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保山市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传播媒介分布及种群密度。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方法进行捕蚊。结果调查了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和施甸县旧城乡两个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29种65 22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58 473只,占89.65%。隆阳区潞江镇监测点捕获蚊虫6属26种13 20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11 028只,占83.52%;施甸县旧城乡监测点捕获蚊虫5属16种52 020只,其中三带喙库蚊47 445只,占91.21%,两个监测点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29,P﹤0.01)。结论保山市乙脑传播媒介种类较多,尤其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高,且分离到了病毒,因此存在着乙脑传播的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2.
新安县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安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情况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安县的主要蚊种为骚扰阿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的密度高峰与乙脑发病高峰相一致,约比乙脑发病高峰早3~4周,并从淡色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其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300,自然带毒率为3.48‰±0.00347。初步证实了淡色库蚊为当地乙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骚扰阿蚊不具备成为当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在乙脑流行年,大多数的猪受到乙脑病毒的感染,猪的50%阳转日约比人间发病高峰早3周。各年龄组人群普遍受到感染,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流行前有明显增高。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28.85%,同时有4.8%的人体内抗体下降或转阴。显隐感染之比为1:1945。大年龄组人群发病数有所增加,但从年龄别发病率来看,仍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提示乙脑的预防重点仍应以此年龄段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陆川县乙脑蚊虫传播媒介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与乙脑发病季节的关系.我们2007年5~7月在马坡、横山两个乡镇开展了乙脑传播蚊(三带喙库蚊)媒监测,然后将陆川县的三带喙库蚊密度及季节消长和2001年以来陆川县乙脑发病季节进行对比分析,现将蚊媒监测情况和乙脑发病季节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乙脑高发区赵县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择杀虫剂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幼虫采用浸渍法,测定不同浓度杀虫剂下淡色库蚊的死亡率,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抗性倍数RR(抗性品系蚊虫的LC50/敏感品系蚊虫的LC50);成虫采用接触筒法测定不同浓度杀虫剂下淡色库蚊的死亡率.结果 ...  相似文献   

5.
乙脑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蚊虫,其次还有其它节枝昆虫类,甚至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蝙蝠等都可携带病毒传播。据研究证明目前传播乙脑的有库蚊、伊蚊和按蚊3个属的11种蚊子感染乙脑病毒后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和随蚊虫越冬,故也可称为长期宿主。根据有以下几点:①三带喙库蚊在7月上句出现,指数高,带毒率高。②当三带喙库蚊指数高,带毒率增高时则猪血内的抑抗体出现早。③猪棚内的蚊种90%以上是三带喙库蚊,④给猪进行乙脑病毒疫苗接种后,三带喙库蚊的带毒率和人  相似文献   

6.
云南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市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方法:在农村畜圈及野外竹林捕蚊,用C6/36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性蚊虫31种22823只。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17种,优势蚊种为圆班伊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夜间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19种,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迷走按蚊。从采获的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0株,基孔肯雅病毒3株,登革热病毒1株。其中,白纹伊蚊分离到3株病毒,三带喙库蚊分离到5株病毒。结论:白纹伊蚊是当地基孔肯雅和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7.
云南景谷县乙型脑炎个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分布较广范,全省各地均有乙脑流行或散发。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严重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乙脑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开展流行病学个案及媒介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纹伊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和五指库蚊生活史各期超微结构。方法:野外采集这4种蚊虫并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4种蚊虫的幼虫栉齿、成蚊小盾板、蛹呼吸管和外壁纹饰和卵的超微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4种蚊虫生活史各期SEM观察均发现新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有望应用于蚊虫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严重的虫媒病毒病。为了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我们对乙脑的传播媒介,宿主动物流行规律及流行病学监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一)在国际上首先确定猪为乙脑的主要扩散宿主根据大量动物血清学调查,动物病毒血症试验,动物与蚊类关系调查,仔猪母体抗体消长动态及幼猪自然感染动态观察等方面的结果,首先确定猪为乙脑的主要扩散宿主。(二)在国际上首先确定三带喙库蚊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根据不同疫区蚊虫相,常见蚊种对乙脑病毒的敏感性,常见蚊种自然感染率,常见蚊种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10.
乙脑属于昆虫媒介传染病,蚊虫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蚊虫感染乙脑病毒呈终生感染,不能产生抗体,病毒也不会被排除,蚊虫可携带病毒过冬,并且病毒可经虫卵传代。所以,蚊虫是乙脑病毒的长期保存宿主。生活中飞在身旁不时袭击我们的蚊虫有许多种,传播乙脑病毒的蚊种,主要是三代喙库蚊、仁川伊蚊、中华按蚊等,病毒在蚊虫体内不能很好地发育和繁殖,只起储存、携带和传播作用,因此,蚊虫是乙脑的传播媒介。蚊虫吸血习性只限于雌蚊,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而雄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蚊吸血习性和气温有关,在16℃以下基本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规律,为制定乙脑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监测报告病例,采集监测病例血清标本,在国家乙脑监测点东方市进行媒介和宿主监测,人和宿主血清标本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疑似病例乙脑IgM抗体和宿主IgG抗体;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查全省乙脑疫苗接种率。监测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2009年共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111例,市县区报告疑似病例的有19个,覆盖率86.36%;采集病例血清标本110例,脑脊液标本33例,经血清学和脑脊液确诊病例11例,发病率为0.12/10万,疑似病例24h及时报告率为92.79%,病例分布在7个市县区,占总市县数的31.82%,病例呈高度散发;6月上旬峰值最高,占病例总数45145%;病例以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为1.85/10万,病例男女比为4:7;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2.73%。媒介监测显示三带喙库蚊的密度最大,为40.96只/人工.h,三带喙库蚊以畜房密度最高,为72.13只/人工.h。宿主猪血清阳性率30.91%。抽查乙脑基础免疫接种率97.80%,高于2008年的95.68%,(X^2=18.27,P〈0.001),加强免疫接种率98.68%,高于2008年的93131%(X^2=41.01,P〈0.001)。结论海南省仍为乙脑流行区,媒介和宿主广泛存在,确保适龄儿童乙脑疫苗高接种率、高抗体水平,以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南通市乙脑的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983年~2005年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广泛使用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每年几乎均有散发病例发生,且季节性明显。结论:为避免造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和流行,须完善预防接种、控制媒介传播、健康教育和加强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海口市吸血蚊媒分布及蚊虫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 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帐诱法捕捉蚊虫,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磁珠法提取病毒RNA、RT-LAMP扩增,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于海口市捕捉蚊虫共561只,其中库蚊528只,占94.12%,伊蚊33只,占5.88%;库蚊研磨液接种于BHK21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RT-LAMP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显示,蚊媒体内乙脑病毒阳性.结论 海口市存在携带乙脑病毒的吸血蚊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 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5/748239),在发现幼丝虫感染的蚊种中,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最高,为9.94%,且仅在其体内发现L3(感染期幼虫),L3率为0.22%,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防治前、防治阶段、基本消灭阶段和消灭阶段,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9.94%、6.02%、0.04%、和0,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呈下降趋势,1993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各阶段传播媒介年传播潜势分别为10486.21、 5131.89、124.30和0。结论防治后期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3年湛江市发生乙型脑炎流行的因素,评价疫情防制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对58例乙脑病例流行病学三间分布进行分析,找出疫情发生原因。结果:流行33d全市共报告发病58例,发病率为0.8/10万,死亡8例,病死率13.79%,病例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29个乡镇(街道办)。5月19日起对有疫情的6个县(市、区)进行6月龄至10周岁儿童乙脑疫苗(灭活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率达96、2%。经过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以及采取防蚊、灭蚊、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应急接种乙脑疫苗,免疫效果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蒙自市城区及市郊蚊类群落组成及其特征,为虫媒传播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计算密度,同时调查伊蚊幼虫孳生容器,计算布雷图指数。结果捕获成蚊2属3种共21 799只。5个调查点成蚊平均密度为22.24只/(盏·夜)。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9 816只,占45.03%,但优势种为致倦库蚊10 860只,占49.82%。幼虫调查在轮胎收购点等特殊场所发现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I)0.04。结论蒙自市区蚊种少,但成蚊密度高,发现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传播媒介,应持续开展媒介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重点地区2017年蚊虫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栖息地蚊虫密度,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诱蚊灯法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季节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共捕获蚊虫2亚科4属5亚属9种16 173只,平均蚊密度为7.02只/(灯·小时)。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7.03%,其次为中华按蚊,占捕获数的33.50%,各地三带喙库蚊捕获数量的中位数为158只。蚊种香农-威纳指数H=1.40;三带喙库蚊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6 022.80;5月为三带喙库蚊活动最高峰,8月为次高峰,不同栖息地中三带喙库蚊分布差异明显(P=0.00)。结论 云南省蚊虫仍具有多样性,三带喙库蚊密度在流行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在乙脑暴发流行风险,4月起即应进行乙脑防控应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本溪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分布,为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灯诱法对本溪市居民区、医院、公园3种场所的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2001—2010年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朝鲜伊蚊和中华按蚊。城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68.22%;农村优势种为刺扰伊蚊,占75.15%,农村住区蚊密度明显高于城市。未监测到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蚊类活动高峰期为每年的8月上旬~9月上旬。结论本溪市住区宜于每年8月上旬~9月上旬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城市住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村住区以刺扰伊蚊为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2、IL-18与TNF-α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90例乙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留取血清及脑脊液,-70℃冻存;以酶免疫法检测IL-2、IL-18、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血清脑脊液中IL-2、IL-18、TNF-α水平均升高,而恢复期降低;急性期脑脊液中IL-2、IL-18和TNF-α水平较同期血清中的高。TNF-α的水平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IL-18水平持续升高常提示预后不良。IL-2与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IL-2与预后之间关系不明显。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2和IL-18水平的升高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是我国的优势蚊种,并且分别是传播班氏丝虫病和疟疾的主要媒介。为控制丝虫病、疟疾及乙型脑炎等虫媒传染病的流行,人们研制并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与此同时,蚊虫也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目前,蚊虫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各国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仅对我国学者对这两属蚊虫的抗药性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