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参数的改变,探索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直肠测压及肌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P〈0.05),而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虽有增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电图显示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消失。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直肠动力异常,有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直肠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法,比较便秘症状与直肠肛门压力情况。结果21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治愈率65.5%(p〈0.05);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4.4%(p〈0.05);3例无效,2例失访。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行为和心理治疗,医护人员良好的态度,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PC Polygraf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闽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支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忠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的改变与大便结肠通过缓慢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 32例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进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降低 (P <0 .0 5 ) ;直肠感知阈值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扩张最小充气量升高 (P <0 .0 5 )。结论 肛管直肠动力的变化是长期的通过缓慢性便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便秘与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肛管动力学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方法  36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 1个月 ,治疗前后进行排便情况、肛管测压、2 4小时GITT以及直肠和盆底肌电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 (0 .8± 0 .3)次 /周增加到 (4 .1± 1.1)次 /周 ;2 4小时GITT由治疗前的平均 19.4 %增至 6 2 .1% ;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混合型便秘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 ;便秘组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 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结论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均存在肛管 直肠动力异常 ,并有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 ,治疗后肛管直肠动力异常改善 ,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 ,每周排便次数增加 ,便秘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肛肠压力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肛肠动力学监测系统测定2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FC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相关压力学指标。结果肛门直肠动力异常116例患者中Ⅰ,Ⅱ及Ⅲ型分别为64,38,14例;Ⅱ型者肛门静息压低于肛门直肠动正常组和Ⅰ,Ⅲ型组(P〈0.05);出口梗阻型者肛肠测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传输型者肛管松弛压高于对照组(P〈0.05),传输正常型、混合型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及肛管松弛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压力学检测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变化及其焦虑抑郁评分的高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确诊SPFS患者68例(试验组),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肛管直肠测定仪进行动力学检查,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两组直肠肛管压力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阈值、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排便窘迫阈值和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肛管静息压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和初次排便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FS患者存在明显的直肠感觉功能下降和盆底肌肉协调运动障碍,且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肛肠疾病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3例肛肠疾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结果提示:术后直肠肛门反射能完全恢复或敏感性提高(P〈0.01);肛管收缩压明显增强(P〈0.01);肛管最长收缩时间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管静息压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从而说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能完全恢复到术前或有所提高,肛肠疾病手术是符合直肠肛管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干预组采用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排便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情况。结果:干预组粪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评分、排便时间评分、排便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显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肛管静息压、最大肛管静息压、力排松弛率、直肠最大排出量、直肠排出最大增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力排残余压、首次感觉量、首次便意量、强烈便意量、最大耐受容量阈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便秘的一线治疗措施,灌肠排出宿便后再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大便控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大便控制能力的变化 ,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肛门直肠动力检测技术 ,对比研究 30例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性别年龄相近的 30位健康人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了解脊髓损伤后大便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 ①静息时 :实验组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 直肠压力梯度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②主动收缩肛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平均肛管主动收缩压低 ,收缩时间缩短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实验组收缩前后肛管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③咳嗽时 :实验组肛管反射性压力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静息和腹压突然增加时 ,肛门有一定控制大便的能力 ,自主收缩肛门控制大便的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确保ISR手术效果,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排便功能,探求肛肠测压的方法 及护理.方法 对30例施行ISR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估肠腔压力情况,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按Williams标准评估肛门排便功能,提供相应的护理.结果 术后30例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门最大收缩压和直肠最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大部分患者术后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消失(3/30),且随着时间推移无明显恢复.按W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30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86.7%、93.3%、96.7%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术后准确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做好测压的护理,并根据静息压情况、对肛门排便功能的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孙晓娜  余金钟  党中勤 《临床荟萃》2008,23(22):1618-1621
目的分析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患者睡眠影响因素及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特征。方法67例CFC患者和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例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CFC睡眠紊乱患者和对照组同时接受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PSQI问卷评估中,CFC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42例(62.7%)CFC患者存在睡眠紊乱,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心理情绪评分比较中,前者的平均年龄、女性、平均文化程度和SAS、SD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比较中,睡眠紊乱CFC患者的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压、最大缩窄压、括约肌松弛压、肛管高压区的长度检测值以及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和引发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最小容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CFC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增龄、抑郁、焦虑评分、肛门外括约肌松弛不良或反常收缩以及各类肛门直肠敏感性指标增强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观察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A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进行肠道运动疗法治疗,C组进行肠道综合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肠道运动疗法)的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量表、Wexner便秘评分量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PAC-QOL)、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PAC-SYM)、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肛门直肠测压等指标,分析评估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组的NBD、Wexner便秘,PAC-QOL及PAC-SY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1),肛门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1),直肠容量感觉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肛门静息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各项量表评分、乳果糖及开塞露用量均较A、B组有明显减少(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测压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症状,肠道综合物理疗法比单独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肠道运动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2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析29例治疗前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29例患者中排便不协调者26例(89.7%)、排便推进力不足者3例(10.3%)。括约肌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为20例(69.0%)。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24例(82.8%)。经治疗后临床痊愈2例(6.9%),显效7例(24.1%),有效14例(48.3%),无效6例(20.7%),总有效率为79.3%。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多存在盆底肌不协调收缩,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15.
Biofeedback conditioning for fecal incontinenc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wenty-one subjects suffering daily from fecal incontinence were treated with biofeedback training as a rehabilitative trial. Fifteen of these patients had incontinence follow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s; the other six had senile incontinence. A device wa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pressure existing at the level of the anal canal and to stimulate the rectal ampulla to contro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and the sensibility of the rectum. Of the 31 treated patients, eighteen (86%) presented good results with satisfactory recovery of anal incontinence, and three subjects (14%) showed unsatisfactory results (more than one episode of incontinence monthly). Although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showed improvement in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contraction, the sensibility of the rectum to endoluminal distention improved more in good responders. The employment of biofeedback training to obtain improvement of the threshold of rectal sensibility (minimal volume of endoluminal distention to produce the sensation of imminent defecation and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contraction) has proved useful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incontine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与榆林市星元医院肛肠科的4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口服麻子仁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  相似文献   

17.
段建华  赵洪川 《新医学》2006,37(5):296-298,F0003
目的:研究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方法:用不透X线法的结肠传输试验检测50例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C-IBS)患者及42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组)的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和结肠传输指数(transit index,TI),并用结肠传输指数分型;同时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测定C-IBS患者和对照组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和直肠顺应性.结果:C-IBS患者的全结肠及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均高于对照组,C-IBS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最大耐受容量及直肠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现不同传输类型的C-IBS患者的肛门直肠测压的结果不尽相同.结论:C-IBS患者存在结肠、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功能异常,结肠传输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相结合,更有助于明确便秘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