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蕊娟  宋联强  谭镭  詹雁  阮佳  徐超群 《中草药》2015,46(19):2834-2838
目的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的化学成分。方法马甲子乙醇提取物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法对新化合物2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从马甲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和2α,27-二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白桦脂酸(2)。化合物2对HepG-2细胞和He La细胞的IC50分别为20.34、14.83μmol/L。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素,属于白桦脂酸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5)
目的测定马甲子总三萜中马甲子素、白桦脂酸的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饱和法测定2种成分在蒸馏水、40%乙醇、7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乙腈、乙酸乙酯、正辛醇、0.5%吐温-80、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溶解度,摇瓶法测定两者在正辛醇-水、磷酸盐溶液、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H值2.5、3、4、5、6、7、8)。结果马甲子素、白桦脂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在蒸馏水中,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也可提高两者溶解度。2种成分在不同pH值下的油水分配系数(lgP值)分别为812.83~1 412.54(2.91~3.15)、90.45~135.34(1.96~2.13)。结论马甲子总三萜中马甲子素、白桦脂酸为亲脂性成分,可用于胃肠道药物吸收。  相似文献   

3.
任娟  孙兴  阮佳  谭镭  詹雁  徐超群 《中草药》2018,49(17):4038-4044
目的制备马甲子总三萜固体分散体(TTPR-SD)并考察其溶出性能。方法以马甲子素和白桦脂酸的溶出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载体材料和不同制备方法对TTPR-SD中药物溶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ay)分析药物的存在状态。结果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PVPK30为载体,药物/载体比例为1∶5,超声10 min,磁力搅拌温度80℃时,马甲子素和白桦脂酸在60 min的累积溶出率分别达到89.19%和80.49%;马甲子总三萜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PVPK30中,与载体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结论马甲子总三萜制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其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药用植物马甲子叶醇提物中分离筛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组分。方法: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马甲子叶醇提物,并将这三个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再把筛选得到的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部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并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结果:通过体外抗Hep G-2细胞和He La细胞实验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通过硅胶柱分离,获得5个组分,通过MTT实验发现这5个组分中,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1和1∶2洗脱所得到的两个组分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2的洗脱具有更好的杀伤作用,对Hep G-2细胞和He La细胞的IC_(50)分别为45.79,13.16μg/m L。结论:从马甲子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组分,为进一步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定马甲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马甲子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定。结果:发现根、茎中散有大型分泌腔;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下方含有3个大型分泌腔;粉末中草酸钙晶体随处可见,淀粉粒层纹明显,脐点各式。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鉴定马甲子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相关作用机理。方法:CCK-8法检测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AGS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AGS细胞增殖,IC_(50)为20.62μg/ml;与对照组相比,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20μg/ml、40μg/ml作用48小时可显著提高AGS细胞凋亡率;40μg/ml则可显著降低AGS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溶剂组和正常组比较,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40μg/ml可使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蛋白水平增高,从而使Bcl-2/Bax的比率显著降低。结论: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诱导AGS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其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21-124
目的:评估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Paliurus ramosissimus,EAEPR)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影响以及抗炎作用。方法:灌胃给予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0.8、1.6、3.2 g/kg,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评价其抗炎作用。以3%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自由饮用7d复制实验性小鼠UC模型,自饮用DSS溶液当天开始灌胃给予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剂量同上,连续7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并进行结肠炎疾病指数(DAI)评分;第8d眼眶采血后脱颈椎处死动物,测定结肠长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各剂量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形成;1.6、3.2 g/kg组能改善实验性UC小鼠一般状况,抑制体重降低和DAI评分增高,并能显著改善肠道水肿和肠道组织损伤,减轻炎细胞浸润,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结论: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DSS所致实验性小鼠UC病变严重程度,其作用可能与下调TNF-α等炎性因子分泌有关,是一种有效的UC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4):116-119
目的:评价马甲子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及基于Th细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灌肠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马甲子片0. 27 g/kg、0. 54 g/kg及1. 08 g/kg灌胃给予7天,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浓度和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细胞比例。结果:马甲子片1. 08 g/kg灌胃给予能显著降低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FN-γ、IL-12含量,提高IL-4、IL-10含量,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巴甲子片0. 54、1. 08 g/kg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结肠病理变化;巴甲子片各剂量均能提高Th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结论:马甲子片可减轻实验性结肠炎病理反应,提示其对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有潜在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h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赖玲  杨昕  杨光  吴孔弦 《中草药》2006,37(4):532-534
目的优化酸枣仁中白桦脂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桦脂酸和干浸膏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白桦脂酸测定。结果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物中白桦脂酸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3倍量95%乙醇热回流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马甲子的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罗观堤  付宏征 《中草药》2017,48(1):36-41
目的研究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中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解析。结果从马甲子地上部分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β,24-二羟基-A(1)-去甲-2,20(29)-羽扇豆二烯-27,28-二羧酸(1)、大枣烯酸(2)、3-O-原儿茶酰美洲茶酸(3)、美洲茶三酸(4)、2-O-咖啡酰麦珠子酸(5)、3-O-咖啡酰麦珠子酸(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酸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化合物3的完整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11.
铁篱巴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磊  张东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49-2052
目的:对铁篱巴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1),蒿属香豆素(scoparone,2),葡萄内酯(aurapten,3),佛手内酯(bergapten,4),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5),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6),花椒毒酚(xanthotoxol,7),异樱花苷(isosakuranin,8),枸桔苷(poncirin,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后,用纸片法考察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涂布法测定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油醚、三氯甲烷和水部位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达显著性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MIC值分别为0.714,0.714,0.357,0.357 g·L-1。乙酸乙酯部位对4种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综合抑菌效果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结论: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抑菌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及4个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阴干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干燥样品的指纹图谱,同时测定4个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16批蟾蜍肉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70,共匹配出10个共有峰,指认出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4个氨基酸;PCA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5%;PLS-DA得出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大于0.7,提示4个氨基酸可作为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蟾蜍肉品质的关键指标;阴干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4种方式所得蟾蜍肉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测定值分别为7.92%、4.62%~5.37%、7.89%~9.02%和4.60%~9.24%。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干燥方式对蟾蜍肉氨基酸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可为蟾蜍肉干燥方式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为改进该药材的初加工和扩大石斛药材的药用部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钗石斛叶为原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进行干燥,探讨4种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色泽、微观结构、总多糖和石斛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产品色泽保持最好,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所呈现的微观结构有所区别。金钗石斛叶经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及微波干燥后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11%,3.02%,2.81%和2.74%。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石斛碱含量则影响很小。结论:从成本方面考虑,热风干燥方式下的金钗石斛叶色泽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所需设备简单、节能、处理量大,在企业加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丁苯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的川芎不同部位中丁苯酞的含量.结果:丁苯酞在进样量0.515 2 ~5.152 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定量限为5.515 2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 1.10% (n =9);川芎不同部位丁苯酞的含量从高到低为根茎>茎>叶;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丁苯酞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川芎不同部位的丁苯酞含量不同,川芎全株宜选用晒后烘干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刺梨果总多酚为考察指标,对贵州省不同来源和不同干燥方式刺梨果的品质进行研究,为其规范化种植、干燥、储存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UV测定总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为指标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显色条件。测定26批不同来源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考察3种干燥方式对总多酚含量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系统处理和分析。结果:没食子酸在2.5~5.4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102.93%(RSD 3.3%)。26批样品中总多酚质量分数平均值10.06%,其中实验室采集自制样品平均含量为10.77%(n=22),4批市售样品均值6.14%(n=4)。60℃烘干、冷冻干燥和40℃减压干燥的样品中总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3.57%,23.96%和24.38%。结论:建立的刺梨果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提升地方标准提供参考。不同干燥方式对刺梨果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冷冻干燥和40℃减压干燥效果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17.
对龙州山橙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龙州山橙的总生物碱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scandine(1),tabersonine(2),melodinine N(3),melodinine P(4),melodinine T(5),19-epimeloscandonine(6),16-hydroxy-19 S-vindolinine(7)。化合物均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7均表现出一定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尹卫平  刘华清  高嘉屿  曹冉冉 《中草药》2016,47(14):2424-2427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皂荚干燥棘刺)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表征化合物的结构。细胞毒活性采用四甲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对肝癌(Hep G2)、肺癌(A-549)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从皂角刺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滨蒿内酯(1)、异东莨菪内酯(2)和6-氨基-7-甲氧基香豆素(3)。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命名为皂角香豆素A。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2对肺癌A549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4.47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