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方宜小】《内经·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大方不过十三味药。但目前有的医生处方多达数十味,药杂方乱,君臣佐使不明。经方短小精炼,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中十二味药以下的占  相似文献   

2.
经方君臣佐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敏  黄克希 《福建中医药》2006,37(3):52-53,55
1君臣佐使的由来与含义君臣佐使的概念最早由《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属于医经的《内经》对君  相似文献   

3.
<正> “大方”考其意义有五:药味多;药力雄猛;药量多;药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下焦重病等,此议“大方”乃指药味众多的方剂。《素问·至真大论》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二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之说,以此推之,超过“中方”(九味药)的方剂即属“大方”。“大方”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追溯历史,最初的方剂都是比较简单的,《内经》载方13首,最大的处方由四味药组成。医圣张仲景所  相似文献   

4.
班光国 《河北中医》2008,30(10):1015-1015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相似文献   

5.
<正>角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将三味中药联合应用,发挥协同增效或减毒的功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三”成众、成体、生万物,三药组合,三足鼎立,互为犄角,犹如团队作战,作用强大。  相似文献   

6.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现在治病多注重大方重量,忽视小方轻剂。而治病之道,方不在大小,量不在轻重,以中病为宜。笔者有感于此,特列小方治验三则于下。一、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案康××,男,45岁。1980年10月25日就诊。右臂憋胀,右手拇、食指麻木数日。近两天夜间下肢亦憋胀,且阵阵小腿挛急,疼痛难忍,不能行动,前天夜间发作三次,昨夜发作六次,彻夜难眠,脉弦细,舌质偏红,苔黄腻,舌体胖有齿痕。《伤寒论》说:“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相似文献   

7.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方分奇偶大小之说。其实质为何,至今仍无统一意见。本文拟从《易传》象数学入手来探讨《内经》的这几个概念。《至真要大论》说:“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  相似文献   

8.
配伍之道 全在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廉臣 (186 1— 192 9) ,“绍派伤寒”代表人物 ,与裘吉生、曹炳章并称为绍兴“医林三杰”而居首位。他曾说过 :“选药制方 ,心思周到 ,往往一味佐药亦费几许时刻思想而得 ,一得即全方灵透 ,历验如神”(《存存斋医话稿》序 )。这段话点明了组方配伍中的一个诀窍 ,即佐药在方中的重要性 ,它可使“全方灵透” ,以至“历验如神”。笔者以为 ,组方配伍 ,其功夫不在君臣之药 ,学问全在佐药上。以君臣佐使而言 ,“主病之谓君” ,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 ,医者容易选定 ;“佐君之谓臣” ,辅助君药 ,性味与其相类 ,故臣药也不难选择 ;“应臣之谓使” ,…  相似文献   

9.
君臣佐使,是组织方剂的法度。源于《内经》。这个法则的确立距今已两千多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其中的君药,是方中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是协同加强君药功效的药物;佐药是协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使药含义有:可谓引经药,可作方剂诸药物的调和药。《内经》又云:“君一臣二。”是指以一味作君药,针对主攻方向,以两味作臣药支援君药,成为奇方,如此才有力攻破敌阵。“君二臣四”。是指以两味作君药,针对主要目标,以四味作臣药协助君药制胜主敌,成  相似文献   

10.
“反佐”考     
方剂有严格的配伍法度,药物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有序排列。为了达到药物作用与机体状态的协调统一性,在佐药中不仅有“正佐”之法,更有“反佐”一法。“反佐”之法,始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  相似文献   

11.
国药多以方剂形式提供临床。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可谓国药研究之脊梁和灵魂。经方配伍规律可概括为奇方、偶方及其反佐方3种形式。奇方由君、臣、佐/使三项组成,偶方由君、臣二项组成,概称组方三二律。反佐乃就“佐君”言,指药性之寒热温凉与病性一致。反佐方就是具有这种特定含义的偶方。通过优化方剂配伍和总体调节及脏腑之间相关协调机制,以实现或接近方证相应。  相似文献   

12.
刍议经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药多以方剂形式提供临床。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可谓国药研究之脊梁和灵魂。经方配伍规律可概括为奇方,偶方及其反佐方3种形式。奇方由君,臣,佐/使三项组成,偶方由君,臣二项组成,概称组方三二律。反佐乃就“佐君”言指药性之寒热温凉与病性一致。反佐方就是具有这种特定含义的偶方。通过优化方剂配伍和总体调节及脏腑之间相关协调机制,以实现或接近方证相应。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制方谨严,层次井然,以六经分类立法,寓意大小、缓急,灵活多变,被后世奉为圭皋。兹将《伤寒论》制方规律浅析如下: 制方之要君臣有序有关制方的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借用当时国家体制中的官职地位来说明制方的内容和原则。《伤寒论》遵循该原则来制方。如麻仁丸,方中用药虽多,但在抓住主证的原则下,以麻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古方新用,即在全其古方之旨,合其古方之制,更新古方的功效及应用范围也。近代有关“古方新用”的临床报导颇多,其中对于古方有真知灼见者,大不乏人,借古方之妙,触类旁通,日新其用,可使古方之效大明于世。然亦有不遵古之制,而妄名古方者,其状有三:1.或妄加变动方中药物相对剂量;2.或肆意增减药物味数;3.或对于方剂服用量不予说明;凡此种种,有违古方订立的原意,如此亦“古方新用”之名,予意以为不妥,今特借一隅,以陈鄙见。盖古方之制订,乃谨守君、臣、佐、使之法则。而古方的药物剂量及其作用则为区分君臣佐使之关键所在。“君药分量最大,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相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  相似文献   

15.
灵活用药话「反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活用药话「反佐」陈家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反佐法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王冰注曰:“奇,谓古之单方;偶,谓古之复方也。……病有小大,治有轻重所宜,故云制也...  相似文献   

16.
论“反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佐"是祖国医学中有关方剂组织的法度之一.由于它在处方中属于佐使地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殊不知"反佐"是中医治疗法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决非可有可无,为此,在这里拟对之进行一些探讨."佐"与"反佐""君、臣、佐、使"是中医组方的原则.《内经》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唯独对"佐"没有作出解释;《内经释义》(北京中医学院编)则说:"臣,是协同加强君药功效的药;佐,也是协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同样没有明确解释.其实,"佐"的意义基本上有下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 考《伤寒论》的制方用药配伍工夫,来源于四诊八纲,理法方药整体观念下结合个体治疗的辨证论治精神,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制方用药配伍上的变化、更不是旧说所谓君·臣·佐·使的一般关系。加大黄少量健胃,大量有泻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配伍原则,也就是组方的规律性。古代文献称之为“君、臣、佐、使”。由于君臣二字带有封建色彩,近年来一般多改称“主、辅、佐、使”。金元医学家李东恒说:“主药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具体地说:主药是针对病因、病机与体质的,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辅药的作用是协助与加强主药的功效;佐药是协同主药发挥对主症的治疗作用,监制主药的毒性或烈性;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按照“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将药物配  相似文献   

19.
方剂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法度,选用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妥善配伍而成。“反佐”法在“君、臣、佐、使”中处于辅佐的地位,常常与佐制、反治、数法兼施并用等概念相混淆;而且对其科学性的内涵缺乏有力的论述。所以有  相似文献   

20.
所谓援药是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能够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病、因、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可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的药物.特点有三其一,它不属传统君、臣、佐、使的范畴,不能用中医理论或中药效用解释;其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人体某些靶点有确切的作用,配伍到方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其三,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制方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