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院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对28例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应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同时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结脑患者进行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院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对28例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应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同时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结脑患者进行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怀深  吕喜英  兰桂云 《临床荟萃》2002,17(22):1343-1344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的临床表现较复杂 ,往往因延误诊断而危及生命 ,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sIL 2R)水平对结脑的诊断价值 ,我们对 30例结脑患者血清sIL 2R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对其抗结核治疗 1个月后血清sIL 2R水平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结核性脑膜炎组 30例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6~ 5 6岁 ,平均 31.2岁。根据临床表现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 ,细菌学检查 ,抗结核治疗有效而确诊。非结核性脑膜炎 2 6例 ,其中病毒性脑膜炎 2 3例 ,化脓…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一严重的疾病。1946年抗结核药物出现前,结脑患者几乎全部死亡。近代抗痨治疗虽然有进步,但疗效仍然不满意,多留后遗症。 治疗原则 1.尽量早期治疗。只要疑及结脑,即刻开始抗结核治疗。 2.选用一联合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方案。 3.余同肺结核的抗痨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所应用的抗结核化疗药物多采用口服、肌注、静注等给药途径。但由于多数抗结核化疗药物不能全部透过血脑屏障,致使脑脊液及脑组织中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使有些病例疗效不理想。本人5年中应用鞘内注药治疗结脑28例,并与同期非鞘内注药治疗的结脑36例进行比较分析。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诊断标准 本文作者所选结脑病例临床均有发烧、头痛、呕吐、颈强直及Kernig’s征阳性,其中18例有意识障碍。均有脑脊液异常:颅压增高>200mmH2O、糖<2.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质>0.4…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者常难于确诊。结脑死亡率过去几近100%,自使用抗结核药后仍在10~50%。疗效与治疗开始早晚关系密切,早期康复率可达90%,晚期则仅25~30%,且一般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提高对结脑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抽取82例患有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复治;治疗组采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复治。治疗组患者肺结核病情的复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对患有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复治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合并肺结核52例,并发脑积水31例,脑梗死13例,脑脊液多次检查均符合结脑的改变,头CT或头核磁检查显示脑积水或异常信号。结论:结脑的发病机制是结核杆菌侵颅所致,其临床表现复杂,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颅外结核感染是诊断的重要线索,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3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萍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4):214-215,250
报告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提示对早期结脑要有高度的警惕性,CT对结脑有诊断价值;并体会到CT对结脑,特别是晚期结脑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按摩注射及脑脊液置换对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中晚期结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抗痨、使用激素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抗痨、激素及脱水剂使用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按摩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2.9%。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结脑在常规静脉用药及加强支持基础上同时行脑脊液置换和地塞米松、雷米封鞘内按摩注射,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 2 ( IL - 2 )是机体复杂免疫网络中起调节作用的重要淋巴因子 ,在保障机体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1 ] 。目前已证实 ,某些病理情况下 ,如恶性肿瘤、某些病毒感染等患者的体内 IL- 2的产生减少 [2 ]。有关 IL- 2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的变化报道甚少。作者对 78例脑膜炎患者进行了脑脊液 IL- 2测定 ,以探讨其在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与病毒性脑膜炎 (病脑 )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结脑 39例 ,男 2 1例和女 1 8例 ,年龄 1 7~ 6 2岁 ,平均 30岁± 1 4岁 ,经脑脊液常规、生化、PCR检查及抗结核…  相似文献   

12.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软脑膜(含蛛网膜)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结脑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在无抗结核药物之前是不治之症。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化疗方案不断改进,近年来国内外结脑存活大约85%。现就重症成人结脑的疗效综述如下。 所谓重症成人结脑多属病情危害的中期病人,晚期病人,极少数属病情重笃的早期病人。这类病人多有发热、剧烈头痛、呕吐频繁、意识模糊、嗜唾或昏睡、大小便障碍、颅神经障碍、肢体瘫痪、颈强直、克氏征阳性、视乳头水肿。病情加重则昏迷,可有抽搐,最后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死亡。结合结脑的典型脑脊液典型改变: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6例,均行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15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67.4%.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7.8%、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50.0%)、恶心(47.8%)、血小板减少(54.3%)、神经感觉异常(73.9%)等.均未出现心脏、肝肾功能损害,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相混淆。然而,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且早期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故临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隐脑与结脑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抗结核药物对HBsAg阳性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的肝功能有何影响,从而更合理地选用化疗方案。我们收集了资料完整的结脑患者共106例,作一简要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为1992~1997年间住院患者,其中男71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15~70岁,平均38.3岁,106例均符合下列临床诊断标准:①部分有密切的结核接触史;②可有肺部或肺外的结核病灶;③发病缓慢,具结核中毒症状,伴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④脑脊液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表现;⑤抗结核治疗有效。入院时均常规检查HBsAg,其中HBsAg阳性者共49例,列为观察组;HBsAg阴性者57例,列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药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近年来作者对46例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鞘内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40例常规治疗的中晚期结脑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鞘内注药对脑脊液压力、性质及头痛、神志改变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能有效改善脑脊液的性质,减少脑积水、椎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减少致死率、致残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3年10月~2004年3月本院共收治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86例。所有患者按结脑临床分期标准[1]均属于中晚期结脑。临床分型[2]:治疗组46…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28-4030
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40例我院收取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早期介入组(20例)和晚期介入组(20例),早期介入组患者在发病3d以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晚期介入组患者在发病3d后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栓塞效果、并发症情况。早期介入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早期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介入组;两组以上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对提高栓塞效果、患者尽早的恢复自理能力、改善生活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改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17-11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结核药物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结核药物雾化吸入应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联合常规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B7-H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DC-CIK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及B7-H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外周血中CD4~+、CD8~+和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外周血中CD4~+和CD4~+/CD8~+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促进分子CD168、CD133、CD151的含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肿瘤抑制分子CD9和CD63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干扰素γ(IFN-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可溶性B7-H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B7-H4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生长,在临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在无抗结核药物的年代,发病后约经过3周,即100%的死亡。现在虽已有多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根据国内几个大城市的病例分析材料看来,成人结脑的病死率,仍不下15%左右,儿童结脑可能更高一些。结脑的预后所以还如此不理想,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未能早期诊断而致治疗不及时。有文献就1,116例结脑病人进行了分析,发现发病后5、10、15、20天开始治疗者,病死率各为6.7%、29.2%、52.7%、100%,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