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自愿报名参加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2007年新入学的94名大学生,采用闭卷、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测试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评价同伴教育的效果。结果大学新生对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答对人数,对婚前婚外性行为、艾滋病患者等问题持正向/积极态度或行为意向的人数均比听课前显著增加(P值均〈0.05);对同伴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员表现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都在9分以上。结论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年人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值得应用和推广。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大学新生中开展艾滋病预防与性健康参与式同伴教育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选取广东工业大学2019级大一新生1400名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预防与性健康同伴教育,于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伴教育前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国八条总知晓率由76.8%提升到9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75.9%提高到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行为及对待艾滋病、婚前性行为态度方面,同伴教育后,调查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均有正向转变。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意愿由同伴教育前的74.96%提升到同伴教育后的91.01%,认为爱、健康、负责任是性行为的前提的人数比例从同伴教育前的48.07%提升到同伴教育后60.1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应用于高校艾滋病预防与性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峰  王玲 《中国校医》2012,26(9):655-656,65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64名某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健康教育后,再对同一群体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08%提高到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的行为态度方面改善不明显,除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来往和保密(P<0.01)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仍有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有恐惧和歧视的心理及少数学生不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希望以增加学校健康教育和与医务人员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而获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经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同伴教育志愿者先经过培训。再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对青年同伴进行集中讲授;讲授前后以闭卷、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测试听课对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听课对象对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答对人数,对婚前婚外性行为、艾滋病患者等问题持正向/积极态度或行为意向的人数均比听课前显著增加(P值均〈0.05);对同伴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员表现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都在9分以上。结论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年人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值得应用和推广。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问题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探索适合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某大学2004年新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对AIDS一般知识已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存在着对AIDS预防知识掌握不全面,甚至误解;对AIDS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对艾滋病人明显的歧视态度等问题。结论应该继续加强在大学开展AIDS健康教育,以达到大学生预防AIDS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问题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探索适合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某大学2004年新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对AIDS一般知识已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存在着对AIDS预防知识掌握不全面,甚至误解;对AIDS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对艾滋病人明显的歧视态度等问题。结论应该继续加强在大学开展AIDS健康教育,以达到大学生预防AIDS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3所大学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在迄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 ,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 (AIDS)健康教育 ,并通过受教育和受培训的青少年学生 ,向家长、同伴及周围人群传播预防AIDS基本知识和技能 ,建立预防AIDS健康行为 ,仍是预防AIDS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新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状况 ,以便在大学新生中有效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 ,我们于 1999年 10月~ 11月对北京市 3所高校中一年级新生进行了有关预防AIDS基本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的调查。本调查结果也将为观察今后学生预防AIDS…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每人1份,自学1个月后,对基线调查班级学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3%和89.42%(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各类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平衡,但总体知晓率较高。干预后,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平衡的状况明显改善,效果理想。结论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肖青  李祖媛  蒋婷 《中国校医》2012,26(3):183+185-183,185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有效进行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研究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切实可行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在广西某师范大学大一新生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756名新生进行匿名自填方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8.79%,新生既往获得的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依次为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课堂教育等。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希望在大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为专题讲座(83.27%)。其中板报、展板定期宣传(34.29%),学校网络和广播(30.90%),新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基本相似,但对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不同选择。结论在大学新生中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煤矿企业职工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以自编艾滋病相关问卷,对安徽某煤矿企业2个矿区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并在干预1a后进行评估。干预方法包括在煤矿职工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发放艾滋病宣传扑克等,播放艾滋病宣传片以及张贴宣传画等。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1180名和干预后522名煤矿职工的艾滋病相关情况,发现行为干预不同程度的改变了煤矿职工艾滋病知识、态度知晓率,并对煤矿职工的艾滋病相关行为产生了影响。结论行为干预是煤矿职工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但必须根据煤矿工人特点制定适宜的干预形式,并保证干预质量和强度。  相似文献   

12.
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探讨针对该人群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盐田区部分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456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1.44,1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干预前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07%,86.57%,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2.65%,6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正向改变,持歧视态度者从25.07%下降到9.61%。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状况和高危行为有明显改善,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同伴教育对男男性接触(MSM)人群艾滋病性病(AIDS/STD)知识态度的转变程度。方法 以活跃于武汉市同性恋活动场所的MSM为干预对象,通过社区志愿者开展以生活化同伴教育为核心的健康促进系列活动,并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AIDS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和绩效调查,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目标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率、STD和高危性行为知晓率、安全套防病功能正确回答率全面提高,绝大多数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AIDS传播途径的内涵和高危性行为认知方面的核心指标均有显著改变,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消除了目标人群对感染AIDS的恐惧心理和对待HIV/AIDS患者的歧视心理。“如果感染AIDS/STD不知道怎么办”的人数明显减少,对“周围的朋友或同事感染AIDS”的态度也更为宽容,P〈O.001。结论 生活化同伴教育是值得推广的普及MSM人群AIDS相关知识,转变MSM人群对待HIV/A1DS态度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重庆市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7区辖内娱乐场所服务人员655名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的知晓水平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及HIV/AIDS患者的态度有正向改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高危行为的改善有明显效果。结论对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蔡泳  施榕  顾维雄  Short R  高源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5):214-215,224
[目的 ] 了解文科大学生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水平和围绕这一内容开展的同伴教育的效果及适宜性。 [方法 ]  1999年 10~ 11月在上海某文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一年级大学生共 181人为干预组 ,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等内容的同伴教育 ,另设同校 179人为内对照组 ,另一所文科大学的 16 0人为外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对教育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 干预组在教育后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均有大幅提高 ,且对安全性行为的认识及态度有所改变 ,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上 ,干预组在教育后有显著改变 ,而内、外对照组改变不明显。 [结论 ] 同伴教育在一年级文科大学生中的开展是十分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康磊  周玉玲  张蕾  刘如意  徐小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240-1241,1245
[目的]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师范大学生开展的有效性。[方法]整群抽样,问卷调查1月后,对渭南某师范大学学生讲解幻灯,播放艾滋病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发放宣传手册,1月后再次调查。[结果]教育后,艾滋病一般知识问题答对率均比教育前有显著提高,对艾滋患者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正面态度显著增多,由67.2%增至80.4%,教育后81.2%的学生不同意婚前性行为,相比教育前40.8%明显增多。[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非常有效促进师范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行观,并增强性行为保护意识,应该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微电影模式在某高校新生中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和制作有关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微电影;以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秋季入学的全体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电影模式组(1 876人)和常规模式组(1 601人)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2组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大学新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微电影组较常规组的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态度明显改善,两组间绝大多数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男男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艾滋病的自愿检测机构”“同性恋不是心理或精神上的病态”等项目知晓率比常规组分别提高了7.9,6.9,5.4,4.9百分点;“艾滋病患者有权保护隐私”“希望接受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病、生殖健康知识”“对同性恋应当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持有率提高了7.7,5.5和4.5百分点,而“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的态度持有率降低了4.7百分点.结论 以微电影为切入点进行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弥补单纯言语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对鹰潭市城区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效果,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小组访谈、热点咨询、观看VCD 片、发展同伴教育、免费检测HIV 和发放宣传图片及安全套等方法进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填写艾滋病相关调查表. 结果 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干预前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在45.78?.68%之间,干预后回答正确率在83.67?.00%之间;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由31.33%(89/284)上升到79.67%(239/300),干预前回避、拒绝免费检测HIV 的占8.80%,干预后100%的性服务小姐接受免费HIV 检测.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改变性服务小姐高危险行为, 预防艾滋病传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孕妇预防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瑞安市5所城郊医院,对800名孕妇开展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与固定医务人员面对面自愿咨询及发放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2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孕妇对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较匮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有明显效果。[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因此,应继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中牛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的认知水平,探讨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9月、11月,在章丘四中对4517余名高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者所占比例,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