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估ProSeal喉罩用于甲状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oSeal喉罩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维持用药及麻醉机参数设置相同.P组徒手法置入ProSeal喉罩,T组直接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记录P组喉罩的密封压,术中口咽部漏气和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和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两组术中5、15、30、45、60 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O_2)、气道峰压;记录拔管后并发症;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P组密封压为(31.6±4.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术中有4例出现短暂口咽部漏气现象,无低氧血症发生;T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插管后与插管前、拔管后与拔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稳定;两组术中SpO_2、P_(ET)CO_2、气道峰压均在正常范围内;P组发生躁动、低氧血症、咽喉部痛例数(2、3、4例)明显少于T组(9、12、7例),拔管时间[(2.6±1.5)min]、苏醒时间[(3.2±1.1)min]也少于T组[(5.8±2.1)、(7.0±1.8)min](P<0.05).结论 ProSeal喉罩在插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密封效果好,可有效进行正压通气,苏醒迅速,并发症少,用于甲状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院内进一步抢救创造基础条件.方法 选择院前急救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插入难易程度、开始人工通气时间、首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SLIPA喉罩组易于插入25例,开始人工通气时间(19.30±7.56)s,首次成功率89.3%(25/28),抢救成功率35.7%(10/28),均显著优于气管插管组的16例、(29.30±9.03)s、64.3%(18/28)、21.4%(6/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适于院前急救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手术患者i-gel喉罩和SLIP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gel喉罩组和SLIPA喉罩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喉罩置入成功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记录最高气道压、平均气道压、喉罩置入成功情况、置入时间、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罩体带血和反流及术后1、24h咽喉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二次置入成功率、喉罩置入时间、最高气道压和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气道密封压高于SLIPA喉罩组[(29±6) 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23±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1级27例、2级3例,SLIPA喉罩组1级3例、2级4例、3级13例、4级10例,i-gel喉罩组明显优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l喉罩组罩体带血及术后1、24h咽喉部疼痛均为2例(6.7%),SLIPA喉罩组分别为5例(16.7%)、8例(26.7%)、7例(23.3%),i-gel喉罩组各发生率均低于SLIPA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反流和误吸.结论 i-gel喉罩和SLIP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均可保证有效正压通气,但i-gel喉罩气道密封压高,不良反应少,气道管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小儿喉罩不同置入结果 的利弊.结果 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传统法(组Ⅰ)、侧入法(组Ⅱ)和后入法(组Ⅲ)置入喉罩,术中维持患儿自主呼吸.记录惠儿生命体征、呼吸参数及麻醉气体监测指标,同时记录LMA置入次数、置入时间和操作者感觉;以及手控通气时漏气程度、胃胀气、拔除后血迹和LMA通气中低氧血症、喉水肿等并发症.结果 置喉罩所需时间,组Ⅱ最短.为(16±3)s,与组Ⅰ、组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后手控通气时漏气程度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同组Ⅲ置入时均将LMA气囊完全抽瘪,故将Ⅰ、Ⅲ2组合并后再同组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组Ⅲ有2例(6.7%)患儿拒绝吞咽,24 h后好转.结论 传统LMA置入法和侧入法简单易学,气囊半充盈侧入法操作简便,更适宜儿科患者LMA置入.无论采取何种结果 置入LMA,对置入后的漏气程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Supreme喉罩、i-gel喉罩三种通气方式在小儿全麻手术气道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小儿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Q组)、Supreme喉罩(S组)和i-gel喉罩(I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手法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成功后记录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I组苏醒时间、麻醉时间更短(P<0.05)。插管后,S组和I组心率上升幅度明显低于Q组;拔管后,S组和I组通气更好(P<0.05)。S组首次置入成功率90%,I组93%,两组纤支镜检查对位准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痛和罩体带血情况S组、I组均低于Q组。结论喉罩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应用效果确切,与Supreme喉罩相比,i-gel喉罩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6.
楼京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5)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及气管插管组,每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JCO2)、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APP)、漏气率变化.结果 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成功后即刻(T1)、拔除时(T3),两组患者MAP、HR均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但喉罩组T1、T3时MAP、HR[(84.1±5.3)、(83.5±7.6)mm Hg(1 mm Hg=0.133 kPa)和(98.7±8.4)、(93.8±10.5)次/min]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96.1±6.2)、(95.3±7.3)mm Hg和(110.7±11.4)、(103.8±8.5)次/min](P<0.05).气腹后两组PETCO2、PIP、APP均较气腹前明显增高(P<0.05);喉罩组气腹后漏气率[(13.2±1.9)%]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10.2±1.3)%](P<0.05).结论 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气道管理时血流动力学稳定,能保证有效通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LMA)在小儿腹腔镜隐睾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气管内插管通气(TT)同类手术比较。方法选择腹腔镜小儿隐睾手术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6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60例,入室前静脉慢推丙泊芬1~3 mg/kg让患儿安静再入室。全麻诱导维持采用静脉TCI泵分别泵注维持靶控血浆浓度:瑞芬太尼3.5μg/kg/min和丙泊芬(静安)3.5μg/kg/min,并单次静脉注射顺苯阿曲库铵0.1 mg/kg,每45 min可以追加一次。诱导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患儿在诱导前和LMA(TT)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观察监测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对苏醒情况及气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LMA组在置入前后的HR、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在插管前后的HR、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气道压力、SP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苏醒时间、气道并发症方面比较,LMA组要优于TT组。结论喉罩通气用于小儿腹腔镜隐睾手术对循环无明显影响,置入简便,通气满意,对气道损伤小,不良反应少,苏醒较快,安全可靠。在小儿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lipa喉罩用于困难插管手术时的效果.方法 选择34例因难插管手术,随机分为2组slipa喉罩组(S)和气管导管插管组(T).观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S组1次成功率93.75%,平均置罩时间32秒.T组平均插管时间52s.S组在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低于T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用于困难插管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围手术期成年患者双管喉罩(PLMA)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在困难气道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困难气道的成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PLMA组和ETC组,每组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人PLMA或ETC.分别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置入前(T_1)、置入即刻(T_2)、置入后1min(T_3)、置入后5 min(T_4)、置入后10min(T_5)、拔管即刻(T_6)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均首次置入即获得满意肺通气.T_2、T_3、T_6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ETC组[T_2:(143.2±11.4)mm Hg(1mm Hg=0.133 kPa)、(86.9±10.7)mm Hg、(145.8±10.2)次/min,T_3:(140.0±11.3)mm Hg、(84.5±10.7)mm Hg、(142.5±11.5)次/min,T_6:(147.7±11.3)mm Hg、(87.2±9.7)mm Hg、(145.4±10.9)次/min]显著高于PLMA组[T2:(123.5±12.7)mm Hg、(72.6±11.4)mm Hg、(129.0±11.0)次/min,T3:(120.0±11.5)mm Hg、(69.7±10.5)mm Hg、(125.7±10.6)次/min,T6:(122.5±11.6)mm Hg、(71.4±9.4)mm Hg、(127.8±11.3)次/min]及T1[(122.7±12.1)mm Hg、(74.1±9.6)mm Hg、(121.0±11.8)次/min](P<0.05).两组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MA和ETC用于围手术期困难气道的成年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肺通气,是围手术期困难气道患者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但PLMA应激反应轻微,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对矫形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矫形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SLIPA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记录静脉快速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和插入气管导管前(F0)、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后1min(F1)和3min(F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在8ml/kg潮气量下监测F1-F3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有无反流误吸,以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与F0时相比,B组F1F2时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A组(P<0.05);A组在F1F2时的Pmean、Ppeak低于B组(P<0.05);术后咽部不适A组1例,B组6例(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用于矫形骨科手术时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喉罩与气管插管对青光眼患儿血流动力学和眼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小梁切开术的青光眼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气管插管组(TT组)和喉罩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的操作时间;咪达唑仑用量;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2)及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后1 min(T3)、2min(T4)、3min(T5)、5 min(T)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末梢灌注指数(TPI)和眼内压.结果 两组患儿咪达唑仑用量、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T组T2~T4心率、眼内压升高,T2~T3MAP升高,T2~ T5TP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各时点心率、MAP、TPI、眼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T2~T4心率、MAP、眼内压低于TT组[心率:(119.3±8.9)、(117.6±8.5)、(115.2±6.9)次/min比(131.3±7.1)、(128.1±6.8)、(123.2±8.6)次/min,MAP:(36.9±5.1)、(37.1±4.8)、(34.7±4.6) mmHg (1mmHg =0.133 kPa)比(44.1±4.9)、(42.8±5.5)、(41.9±7.1)mmHg,眼内压:(27.6±2.5)、(27.0±2.0)、(25.9±2.3) mmHg比(34.2±2.2)、(32.9±1.6)、(31.1±2.2) mmHg],T2~T5TPI高于TT组(3.25±0.28、2.99±0.26、3.15±0.31、3.40±0.30比2.69±0.29、2.22±0.27、2.41±0.30、2.66±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患儿全身麻醉下置入喉罩后心率、MAP、TPI和眼内压均未见显著变化,诱导过程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庆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0):41-43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NRDS患儿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NCPAP组(46例)和头罩给氧组(46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NCPAP组41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89.13%(41/46),头罩给氧组33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头罩给氧组[15.22%(7/46)比36.96% (17/46)、6.52%(3/46)比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头罩给氧直接脱机更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喉上神经阻滞下置人喉罩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血中儿茶酚胺的变化。方法选择无心血管疾病,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上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上神经阻滞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下列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前(Tn),泵注普鲁泊福5min(T1),置入喉罩过程中(T2),置入喉罩后1min(B),置入喉罩后3min(T4),置人喉罩后5min(T5)。同时分别在T0、T5从动脉通路中抽取血液5ml。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儿茶酚胺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P〈0.05);喉罩置入过程中,c组的MAP和心率明显升高,分别升高(22.00±8.50)mmHg(1mmHg=0.133kPa)和(19.75±2.2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前后C组血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后,通过阻断局部的感觉传导,可减少置人喉罩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喉上神经阻滞下置入喉罩对血流动力学及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喉上神经阻滞下置入喉罩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血中儿茶酚胺的变化.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疾病,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上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上神经阻滞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下列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前(T0),泵注普鲁泊福5 min(T1),置人喉罩过程中(T2),置入喉罩后1 min(T3),置入喉罩后3 min(T4),置人喉罩后5min(T5).同时分别在T0、T5从动脉通路中抽取血液5ml.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儿茶酚胺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P<0.05);喉罩置入过程中,C组的MAP和心率明显升高,分别升高(22.00±8.50)mm Hg(1 mm Hg=0.133 kPa)和(19.75±2.2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前后C组血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后,通过阻断局部的感觉传导,可减少置入喉罩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3岁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操作中行容量控制通气(VCV),操作后行VCV,n=20]、B组[操作中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操作后行VCV,n=20]和C组(操作中行PCV,操作后行PCV,n=20),监测三组患儿操作中与操作后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机械通气后1.5h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B组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组(P<0.05);操作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5h与操作前比较,三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患儿在全麻下行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中,选择PCV的通气模式比VCV更有利于降低术中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16.
17.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30):41-42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烧伤植皮或体表瘢痕整形手术的患儿15例,ASAⅠ~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插入PLMA,充气连接麻醉机后,测量气道密闭压并记录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记录麻醉维持和拔除PLMA过程中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13例患儿首次置入PLMA后达到14.7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气道密闭压,并获得满意的肺通气,其余2例第二次置入成功.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均值8.0 mm Hg.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轻微.结论 PLMA在小儿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气道密闭性,且并发症少,是小儿全身麻醉中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