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疾病遗传学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遗传病可以理解为一切由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其中包括染色体病、单基因病 (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和隐性遗传、Y连锁和线粒体病 ) ,以及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等。确定遗传病的依据 :先证者的亲属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 ,即家族聚集性 ;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父母近亲结婚者多 ;共同生活的非近亲者不发病 ;到一定的年龄 ,在无诱因情况下逐渐发病 ;家族及群体内发病特征符合遗传规律。通过遗传学研究 ,可以揭示许多疾病的遗传本质 ,尤其是近 10多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深化了人类对自…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化遗传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遗传物质的性质,以及遗传物质对人体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调节控制。由于近二十年来人类生化遗传学的巨大进展,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疾病和遗传的关系,以及遗传病本质的认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上的基因,每个细胞大约有5~6万个基因。人体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就是通过基因控制体内一系列生化过程的结果。一、基因的生物化学基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3.
基因治疗在血液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 ,从人类解剖学开始 ,已经进入了细胞和分子病理生理学研究 ,特别是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人类遗传与疾病这一核心本质。基因治疗 (genetherapy)的最初含义是指遗传病的基因替代治疗 (gene re placementtherapy) ,即将正常基因通过某种途径转入到由于该基因缺陷而患有某种遗传病的患者体内 ,并表达患者所缺陷的蛋白产物 ,从而达到治疗该遗传病的目的。随着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的深入发展 ,基因治疗的涵义也不断扩大 ,目前广义上的基因治疗是指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活细胞遗传物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在遗传学中,早在40年代就认识到化学物质诱发突变。60年代后,各种工业毒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大量进入人类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结构的潜在影响,以及和肿瘤发生、流产、畸胎、遗传性疾病的关系,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测定环境化学物质的诱变力,估计其对人类的潜在遗传危害,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是遗传学和毒理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遗传毒理学或毒理遗传学的主要工作内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 (mtDNA)是母性遗传的核外遗传物质 ,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功能和变异规律使其与核DNA在突变遗传机制和致病种类上有较大区别。mtDNA具有细胞质遗传、高突变率、同质性与异质性相互变化、能量阈值效应和瓶颈效应以及随细胞衰老突变率增加等遗传特性。mtDNA的点突变、缺失、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和随机插入核DNA等变异是引发人类神经系统、肌系统等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 ,mtDNA变异的致病机制与线粒体病的研究进展迅速 ,备受人们关注。1 人类线粒体DNAAnderson等〔1〕于 1981年首次完成了…  相似文献   

6.
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广泛的多态性,最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基于单碱基变异引起的DNA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被遗传学界称为第三代遗传标记。由于SNP的诸多优点,如位点丰富和与DNA芯片等技术上的结合,在连锁分析,基因定位,关联分析,个体和群体对环境致病因子与药物的易感基因研究中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目前SNP领域的一些进展,对这一新的标记系统在人类遗传病研究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7.
<正>答: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6 6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包括:(1)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是指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DNA异常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为止提出了多种病源学说,但具体原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遗传物质DNA甲基化这一基因组表遗传修饰现象作为基因表达沉默的重要机制逐渐被人们认识,基因组表遗传修饰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转录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基因DNA甲基化谱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基因组的低甲基化与部分特异基因启动子CpG岛的高甲基化并存。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DNA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为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唯一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质遗传。与核DNA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分子小、结构简单、母体遗传等特点。线粒体病是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好发于肌肉、心脏和大脑,听觉器官、胰腺、肝脏及消化道也常有累及,此文就线粒体DNA异常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方性饮水型和燃煤型砷中毒以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已知氧化应激是砷中毒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已经证实砷具有致癌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可通过直接损伤DNA使DNA断裂,抑制DNA修复,引起染色体畸变,诱导遗传物质损伤,使一些酶类表达异常,因而,深入研究砷的遗传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本刊编委房静远教授主编的《表型遗传修饰与肿瘤》2003-04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每本定价48.00元.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表型遗传修饰(epigenesis,又译为表观遗传修饰,遗传外修饰或后生修饰)占主导地位.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包裹而成.表型遗传修饰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下调转录的DNA甲基化,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增强基因表达的组蛋白乙酰化也常常被一并述及.许多疾病,如某些遗传病,病毒感染和肿瘤受表型遗传改变的影响.各种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有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也同时存在着乙酰化的紊乱.通过干预…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唯一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质遗传。与核DNA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分子小、结构简单、母体遗传等特点。线粒体病是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好发于肌肉、心脏和大脑,听觉器官、胰腺、肝脏及消化道也常有累及,此文就线粒体DNA异常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它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共同组成细胞核内染色质的主要成份。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害因素(如核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能造成DNA损伤,导致人体衰老,产生各种疾病,如放射病、遗传病及肿瘤等,因此,研究DNA的损伤与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DNA损伤与修复能力的研究概况,并联系衰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和冠心病(CHD)由于发病率高及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备受重视。本病虽早已定为多基因遗传病,但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如何导致动脉硬化和 CHD,以及它们的发病始动环节是什么仍有待研究。本文对致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是由于线粒体DNA(mtDNA)或核DNA突变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能量来源不足而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属于母系遗传病。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最常见的线粒体病之一,且具有高度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该病临床症状复杂,极易误诊。本研究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MELAS患者如下。  相似文献   

16.
DNA甲基化和基因组印记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印记是表遗传系统的一个特殊形式。发育中的男性和女性生殖细胞中,有些基因被分别标志(甲基化),从而保证在后裔中仅出现源自某一亲代(父或母)的表达。现将DNA甲基化和基因组印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令人惊奇的是合子起始于一个单细胞,其携带的染色体内的遗传物质能发起和指引几百种不同类型细胞的发育。可能因每一细胞的遗传物质对细胞质影响的反应表现不同,此可形成具有新的细胞质成分和新的细胞系列;并引起遗传成分与其前几代相似。伴有不同基因调节选择的新细胞系列的进一步分化,并引起组织分化。此种遗传物质和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致癌物及(或)其代谢产物侵袭机体细胞,引起DNA损伤,细胞的DNA修复系统修复DAN损伤,以保证机体基因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果机体不能及时有效地修复DNA损伤,损伤积累至一定程度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增高,可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DNA修复与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参与人类DNA修复的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NP是因单个核苷酸替代、插入或缺失而形成的基因多态性,是人类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多态性形式。基因序…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高血压遗传数据及DNA样本库已在上海建成,课题组由朱鼎良教授领衔,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于5年前建立了高血压遗传资源样本收集的研究小组,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收集、建库工作。现已经收集了5165例高血压DNA样本和相关的临床资料。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性遗传病,具有很  相似文献   

20.
DNA损伤与肝癌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饮酒,电离辐射以及具有有遗传毒性的人体代谢产物等能够诱导肝癌的发生,他们大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的遗传物质,引起DNA的损伤,这是发生肝癌的重要分子基础.DNA损伤后引起细胞一系列的反应,包括损伤信号的传导,损伤修复,诱导细胞死亡.这些诱因也能作用于损伤修复系统中的某个环节,使DNA损伤不能修复或不能正确修复,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因此,损伤DNA的累积就成为肝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对其深入研究将会为肝癌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