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作用林海①⒇龚肖崎②关键词细胞凋亡基因基因调节中图法分类号R329.2细胞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但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凋亡规律的研究一直未被...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现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 细胞凋亡(Apoptosis,AP)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1972年,Kerr[1]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 1977年,Don MM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凋亡现象[44];1980年,Wyllie[2、3]研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归范出细胞凋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  相似文献   

3.
X射线诱发大鼠小肠隐窝细胞凋谢死亡张宇光C.S.Potten,C.Chadwick细胞死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1]。细胞坏死是由于环境非生理因素的损伤,发生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等一系列炎性反应;而细...  相似文献   

4.
脉冲磁场对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一种不同于坏死且受基因指导的主动性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许多外环境因素都可诱发细胞凋亡,如电离辐射[11]等。发生凋亡的细胞显示出一系列特征性变化,诸如:染色质凝聚,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染色...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细胞凋亡逐渐为生命科学界所重视,在检测技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将推动基础及临床医学的进展。1 生物学含义1.1 命名 1972年KerrJFR根据细胞发生与坏死不同的死亡现象,提出了凋亡的概念,称为Apoptosis(AP)。该词根据希腊语apo(脱离)、ptosis(下降)组成,意如秋天落叶,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因细胞凋亡按一定程序进行,故又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1,2]。目前,凋亡与程序性…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s配体(Fasligand,FasL)是一种介导细胞凋亡的膜蛋白,属TNF家族成员。目前研究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Fas则是它的受体,当FasL与Fas结合时,Fas可向细胞传递“死亡信号”,触发Fas所在靶细胞凋亡〔1〕。过去认为人类只有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移植后12周,对SCI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标记法)以及Bc1~2和Fas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在A、B、C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1~2和Fas蛋白阳性表达。体视学计量发现,细胞凋亡率为C>B>A;Bc1~2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A>B>C;Fas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C>B>A。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能抑制SCI后的细胞凋亡,而创伤则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过程 ,是受一系列基因控制的生理性细胞死亡方式。目前 ,人们已经研究了多种组织细胞的凋亡现象 ,骨骼肌细胞凋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方面 ,骨骼肌细胞凋亡是维持骨骼肌正常生长发育成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 ,细胞凋亡异常与多种骨骼肌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关。探讨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对预防和处理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 ,以及某些骨骼肌疾病的运动保健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1 骨骼肌细胞凋亡在骨骼肌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 ,…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机制研究经历了从器官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断深化过程.认为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CIRI可诱导多种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包括促凋亡基因和抑凋亡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凋亡的调控。Bcl-2家族在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也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10.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结构改建(pulmonaryvascularstruchuralremo-deling,PVSR)是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给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PVSR总的病理特征是肺血管壁细胞(平滑肌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增多,对其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认识还不尽清楚。细胞凋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死亡的生理形式。与坏死不同,它不引起机体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是细胞悄悄进行的“自杀”。与细胞增殖一起,凋亡可调节许多组织量的大小及组织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辐射与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生化改变的细胞死亡过程。这些改变是一系列基因的程序性作用而引起生化联级反应(BiochemicalCascadeReaction)的结果。本文就辐射及其它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生物分子和基因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辐射与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生化改变的细胞死亡过程。这些改变是一系列基因的程序性作用而引起生化联级反应(Biochemical Cascade Reaction)的结果。本就辐射及其它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生物分子和基因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核素235U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诱发Molt-4和Ana-1细胞的死亡形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琼脂糖电泳、MTT和JAM实验对核素诱发的细胞死亡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放射性核素235U诱发的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且细胞凋亡的程度及DNA链断裂量与235U作用的时间和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肿瘤细胞株中新型Gsα缺失突变体与CPP32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酶尤其是ICE家族的蛋白酶是细胞死亡机制的核心成分。ICE蛋白酶家族中,CPP32(又称Yama,Apopain)在不同形式的凋亡途径中起核心作用,可引起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细胞凋亡。目前发现,CPP32可切割多种底物,如PARP、U1-70k、D...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147Pm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放射性核素147Pm内照射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的死亡形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变化、琼脂糖电泳、MTT和JAM实验对核素诱发的细胞死亡形式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147Pm诱发的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且细胞凋亡的程度及DNA链断裂量与147Pm作用的时间和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核素147Pm内照射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基因表达的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揭示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于TBI模型上,运用组织原位标记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BI后1-14天大鼠大脑伤侧皮层、海马、白质等脑区细胞凋亡的发生及ICE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TBI后,伤侧大脑广泛存在凋亡现象,伤后1天即可出现凋亡细胞,3天达高峰,14天恢复正常;TBI后,ICE基因表达增高,其增高的时相与凋亡规律相似,ICE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TBI后脑细胞的死亡机制,凋亡是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ICE基因在大鼠TBI后脑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TBI后细胞凋亡发生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的分子功能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多种基因调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过程,见于胚胎发育、组织分化、免疫调节等诸多生理过程和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病理情况.早期研究细胞凋亡几乎都是体外检测法,如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ELISA测定核小体,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法,DNA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等[1].  相似文献   

18.
细胞死亡可分为两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病理性细胞死亡(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凋亡。1972年Kerr首先提出凋亡概念,他主要根据形态学上的不同,将细胞凋亡与坏死加以区分。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胞体缩小,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内表面下。第二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调控与肿瘤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作用于细胞引起各种损伤而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高剂量(大于10Gy)的电离辐射会使细胞发生被动的坏死过程,而促发细胞凋亡所需要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促发细胞坏死所需剂量。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降低辐射剂量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使正常细胞受照剂量降低,减小损伤,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此临床上利用放疗方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成为众多肿瘤治疗的目标之一。但由于肿瘤细胞可对放射治疗产生耐受,导致疗效下降,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光动力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袁媛周传农以往文献中多将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引起的肿瘤细胞死亡笼统地称为“坏死”。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细胞的死亡可有坏死和凋亡[1、2]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机制,从而开始探讨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