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红梅 《首都医药》2013,20(2):42-43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与金水宝中西药联合共同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基础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用胰激肽原酶、金水宝及二者联合应用三组。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尿肌酐(ACR)均有显著减少(P<0.01),但联合组优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与金水宝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优于单药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降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抗凝、活血化淤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结果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和β2-M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6例,根据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共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血肌酐(S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两者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贝那普利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患者的UAER,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魏京霞  王煜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17-418, 421
目的:比较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UAE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疗效更好,而且胰激肽原酶片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灯盏花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胰激肽原酶片120 U,口服,3次/d,对照组30例,单独应用胰激肽原酶120 U,口服,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贝那普利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单独使用贝那普利,治疗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共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肌酐(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CR、BP指标,但治疗组在降低UAER方面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贝那普利,比单独使用贝那普利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针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胰激肽原酶针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单独给予前列地尔,疗程1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而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针联合前列地尔能更明显降低微量尿蛋白水平,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更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加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维持糖尿病原治疗方案不变,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3个月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加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减少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注射液早期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转归。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24h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经用药24h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检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4周后,UAER,Scr,CRP,LDL-C,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发挥调脂作用的同时,能降低CRP及尿蛋白排泄率,延缓早期DN患者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2.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2型糖尿病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测定其血清hs-CRP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前者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P<0.01)。结论:hs-CRP作为一种主要的炎症因子,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进一步升高,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宋艳 《中国医药》2011,6(9):1079-1081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伴或不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另选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3组患者血糖、血脂、Cr、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ICAM-1).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TG、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4h UAER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6±1.12)、(6.08±1.39)mmol/L比(4.81±0.95)mmol/L,(3.54±0.65)、(3.51±0.58)mmol/L比(2.96±0.58)mmol/L,(10.46±1.87)、(11.29±1.92)mmol/L比(4.37±0.98)mmol/L,(9.32±2.17)、(9.87±1.56)mmol/L比(4.32±0.91)mmol/L,(14.92±2.46)、(15.48±2.1)mmol/L比(6.38±1.02)mmol/L,(94.2±32.5)、(96.2±35.9)μg/min比(16.6±8.4)μg/min,(2.36±0.54)、(2.42±0.61)mg/L比(0.68±0.39)ng/L,均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NF-α、ICAM-1明显升高;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TG水平[分别为(4.51±0.95)、(3.18±0.47)、(7.02±0.87)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24h UAER[分别为(78.3±31.7)、(53.8±24.9)μg/min]和hs-CRP水平[(2.15±0.48)、(1.59±0.55)mg/L]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以瑞舒伐他汀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过高的血清hs-CRP水平,降低血清炎性递质TNF-α、ICAM-1水平,提示他汀类可通过抑制炎症过程,进而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加用前及加用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腰/臂比(WHR)、CRP、MAU、baPWV,并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FPG、HbA1c、TG、TC、WHR、CRP、MAU、baPWV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者患血糖、血脂代谢,还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MAU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王健  肖明英 《云南医药》2005,26(4):324-32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分为3组:无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小于30mg/d;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大于30mg/d小于300mg/d;临床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大于300mg/d。并以同期健康成人1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值,确定患病时间,计算肌酐清除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肌酐值比正常对照组高,而当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其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及无蛋白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在微量白蛋白尿和临床蛋白尿组,肌酐清除率与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收缩血压、患病时间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对肌酐清除率唯一有影响的因素是血清肌酐值,而在临床蛋白尿组,血清肌酐和体重指数的升高都是肌酐清除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尿后,肌酐清除率会下降。对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肌酐清除率的下降可能是多种因素如高血压、高体重指数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临床白蛋白尿患者,体重指数的增高是导致肌酐清除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联合替米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71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列地尔组24例,单纯替米沙坦组23例,联合用药组24例,进行12周临床观察治疗,分别比较三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hsCRP及CysC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治疗12周后,UAER、hsCRP及CysC指标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联合组的UAER、hsCRP及CysC较另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hsCRP、CysC及减少UAER,并长期维持尿蛋白于低水平,有利于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及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洛汀新治疗组及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治疗组。用药3个月后检测血压(BP)、血脂、微量白蛋白尿(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GHbAl)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对BP、血脂、UAER、CRP、糖化血红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有明显改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治疗组在微量白蛋白尿、CRP、GHbAl及β2-MG方面作用更显著,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SCr、BUN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洛汀新能通过减少UAER、CRO、GHbAl、β2-MG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纠正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瑞舒伐他汀10mg.d-1组33例和20mg.d-1组35例。3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10mg.d-1组和20mg.d-1组患者TC、TG、LDL-C、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g.d-1组LDL-C降低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Scr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10mg.d-1和20mg.d-1均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CRP水平,升高HDL-C,显著降脂,而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兴权  王丽萍 《中国医药》2011,6(4):413-4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大小分成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46例,同时设血糖正常健康组30例.测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肽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μg/L和(0.32±0.16)μg/L比(2.39±0.22)μg/L,P<0.01];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 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serum C-peptide level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sis patients. Methods We recruited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level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BG),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fasting C-peptide (FCP)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were measured.According to UAER, 1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Ⅰ: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34 patients; Group Ⅱ:microalbuminuria group, 40 patients; Group Ⅲ: clinical albuminuria, 46 patients. At same time, we selected 30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level of C-peptid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 ). The difference of C-peptide level between Group Ⅱ, Group Ⅳ and Group Ⅰ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 The level of C-Peptide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R = -0. 745 ,P < 0. 01 ). Conclusion The decline of serum C-pcptid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影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和炎性细胞因子IL-1、IL-6水平。方法:将10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加用了普罗布考(500mg/次,BID),治疗8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不同的处理前后的hs-CRP、IL-1、IL-6、空腹血糖、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的高低。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1、IL-6、空腹血糖、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处理,8周后,实验组血清hs-CRP、IL-1、IL-6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起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hs-CRP、IL-1、IL-6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免受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