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良姜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清和  荣向路  黄萍  韩坚  陈佃 《新中医》2000,32(6):31-32
本研究从高良姜水提物、醇提物、挥发油、挥发油成分中的1,8-桉油精等部位,并根据高良姜的功效与主治,以镇痛和止呕作为主要药效学指标,进行筛选研究,以确定高良姜的有效部位。研究结果表明,高良姜的有效部位为乙醇提取物,其有效成分的筛选,应从醇提取物中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2.
高良姜中黄酮类成分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鉴别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高良姜除挥发油成分外,尚含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高良姜素为专属成分,本文对高良姜的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指纺图谱研究,以期解决高良姜的专属性鉴别。方法与结果: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建立了高良姜药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高良姜素,山柰素等8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了高良姜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薄层色变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高良姜,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高良姜优良种源的选择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药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野生及人工栽培高良姜药材1,8-桉油精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人工栽培药材1,8-桉油精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28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为L-α-松油烯、反式-石竹烯、γ-杜松烯、1,8-桉油精、法尼烯等成分。结论:不同种源不同生长年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湛江、汕头和梅州3产地高良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2、30、32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在所鉴定的组分中,有22种为3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所共有,且占总量的比例也较大。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与产地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建立高良姜所含挥发油类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资鉴别高良姜的质量优劣,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建立高良姜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结果与结论:道地药材高良姜及不同地区收集的市场商品具有相当稳定的,相似程度很高的指纹图谱,与混淆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宋珅  陈建伟  贡磊 《中成药》2012,34(2):324-328
目的 观察加工、贮藏过程对温郁金挥发油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分析其抗肿瘤活性与成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MTT比色法检测未加工、新加工和陈加工的温郁金挥发油对肠癌肿瘤细胞MGC-803、肝肿瘤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由GC-MS检测上述3种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经过不同加工或贮藏过程的温郁金中提取的挥发油对MGC-803、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所含挥发油成分在量和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 加工、贮藏过程对同一植物来源的温郁金挥发油类成分含有量和组成影响较大,在抑制肠癌肿瘤细胞、肝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贮藏时间对荆条、羌活、高良姜、苍术、广藿香、细辛、荆芥、砂仁八种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接物中挥发油含量及其主成分含量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8.
冯毅凡  周漩  郭晓玲 《中药材》2006,29(1):10-13
目的:利用向量夹角法对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对药材质量进行控制。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高良姜样品,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建立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对不同高良姜样品计算相似度,量化各样品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结果:建立了由11个特征峰组成的高良姜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对之进行相似度的计算,能够从产地上对药材进行分类。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高良姜,并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9.
八种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接物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贮藏时间对荆条、羌活、高良姜、苍术、广藿香、细辛、荆芥、砂仁八种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接物中挥发油含量及其主成分含量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临床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中药抗菌药物成为了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中药高良姜富含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挥发油等成分经抑菌实验研究证实均具有较理想的抗菌作用,并且与抗生素联用时有协同增效作用。综合近年高良姜抗菌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其主要抗菌成分、抗菌效果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整理分析,为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GC-MS比较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同一植物来源的3种中药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温郁金、温莪术和片姜黄的挥发油类成分,并参照2005年版药典附录XD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GC-MS分析比较了三者挥发油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结果: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三者挥发油的平均含量依次是5.6,19.9,9.4μL·g-1。GC-MS共推测了60种成分;其中片姜黄40种,温莪术41种,温郁金41种,温莪术与片姜黄在低沸点类挥发性成分组成上相似,而温郁金与温莪术则在高沸点类挥发性成分组成上相似,总体上温郁金与片姜黄之间的成分差异较大。结论:虽为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加工方法或不同药用部位,三者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各有异同,由此决定其疗效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温里药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方法:以3种温里药挥发油(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为研究对象,比较三者的皮肤细胞毒性和在体皮肤刺激性,并利用皮肤测试板预测这3种中药挥发油皮肤刺激性。结果:3种中药挥发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毒性相差显著,肉桂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丁香挥发油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1. 16±0. 28),(53. 33±1. 71),(226. 70±17. 61) mg·L~(-1);在体皮肤刺激性评价表明,3种温里药挥发油对皮肤刺激性的排序为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皮肤测试板评价3种挥发油刺激性结果与在体皮肤刺激性结果一致。结论: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以及高良姜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评价结果与其在体皮肤刺激性结果不一致,采用皮肤测试板有望能够准确预测挥发油的在体皮肤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实验拟通过GC-MS分析,揭示高良姜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规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取药材饮片高良姜中的挥发油,每30 min收集一次提取液,分离油部分和水部分,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通过GC-MS解析,共得出1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α-松油醇、4-萜烯醇;水部分特有成分有22种,油部分特有成分共计77种,油水共有成分有41种。随着水中特有成分的增加,水部分中桉叶油醇含量显著升高,且二者呈线性关系;桉叶油醇的增加则进一步促进α-松油醇在水中的溶解或分散;油中特有成分的变化与油中桉叶油醇、α-松油醇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 PC1(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正相关)、 PC2(折射率负相关)以及PC3(水溶性正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水部分、油部分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收率降低、易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中医杂志》2014,(1):46-46
喝热姜粥:干姜5g、大米50g。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千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姜属中药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对胃实寒证模型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揭示它们所含挥发油与温中散寒功效的相关性,以及以水煎剂入药的科学性。方法:将2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Ⅰ、Ⅱ组,阳性对照组,受试药物(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煎液高、低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液高、低剂量组,共22组,每组10只。采用灌服寒凉药(石膏、知母、黄柏、龙胆草)的方法造模,给药剂量为30 g.kg-1,每日2次,连续给药2 d。分别予以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挥发油、水煎液、去挥发油水液灌胃,分高(60 g.kg-1)、低(20 g.kg-1)剂量组,每隔12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阳性对照药选用附子水煎液8 g.kg-1。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良姜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煎液高剂量组,去挥发油高剂量组,草豆蔻3种提取物各剂量组,红豆蔻3种提取物各剂量组对炎细胞浸润有显著改善作用(P<0.01或P<0.05);高良姜挥发油高剂量组、水煎液高剂量组、去挥发油高剂量组,草豆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煎液高剂量组,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红豆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煎液高、低剂量组,去挥发油高剂量组对腺体减少或破坏有显著改善作用(P<0.01或P<0.05);高良姜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煎液高、低剂量组,草豆蔻3种提取物各剂量组,红豆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煎液高剂量组,去挥发油高剂量组对黏膜充血水肿有显著改善作用(P<0.01或P<0.05)。结论:高良姜、草豆蔻、红豆蔻各给药组对胃实寒证大鼠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这3味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水煎液、去挥发油水提液中也含有有效成分,以水煎液入药具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高良姜挥发油和1,8-桉油素含量测定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199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不同地区高良姜的挥发油含量,以及用环己酮作内标、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1,8-桉油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地区高良姜的挥发油含量各有差异,在0.84%~1.30%之间,其主要成分1,8-桉油素含量为0.268%~0.501%,占挥发油的29.8%~39.8%。1,8-桉油素在2.709~6.574μg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n=4,RSD=2.4%)。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川芎、当归为临床常用补血活血之对药.川芎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挥发油和有机酸.生物碱部分有川芎嗪和川芎酚,挥发油中含有丁基呋内酯,有机酸主要有阿魏酸和叶酸等.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藁本骨酯,另外还含多种多糖、13种氨基酸、磷脂类、23种无机元素(其中16种为人体必需)、维生素等成分.川芎、当归均含有阿魏酸.  相似文献   

18.
高良姜及其主要成分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青    于利森 《陕西中医》1991,12(5):232-233
高良姜系姜科植物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r 的根状茎。中医作为温里、解痛剂,用以改善消化系统疾患。为了探讨高良姜的“温里”作用,本文选用实验性体内血栓的模型,观察高良姜水提物和高良姜挥发油对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药物:高良姜挥发油制备,取高良姜粗粉以石油隧(30~60℃)冷浸2次,每次3 d,合并石油醚,回收石油醚,得黄色油状物,临用时用阿拉伯胶配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温莪术药材传统产地加工方法的替代方法。方法:将温莪术趁鲜切片加工,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及不同温度烘干等方式干燥。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中成分。将加工品的折干率、得油率、挥发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传统加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以挥发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指标,红外干燥法最接近传统加工方式;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40℃烘干的药材与传统加工方式最为接近。结论:温莪术传统加工方式的替代方法以红外干燥法为佳,但其得油率略小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温郁金水煎剂中石油醚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参考汤剂临床水煎法,从温郁金药材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石油醚萃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化学成分.结论:通过对温郁金水煎剂中石油醚提取物及挥发油化学组成的研究,为温郁金药材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