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梧州市65年来疟疾防治历程,为该市今后的疟疾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1950-2015年该市疟疾防治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该市19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 435.55/10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疟疾死亡率为0.95/10万。1979年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下降至3.61/10万, 1997年至今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人。1980年该市出现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人,自1981年起输入性疟疾病人数超过当地居民疟疾病人数;近5年87.50%(7/8)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来自东南亚国家。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仍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输入性疟疾的防治现已成为我国保持消除疟疾状态的重要任务,而提高临床医生对疟疾的诊治能力,降低疟疾的病死率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从延迟诊断、检验能力、延迟给药、抗疟疾药物使用不规范及重症疟疾综合抢救能力不足这5个导致重症疟疾病死率难以降低的原因逐一阐述,以期提高疟疾诊治水平和重症疟疾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曹县疟疾流行特征和防控策略,总结消除疟疾工作经验。方法收集、分析1953-2014年曹县疟疾 疫情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曹县疟疾发病率由1970年的13.25%降至1983年 的0.33%;1986年首次未发现疟疾报告病例,全县实现了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2006-2010年均有散在病例发生。2011- 2014年共报告3例国外输入性疟疾。结论曹县采取的综合性疟疾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具备了消除疟疾的条件。输入 性疟疾病例及其二代病例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15年WHO发布了《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疟疾疾病负担降低90%"的目标。当前,许多已经实现无疟疾状态的国家正面临着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在中国,随着消除疟疾进程的加快,输入性疟疾已成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潜在威胁和主要挑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输入性疟疾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在消除疟疾阶段和消除后有效开展输入性疟疾的风险评估、防止因输入引起的继发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大理州疟疾流行程度以及防制效果,分析疟疾疫情变化原因,为大理州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1989年、2010年在大理州采集无外出史的在校小学生疟疾虑纸血膜送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检测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将2次IFAT检测结果与其近3年疟疾疫情作对比分析。结果 1989年疟疾抗体阳性率、总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RT)、阳性GMRT分别为12.35%、10.29、20.47;2010年疟疾抗体阳性率、总GMRT、阳性GMRT分别为0.29%、10.02、20.00;2010年阳性率、总GMRT、阳性GMRT均比1989年低。1989年的近3年报告疟疾570例,其中本地感染疟疾116例;2010年的近3年报告疟疾113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结论大理州2次疟疾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当时报告的疟疾疫情一致,2010年抗体阳性率低和近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表明目前大理州疟疾流行环节基本被阻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降低边境地区的疟疾发病,防止疟疾输入。方法 按照中缅部份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试点研究方案开展工作。结果 通过与缅甸佤邦卫生部门的协作,建立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疟疾联防联控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双边疟防人员的抗疟水平;通过在边境口岸设立警示牌等宣教活动,向出入境人员宣传出境感染疟疾的风险和患了疟疾到当地卫生部门求治,提高出境人员的疟疾防护意识;通过对出境意识、发放预防药和提供蚊帐等措施,边民抵御疟疾输入的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边境疟疾联防能有效的提高两国边境地区的疟疾防控能力,减少疟疾向境内输入。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持续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出务工、经商、旅游以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输入性疟疾疫情居高不下。输入性疟疾不仅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构成严重挑战。本文就我国当前输入性疟疾疫情形势及其防控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输入性疟疾防控的关键环节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一个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疟疾控制的关键是要有适合当地具体条件的规划。为评价能否控制岛屿上的疟疾,作者在太平洋西南部疟疾高发或呈中度流行并有条件达到阻断疟疾传播的岛屿,实施了疟疾消灭规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苏州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果,为巩固苏州市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江苏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方案(2014年版)》和《江苏省市级消除疟疾评估实施细则(2015年版)》,对苏州市所辖的市(区)进行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全部通过考核后进行市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并随机抽取1个区开展消除疟疾复核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苏州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得分为98.6分;随机抽取吴江区进行复核评估,复核分数为95.8分;按照国家考核评估规定的85分达标标准,苏州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苏州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要继续做好消除后疟疾监测工作,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云南省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方法采用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在云南省选择5个点,开展疟疾监测。结果瑞丽等5个疟疾高发县市的年疟疾发病率为34.94,用抗疟药使用量推算的疟疾发病率为314.46,疫情漏报率为88.99%。中华按蚊叮人率为3.20只/人.夜,微小按蚊叮人率为2.00只/人.夜。当地村民蚊帐使用率57.28%。实验室诊断疟疾占总病例数的53.43%,乡村医生诊治的疟疾病例占总例数的61.70%,当地疟疾病人17.61%为境外感染,26.57%为复发病例。结论云南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疟疾对边境地区的防治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村医生担负着61.70%的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任务,但各级CDC提供疟疾防治方面的培训和治疗药物的供给等主要还是在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防控疟疾,应该选择适合云南流行特点的防治措施,将防治的重点进一步放到村级及流动人员出入境频繁的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11.
安徽阜阳市1952~2005年疟疾疫情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阜阳市1952~2005年疟疾流行规律,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成果,总结疟疾防治经验。结果收集1952~2005年疟疾流行状况、防治措施落实、防治效果评价等。结论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地落实,阜阳市疟疾疫情由上世纪50至80年代中期持续高发状态,并每十年一次大爆发的流行规律得到了彻底遏制,上世纪末疟疾发病率曾下降到0.1/十万以下。结论阜阳市实施的疟防措施扎实可靠,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疟疾发病又出现上升势头,应引起高度重视,疟疾控制工作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肥东地区输入疟疾的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近几年肥东县疟疾年报表、疟疾专网报告数据、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肥东县近几年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自2009年出现输入性疟疾病例,2009年、2010年输人性疟疾病例数占年疟疾发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5.29%和67....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Al Air县疟疾现状和分析疟疾输入的威胁。该县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一部分,距海湾的海岸约150km。经过疟疾防治已达到巩固期,近10年内已无当地传播的疟疾病例,但与阿曼交界的边境仍有疟疾传播。全县人口21.2万,多数是非当地民族。疟疾监测方法包括对新进入的流动人口采血检查疟原虫,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14.
金坛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 ,5 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发生两次疟疾暴发流行 ,年最高发病率达 30 % ,最高发病人数 10万。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983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 1 以下。但 1986年以后 ,因出现献血员疟疾 ,疫情出现回升 ,1987年献血员较多乡镇的疟疾发病率比全市疟疾发病率高 10倍 ,献血员疟疾病例占全市总病例的 83% ,为探讨献血员疟疾流行特点 ,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控制献血员疟疾传播 ,1988年起进行献血员疟疾控制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献血员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仁寿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仁寿县疟疾消除工作,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仁寿县1950-2016年疟疾防治的疫情数据、报表、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对仁寿县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62年仁寿县发病率达1 692.9/10万,经过5个阶段的防治,于2016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疟疾消除阶段(2010-2016年)疟疾血检人数共计108 685人次,血片复核11 525张,复检结果与原镜检结果符合率100%。媒介调查表明仁寿县以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2016-05调查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为92.10%,学生疟疾知识知晓率为92.33%。结论到2016年仁寿县疟疾,已连续保持10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了疟疾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常州市输血感染疟疾的发现与控制作回顾报告,为疟疾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1986年以1家医院为监测哨点,发现输血性疟疾并实施防控措施。结果在1月余时间内确诊输血性疟疾3例,对供血者的追踪调查提示与输血性疟疾具有一定关系。随即实施输血性疟疾的防控措施,4年后未再发生新的病例。结论常州市输血性疟疾防控措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成效显著。自2010年我国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后,迅速阻断了本地疟疾传播,2017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本地病例零报告,即将迎接WHO消除疟疾认证。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依然非常严重,我国每年仍有2 000多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输入再传播将成为下阶段我国疟疾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2021年6月我国正式通过WHO消除疟疾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不降反升,我国传疟媒介仍将长期存在,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本文对我国当前疟疾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旨在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评价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的疟防成效,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0年疟疾现症病人相关资料,评价防控管理效果。结果 2007年后输入性疟疾成为武汉市疟疾发病主体,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但疟疾年发病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降到0.2/10万以下。结论武汉市实施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管理措施后有效遏制了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