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洋地黄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并经临床和实验证明,洋地黄的正性收缩作用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小剂量洋地黄即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并随着加大用量而增加,可见并非一定给予最大耐受量后才能奏效。据此,在临床上废除了“全或无”的旧传统概念,推祟维持量疗法。使其中毒率明显下降,但是在易患因素的影响下仍有发生中毒者。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采用地高辛维持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中毒的20例病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洋地黄对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如何预防洋地黄中毒等是临床上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强,更易造成洋地黄过量或中毒,我们对56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小剂量地高辛治疗,且与27例传统给药方法比较,评价小剂量地高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用量 ,传统观点认为血清地高辛浓度 <0 .5ng/ml为不足 ,>2 .5ng/ml为过量[1] 。有报道老年人使用地高辛常规维持量疗法洋地黄中毒发生率高达 33.33% [2 ] 。本组采用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4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且未见洋地黄中毒发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6例中 ,男 2 7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67( 60~ 86)岁 ;心功能按NYHA分级 :Ⅳ级 11例 ,Ⅲ级 2 8例 ,Ⅱ级 7例。基础心脏病因分别为 :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 17例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12例 ,冠心病 7例 ,先天…  相似文献   

4.
葛素娟 《临床医学》2001,21(4):43-44
目的:评价间歇疗法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50例采用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B组50例采用持续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率(H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间歇维持量地高辛疗法可降低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其疗效相似,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洋地黄疗法、副作用多而严重、中毒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洋地黄药代功力学的深入研究,临床推崇地高辛维持量疗法,使中毒发生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中毒原因及诱因复杂,仍有5.7~11.3%中毒发生。现将我们两个单位遇到的68例维持虽地高辛中毒作一分析,浅谈在应用维持量地高辛疗法过程中毒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日1次口服地高辛0.125mg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CHF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给予隔日1次口服地高辛0.125mg。观察6个月后2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洋地黄中毒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LVEF均有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vs78.9%,P>0.05)。治疗组无患者因发生洋地黄中毒退出观察、治疗。结论隔日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39例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原因。方法:回顾总结分析39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地高辛中毒的有关情况。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地高辛中毒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登工用药等是主要原因。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即使小剂量地高辛也可引起洋地黄中毒,应多方面入手,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8.
洋地黄是临床常用的主要强心药物之一 ,随着对洋地黄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 ,临床将地高辛作为维持疗法的首选药物 ,用于降低心力衰竭 (心衰 )恶化率 ,在临床长期应用。然而其治疗指数低 ,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大 ,极易发生过量中毒。因此 ,进行其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地高辛中毒的早期发现 ,是降低地高辛中毒发生率的必要手段。我院 1991年以来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开展常规治疗药物监测 ,获得了部分临床资料 ,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现将 1997~ 1999年 3年来的 4 51例进行地高辛血浓度监测的结果 ,结合临床做一回顾性分析 ,供临床…  相似文献   

9.
洋地黄的有效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故易发生过量或中毒,这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用维持量之洋地黄,特别是用毒性低、排泄较快的地高辛,也可在某种情况下发生中毒,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22例在用维持量地高辛过程中发生中毒的病例作以分析。分析的对象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为治疗心衰或/和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快速性室率而用洋地黄,洋地黄化后用维持量地高辛0.125~0.25mg/日.在此期间若发生下列情况,即认为地高辛中毒:①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②停用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了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在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发生洋地黄中毒的2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为55~78岁。均以地高辛0.125mg~0.25mg/天维持量给药,必要时临时加用西地兰0.2~0.4mg静注。在用药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的变化,如新出现的心律失常、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消化道或神经系症状,结合心电图变化及血清地高辛浓度>2ng/ml综合判断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11.
周洪莲  李仁立 《中国康复》2001,16(4):218-219
目的评价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戒烟、修正饮食、调脂、个体化体力运动训练程序等综合康复疗法及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心输出量(L/min)治疗前后分别为4.33±0.66, 4.80 ±1.22; 左室射血分数 (%)分别为37.85 ±9.9,44.65±10.4;平均心率(次/min) 分别为98±13,78±12 .地高辛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为4.3%.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联合治疗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β—阻滞剂可显著增加洋地黄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协同地抑制房室结传导,并且可预防洋地黄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对快速心房纤颤的病人当维持量地高辛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加用小剂量心得安(笔者常用5mg,每日2~3次)几乎总是有效,且无加重心衰之虑.但是,β阻滞剂可改变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事实上,这些病人洋地黄中毒常表现为严重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静止,而非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吴香梅  陈萍 《全科护理》2012,10(19):1762-1762
洋地黄是强心苷类药物中的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洋地黄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容积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1]。这类病人如同时伴有心房颤动则是应用洋地黄的最好指证[2]。由于洋地黄治疗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剂量的60%,而且生物利用度及对其敏感性的个体差异较大,故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因此,临床上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时,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美国新英格兰医学学报第32卷发表的CAST研究的初步报告对欧美各国心脏病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CAST使人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关注,CAST结果表明室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需要新方案,也启示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使用小剂量维持法或负荷小剂量维持法。回顾洋地黄治疗心衰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初以饱和量疗法,洋地黄中毒发生率相当高(是否归罪于洋地黄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近十年经临床实践予以小剂量维持和负荷量小剂量维持法,使得心衰洋地黄治疗发生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大幅  相似文献   

15.
应用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直存在争论,(1)在临床上进行药效评价时,能够满足严格评价标准的资料不足;(2)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短期给予洋地黄所产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不可靠;(3)没有证据说明洋地黄可以延长寿命;(4)停用洋地黄时,特别是在窦性心律的病人身上产生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5)地高辛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尽管比洋地黄毒甙低,但还是高的,特别在老年人。然而,洋地黄和其它一些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能改善病人的预后和心室功能。因此洋地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以血管扩张剂代替洋地黄及利尿剂为主的治疗力法,使大多数患者病情改善。我们试用血管扩张剂卡托利(Captop-ril,甲巯丙脯酸)和硝苯吡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分别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的地高辛进行疗效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洋地黄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主要药物至今已有200余年.由于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故易发生中毒:洋地黄中毒尚未有特异诊断方法,密切的临床观察仍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为避免或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发生,我们对30例心衰患者采用了小剂量而不用负荷量的给药方法,为及时发现洋地黄用量不足或中毒,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力衰竭洋地黄制剂是传统的用药,但常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的症状体征,心功改善并不满意。β-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典治疗中被限制使用。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逐渐被重视,我们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对收治的43例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地高辛联合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析强心甙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心甙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甙类化合物 ,具有选择性加强心肌收缩功能和影响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强心甙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类型心律失常 ,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常用的有地高辛、洋地黄毒甙等。强心甙在治疗中因安全范围窄 ,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 ,而且存在个体差异 ,又缺乏强心甙中毒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因此在用药时 ,除要严格掌握用量外 ,切勿随意与其他药合用 ,以免引起中毒或降低疗效。现介绍几种与强心甙不宜合用或合用时要注意的药物。1 强心甙与利尿药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常将强心甙…  相似文献   

20.
郭皖北 《临床医学》1997,17(4):44-45
洋地黄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具有强心作用强、安全范围窄、易出现毒性反应等特点,应用于临床已逾200年。近年来,血管扩张剂及某些新的强心剂的出现,使心衰的治疗进了一大步,但仍不能完全取代洋地黄。本文简述了洋地黄临床应用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1 洋地黄的使用注意点 1.1 用药原则:目前认为洋地黄的治疗量与心肌收缩效应呈线性关系,而不是只在饱合量时才发生作用。小剂量洋地黄亦可起到满意的疗效。临床上应尽量避免再用与中毒剂量接近的饱合量。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