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兵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3):184-185
目前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发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当一部分HCC病人血中可检测到抗-HCV和HCV RNA。同时HCV感染的病人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其潜伏期一般为20~30年。HCV感染可直接导致HCC,但通常经过肝硬化阶段。HCV基因型为1b、嗜酒及重叠感染HBV,可增加其发展成HCC的危险性。 1 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4.
乙型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G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沈阳地区117例肝癌、107便肝硬化和45 析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CV血清标志及HBVDNA和HCV RNA检测,并采用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73便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60.7%)显著高于HCV感染率(33.5%,P〈0.01), 相似文献
5.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沈阳地区117例肝癌、107例肝硬化和45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CV血清标志及HBVDNA和HCVRNA检测,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73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607%)显著高于HCV感染率(333%,P<001),肝硬化组HBV感染率(439%)明显高于HCV感染率(290%,P<005);血液透析组HBV和HCV重叠感染率(267%)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03%,P<005);各组均以HCVⅡ型为主(652%~800%),HCVⅢ型次之(200%~314%)。结果提示:沈阳地区肝癌的诱发因素仍以HBV为主,血液透析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的机会更大,HCVⅡ型感染在本地区HCV相关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合并癌栓是HCC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许多焦点问题尚有争议,临床指南和治疗推荐方面东西方差异巨大,疗效仍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介入,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的飞速发展, HCC合并癌栓的总体生存率明显延长,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但是,如何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优化治疗,以及如何预防术后复发等核心问题仍需不断研究和探讨.本文就HCC合并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和胆管癌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伴艾滋病毒感染病人的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注射针头或污染的血制品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常见有慢性丙型肝炎。此类患者较快发展至终末期肝病 ,自从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开展以来 ,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合并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取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确诊的肝细胞癌 7(男 7)例为研究组 ,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无艾滋病毒感染的肝细胞癌 3 1 (男 2 1 ,女 1 0 )例作对照组 ,进行比较。研究组 7例 ,其中 1例 63岁 ,为同性恋者 ,6例≤ 45岁为使用静注药物者 ,从感染丙型肝炎到发展成肝细胞癌平均为 1 7 8年 ,2例同… 相似文献
8.
9.
据医业网10月6日报道(原载Am J Gastroenterol 2007;102:1939-1946),糖尿病是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CV)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不良结果的预测因素。
日本金泽大学的Shuichi Kaneko博士指出,糖尿病不仅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也是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他们对有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并因肝细胞癌接受了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赵云渠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肠道外传播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目前多方面的证据提示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酒精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可能是肝细胞癌(HCC)的重要致病因素,为研究 HCV 和 HCC 间的关系,作者对HCC132例和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病13例作血清检测抗-HCV。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4)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影响HCC患者的预后、HCC复发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指南来规范诊断和治疗.本文就HCC合并PVTT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了80例丙型肝炎(HC)和30例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HCRHCC)的甲胎蛋白(AF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AFP的水平在慢性迁延性丙型肝炎、中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重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HCRHCC各组之间存在差异。AFP和ALP在不同分化和 HCRHCC中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AFP不仅可作为协助HCRHCC诊断的指标,而且,根据临床资料推测HC的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5年内随访情况将其分为肝细胞癌组(36例)和非肝细胞癌组(121例),采集患者病史、年龄、性别、生化指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6.76±25.38)个月,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平均时间为(33.42±18.40)个月;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率为22.9%。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甲胎蛋白(AFP)、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性脑病、Child-Pugh评分是影响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吸烟史、AFP、SVR是影响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I0.95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中进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结论:吸烟史、AFP为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SVR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立明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29(5)
作者报道用α 干扰素 (IFN α)预防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发生肝细胞癌的随机对照研究随访 8 7年的结果。1 988年 1月~ 1 992年 6月选择 90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 ,随机分为对症治疗组和IFN α治疗组 ,对照组接受对症治疗而治疗组接受IFN α 6MIU ,每周 3次治疗 2 4周。对照组的最长、最短和中位随访期分别为1 1 8、2 6和 ( 8 2± 2 7)年 ,治疗组则分别为1 2 0、4 4和 ( 9 2± 1 7)年。两组间主要预后相关因素相近。随访期中对照组 2 5例 ( 56% )、治疗组 1 3例 ( 2 9% )评为B或B级以下 (P =0 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2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及2010年-2017年中外医学文献中报道的23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另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5例无妊娠育龄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年龄18~45岁,大部分有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正常或者轻到中度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化疗和肝脏肿物切除。25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佳,17例患者死亡,在死亡的患者中可以查询到总生存期的患者有13例,生存期最长为2年,最短为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16例患者靠剖宫产娩出健康胎儿。另25例无妊娠育龄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有18例患者死亡,生存期最长为6年,最短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年,6例患者在截稿日仍存活,1例患者失访。结论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一经诊断已为中晚期,进展快,预后差,治疗多为手术及介入为主,早期发现可提高手术率及其他综合性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3)
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综述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特点及综合治疗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癌栓是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生存。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方式、局部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进展期肝癌不再是临床治疗禁区,无论采取单一治疗方法或是联合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阐述了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进展期肝癌的治疗现状和治疗难点以及未来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测了80例丙型肝炎(HC)和30例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RHCC)的甲胎蛋白(AF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AFP的水平在慢性迁延性丙型肝炎、中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重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HCRHCC各组之间存在差异。AFP和ALP在不同分化程度的HCRHCC中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AFP不仅可作为协助HCRHCC诊断的指标,而且,根据临床资料推测HC的病理分型,AFP的水平可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的参考指标。未发现AFP和ALP的水平能反映HCRHCC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