL细胞密度和空腹胃液pH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1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溃疡夜间疼痛可能与夜间胃酸分泌增加有关。作者观察了一次口服组织胺H_2-拈抗剂Metiamide 400毫克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夜间胃酸分泌的作用。13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均经X线检查诊断,年龄18~63岁,除1例有出血外,均有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1~20年,5例有夜间疼痛。按预定的随机次序在相隔不到1周的时间内分别给予每个病人Metiamide 400毫克或安慰剂。病人于下午5时30分进食一清淡晚餐,下午9时30分插入鼻胃管,在30分钟内抽空胃液,然后从下午10时起收集胃液1小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山东医药》2004,44(6):50-51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CV)在欧美等地区已基本取代了胃大部切除术,而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首选术式。但是PCV的术后溃疡复发率高,随访5年以上者术后溃疡复发平均可达12.7%。经典的PCV术常残留胃体、胃底及食管下段神经支配的酸分泌区,从而导致术后胃酸分泌下降,未达溃疡愈合要求的水平。为此,1992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们采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