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神经侵犯(PNI)在Ⅱ期直肠癌中预后指导意义。方法调取19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重新读片,根据HE染色判断PNI情况,并分析其在临床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意义。结果 PNI 36(18.5%)例,PNI仅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脉管浸润(P=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活检淋巴结数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149)、活检淋巴结数(P=0.052)、脉管浸润(P=0.013)、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年龄(P=0.029)、性别(P=0.063)、肿瘤部位(P=0.063)、活检淋巴结数(P=0.028)是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活检淋巴结数(P=0.001)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是Ⅱ期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PNI可作为Ⅱ期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神经侵犯(PNI)在Ⅱ期直肠癌中预后指导意义.方法 调取19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重新读片,根据HE染色判断PNI情况,并分析其在临床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意义.结果 PNI 36(18.5%)例,PNI仅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脉管浸润(P=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活检淋巴结数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149)、活检淋巴结数(P=0.052)、脉管浸润(P=0.013)、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年龄(P=0.029)、性别(P=0.063)、肿瘤部位(P=0.063)、活检淋巴结数(P=0.028)是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活检淋巴结数(P=0.001)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是Ⅱ期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PNI可作为Ⅱ期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神经侵犯(PNI)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I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PNI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发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PNI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2.194(1.375~3.501)、3.326(2.207~5.011);生存分析提示:PNI阳性预后较差(P=0.02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神经侵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根治性子宫颈癌手术的306例早期(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诊资料。结果:①早期子宫颈癌中PNI的发生率为10.5%(32/306);②PNI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③PNI阳性组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组;④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NI及临床分期与子宫颈癌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肿瘤直径与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02);⑤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并非是影响子宫颈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154)。结论:PNI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PNI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分布与临床病理特征等相关因素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8 月—2017 年12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06 例。根 据NLR 值将患者分为高NLR 组和低NLR 组。收集患者入院第1 次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分期、远处转移、 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类型、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检出淋巴结个数、转移淋巴结个数、肿瘤最大径 及CEA 等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NLR 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女性NLR 分布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3 ~ 44 岁、45 ~ 59 岁、60 ~ 85 岁患者NLR 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BMI、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分期、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是NLR 的独立影响因素[Ol ^ R=1.790,95% CI (1.094,2.928)],高NLR 组的患病风险是低NLR 组的1.790 倍(95% CI :1.094,2.928)。结论 术前NLR 对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分期有提示作用,NLR 同时受BMI 的影响,肿瘤最大径可作为影响NLR 的独 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及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切除胃癌原发灶的2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与胃癌的细胞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胃癌手术病例72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特征:肿瘤大小(按最大直径计算)、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总结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结果72例胃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合计12例,转移率16.7%。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可以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寻找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受体-2(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2,LPAR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浸润转移的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LPAR2基因在5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LPAR2基因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AR2基因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TNM分期相关联。分化程度差、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Ⅲ或Ⅳ期肿瘤组织中LPAR2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较好、浸润较浅、无淋巴结转移、Ⅰ或Ⅱ期的肿瘤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R2基因的高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肝转移和无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确立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收治的胃癌发生肝转移和非肝转移的患者各7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胃癌肝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肝转移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P=0.003,OR=6.198)和脉管浸润(P=0.026,OR=2.571)是胃癌肝转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胃癌发生肝转移可能与肿瘤的大体类型、脉管浸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 PNI)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02年日本肿瘤协会公布的JGC-TNM分期标准),研究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胃癌神经侵犯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NI(+)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NI(-)组患者(P=0.018),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侵犯不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238)。结论胃癌神经侵犯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但不能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A2-IB1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行手术治疗的IA2-I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期、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数值,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浸润情况、宫旁转移情况等,对宫旁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8例IA2-IB1期宫颈癌患者中9例发生宫旁转移,宫旁转移率为5.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血清SCC值显著升高、肿瘤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脉管浸润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与宫旁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类型与宫旁转移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是IA2-IB1期宫颈癌宫旁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2-IB1期宫颈癌患者宫旁转移率低,肿瘤直径>2 cm、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易发生宫旁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分化程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制订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分为分化型组112例和未分化型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大体形态、色调变化、浸润深度、合并溃疡、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萎缩、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分化型组与未分化型组患者的年龄、色调变化、浸润深度、合并溃疡、淋巴结转移、血小板计数和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大体形态、脉管浸润、萎缩、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 =0.928(95% CI:0.879,0.980)]是早期胃癌未分化的保护因素(P <0.05);肿瘤色调发白[O^R =10.747(95% CI:2.325,49.686)]、浸润深度深[O^R =7.259(95% CI:2.241,23.512)]、合并溃疡[O^R =4.463(95% CI:1.201,16.589)]、淋巴结转移[O^R =9.346 (95% CI:2.144,40.732)]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4(95% CI:0.566,0.781),敏感性为67.7%(95% CI:0.486,0.833),特异性为67.0%(95% CI:0.574,0.756);合并溃疡的AUC为0.677(95% CI:0.579,0.774),敏感性为87.1%(95% CI:0.701,0.963),特异性为48.2%(95% CI: 0.387,0.579)。提示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合并溃疡可作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预测指标;年龄、色调变化、淋巴结转移无预测价值。结论 早期胃癌分化程度主要与年龄、色调变化、浸润深度、合并溃疡、淋巴结转移有关;年龄大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保护因素,肿瘤色调发白、浸润深度深、合并溃疡、淋巴结转移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合并溃疡可作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13例早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 96%(9/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及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士1.66 vs 2.13±1.75,4.81±2.30 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士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士2.01、1.98士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风险因素及预后生存情况,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T1a~T1b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脉管是否浸润将其分为脉管浸润组(24例)和脉管未浸润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风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 结果 脉管浸润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溃疡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分化程度中低分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浸润深度中T1b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2组患者的癌结节、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脉管浸润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发生脉管浸润的T1a~T1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 <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 < 0.05~P < 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