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光弹性应力实验,分析踝关节在不同跖屈位时踝关节负重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梿枷足行踝后骨阻挡术后留置足下垂的角度,以符合踝关节生理解剖和生活功能的要求.方法采用光弹性应力试验,测定踝关节在5种不同跖屈位时,关节面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在临床上,根据实验结果将42例改良的踝后骨阻挡术下垂活动范围限制在最小5°,最大10°.结果通过光弹试验测定踝关节面的应力和分布与关节屈曲角度有关.在跖屈7°时,应力最小,且分布均匀;跖屈19°时,随跖屈角度增大,应力值显著增大;在43°时应力值更明显,形成集中分布.本组随访42例踝后骨阻挡术,下垂角度限制在最小5°,最大10°,随访时间4~13年,平均8年.其中改良的距骨结节延长术19例,优良率94.7%,改良跟骨阻挡术23例,优良率78.2%,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人体踝关节光弹性应力实验揭示了踝关节在不同跖屈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在临床上指导了踝后骨阻挡术术后留置的下垂角度.同时在预防医学上,通过计算也指导了在阅兵军训时穿多高鞋跟的军靴和女同志穿在生理解剖允许范围内最高鞋跟的高跟鞋,减少踝关节疲劳和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因“扭伤致右踝关节疼痛3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右踝关节无明显肿胀,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正常。局部无明显按压痛,抽屉试验(–)。CT、MRI检查示右踝距骨内侧关节面骨软骨损伤,关节面下骨内囊肿形成。诊断:右距骨骨软骨损伤(Hepple-Ⅴ型)。手术采用内踝截骨,暴露距骨内侧穹窿关节面,可见距骨骨软骨损伤,骨内囊肿形成,直径约1 cm;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在治疗中评价踝关节功能,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前后脱位的影像学依据。方法:35例正常成人,男21例(42踝),女14例(28踝);年龄21-48岁,平均31.6岁。踝关节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大角度,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距骨踝关节面几何中心偏离胫骨中轴线的距离。结果:跖屈主动运动的最大角度,男(40.8°±3.1°),女(43.9°±4.8°);背屈主动运动的最大角度,男(27.6°±5.2°),女(26.5°±6.1°)。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平均(3.2±0.5)mm。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平均(6.9±2.2)mm。踝关节的跖屈下胫腓联合有逐渐变窄的变化,平均2 mm。距骨中心中轴距:男性跖屈最大值2.4 mm、背屈2.5 mm,女性跖屈最大值1.9 mm、背屈2.0 mm,最小值均为0 mm。结论:男女之间无论是背屈还是跖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踝关节在运动灵活性上无性别差异。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大角度为Pilon骨折术中踝关节功能评定提供参考,下胫腓联合宽度>3.5 mm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5.5 mm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能。距骨中心中轴距>2 mm提示踝关节前后脱位。Pilon骨折在恢复骨折解剖复位的同时要注意这两个指标,对于恢复踝关节的侧方稳定、前后方向稳定有重要意义,能指导踝关节骨折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男,20岁,左踝关节疼痛14个月,加重半年入院。14个月前从高处跳下时扭伤左踝关节,具体治疗不详。半年来疼痛加重,遂就诊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骨四科。查体:左踝关节前方轻压痛,内翻、外翻角度25°;背屈10°、跖屈约30°。左踝关节MRI示:距骨面可见长T1长T2信号,局部软骨变薄,边缘模糊(图1)。诊断为:左踝关节距  相似文献   

5.
距下关节、踝关节对后足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踝关节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及其对后足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足标本8足,分别固定于特制的夹具中,用横穿跟骨体部的骨圆针标记跟骨,测量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分别固定距下关节、踝关节,测量各自在固定情况下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利用位移计算跟骨的三维旋转角度。分析后足在距下关节固定、踝关节固定或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各平面活动范围及对后足活动度的影响。结果后足在不同的关节固定情况下均表现出三维运动。固定踝关节时,后足内翻15.99°±2.81°,外翻8.62°±1.90°,背屈3.70°±1.00°,跖屈5.87°±1.39°,内收7.64°±2.04°,外展3.99°±1.78°;固定距下关节时,后足内翻7.13°±1.07°,外翻5.52°±0.85°,背屈17.09°±2.87°,跖屈30.75°±5.04°,内收10.77°±1.56°,外展6.54°±1.88°;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后足内翻18.87°±3.89°,外翻9.12°±2.05°,背屈22.62°±3.21°,跖屈40.88°±5.77°,内收17.48°±2.26°,外展11.47°±2.29°。距下关节或踝关节固定后,后足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均受到影响。结论在后足运动中,内、外翻主要是距下关节的活动,背屈、跖屈主要是踝关节的活动。后足在冠状面上的运动,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能相互代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简易正常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手术踝关节融合,初步建立踝关节融合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将正常成人踝关节CT图像数据导入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2016等,进行相应操作及处理,初步建立踝关节融合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跖屈应力50 N、60 N、70 N、80 N时跖屈角度分别为0.5°、0.5°、1.0°、1.5°,此踝关节融合模型在不同跖屈应力下踝关节跖屈角度基本没有变化。向前拉力50 N、100 N、150 N、200 N时踝关节融合面位移分别为0.01、0.03、0.10、0.14 mm,此踝关节融合模型在不同的向前拉力作用下踝关节融合面位移变化很小。结论踝关节融合模型在设计及操作完成后符合踝关节融合的要求,满足下一步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垂直距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我院曾收治一例。一、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患者,武×,女,3岁,右足畸形3年,畸形进行性加重,伴有跛行,不伴有疼痛入院。查体:右足外翻畸形,足底突出,呈摇椅状,足背外侧近踝关节处可见一深的凹陷。足底突出处可摸到一硬性肿物,无压痛,右足僵硬,足内翻跖屈严重受限,负重时畸形无变化。X线片显示:距骨垂直与胫骨纵轴平行一致,舟骨完全脱位到距骨颈背面,前脚背伸,足底软组织轮廓凸出。图1 侧位片图2 背伸应力侧位片图3 跖屈应力侧位片图4 术后X光侧位片二、临床诊断:先天…  相似文献   

8.
籽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趾籽骨虽小但在趾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籽骨功能的复杂性及其解剖特点使其在急性冲击伤和长期体重应力中易损伤 ,籽骨损伤导致的前足跖底痛使跖趾关节活动受限 ,将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或结束运动员的生涯[1、2 ] 。1 籽骨的胚胎妊娠期 8周在短屈肌腱中出现籽骨 ,胎儿期 12周籽骨软骨化 ,8岁开始骨化 ,直到 12岁。腓侧籽骨骨化先于胫侧籽骨 ,女性先于男性。籽骨的先天性缺如极其少见[3 ] 。2 籽骨的解剖与功能第 1跖骨头下有 2个籽骨关节面 ,被籽骨嵴分开。跖籽关节是滑膜关节 ,籽骨位于关节囊内 ,关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胫侧籽骨…  相似文献   

9.
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趾畸形(附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趾畸形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362例胫骨骨折患者施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其中5例(1.4%)术后出现屈趾畸形,其临床表现为跛行、踝关节中立位足趾屈曲畸形,背伸时畸形加重,跖屈位畸形减轻。保守治疗无效,均行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肌腱"Z"形延长术。结果5例术后平均随访19.7(16~24)月。术后患者中立位足趾屈曲畸形消失,步态均恢复正常,踝关节背伸时足趾轻度屈曲畸形。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肌力5级。结论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足趾屈曲畸形为少见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术前拇长屈肌及趾长屈肌的损伤未得到有效治疗,术中髓内钉导针、扩髓器对拇长屈肌、趾长屈肌的损伤或术后小腿深后骨筋膜鞘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肌肉缺血、纤维化改变有关;肌腱延长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或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10~12周骨折线均模糊,骨痂形成,骨折愈合。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踝关节背伸15°~25°,跖屈30°~45°;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22/23。结论 踝关节镜辅助下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骨折复位精准,术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