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及胸主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心脏及胸主动脉损伤患者的诊断、抢救措施、手术要点。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抢救成功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后遗症发生。4例多发伤患者死于并发症,2例胸主动脉损伤患者术中死亡。结论伤后的及时诊断、术前快速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有效的心肺复苏、避免遗漏合并伤是心脏及胸主动脉损伤获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心脏损伤36例的诊治体会,旨在提高早期诊断和抢救水平。方法:病例根据外伤史、体表伤口、临床征象进行早期诊断,部分病例结合胸部X线、测定中心静脉压和心包穿刺确立诊断。全组中24例经手术治疗,22例直接送入手术室手术,2例收入病房进行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保守治疗1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结果:本组痊愈32例,治愈率89%,死亡4例,死亡率11%。结论:心脏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快速急救。  相似文献   

3.
郭骏 《医疗装备》2022,(19):15-17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在儿童链球菌感染致心脏瓣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接收的100例链球菌感染疑似心脏瓣膜损伤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心脏彩超与心电图检查诊断链球菌感染致心脏瓣膜损伤的效能。结果 100例链球菌感染疑似心脏瓣膜损伤患儿,经病理检查确诊63例发生心脏瓣膜损伤。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心脏彩超检查诊断链球菌感染致心脏瓣膜损伤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链球菌感染致心脏瓣膜损伤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56);心脏彩超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52)。结论 相较于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诊断儿童链球菌感染致心脏瓣膜损伤的效能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损伤的救治体会,分析心脏穿透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救要点结果本组13个病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30.8%结论穿透性心脏损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只要怀疑有心脏损伤的胸部锐器伤,就应积极手术处理,直接送手术室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脏损伤的救治体会,分析心脏穿透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救要点结果本组13个病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30.8%结论穿透性心脏损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只要怀疑有心脏损伤的胸部锐器伤,就应积极手术处理,直接送手术室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31例心脏损伤病人的救治情况,探讨救治措施及影响结局的因素.方法 总结本院31例心脏损伤病例病因,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对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第一时间确立诊断的有24例,有休克、心包填塞表现者80.6%.心脏彩超、CT检查符合诊断者85.7%,但不适合于所有患者.无心包填塞症的3例患者保守治疗恢复良好;休克、心包填塞明显未及手术死亡者2例,紧急手术治疗23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3例,19例恢复良好;保守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而手术者3例,1例存活,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结论 外伤史及心包填塞是诊断心脏损伤的最直接的依据;彩超和胸部CT是发现心包积血的良好检查手段;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及心包填塞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围手术期处理直接影响到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心脏和大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收治的心脏和大血管损伤的病例,对心脏和大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讨论。方法:急诊剖胸和(或)剖腹89例;共行心脏、血管修补144例;心脏破裂立即切开心包、解除心包填塞后直接缝合修补破口;颈总动脉、腋动静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股动静脉破裂均予以缝合修补;胸廓内动脉破裂均予以结扎止血;锁骨下动脉破裂缝合修补18例,直接结扎3例,近端结扎、远端与肩胛上动脉端侧吻合术2例;肱动脉、蝈动脉破裂缝合修补46例,血管端端吻合13例,由于血管损伤重、缺损采用自体静脉移植5例,截肢6例。结果:死亡15例,死亡率6.8%,其中心脏破裂4例,颈总动脉破裂5例,腹主动脉破裂2例,下腔静脉破裂4例。结论:心脏和大血管损伤后出血迅速,救治要点是一个“快”字,即快速诊断、快速救治是前提,快速止血是重点。手术时机越早越好,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适时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方式有直接缝合修补破口、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端端或端侧吻合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收治的心脏和大血管损伤的病例,对心脏和大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讨论。方法:急诊剖胸和(或)剖腹89例;共行心脏、血管修补144例;心脏破裂立即切开心包、解除心包填塞后直接缝合修补破口;颈总动脉、腋动静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股动静脉破裂均予以缝合修补;胸廓内动脉破裂均予以结扎止血;锁骨下动脉破裂缝合修补18例,直接结扎3例,近端结扎、远端与肩胛上动脉端侧吻合术2例;肱动脉、蝈动脉破裂缝合修补46例,血管端端吻合13例,由于血管损伤重、缺损采用自体静脉移植5例,截肢6例。结果:死亡15例,死亡率6-8%,其中心脏破裂4例,颈总动脉破裂5例,腹主动脉破裂2例,下腔静脉破裂4例。结论:心脏和大血管损伤后出血迅速,救治要点是一个“快”字,即快速诊断、快速救治是前提,快速止血是重点。手术时机越早越好,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适时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方式有直接缝合修补破口、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端端或端侧吻合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脏急性期损伤的研究。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心内膜标测及消融,并通过RFCA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射频电流对心脏的损伤作用和RFCA前后肌钙蛋白和SOD、内皮素的变化来研究RFCA对心脏的急性期损伤。结果 3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均行RFCA术,全部获成功,总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RFCA术后LF及H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房早、室早在RFCA术前、后无明显差异,心脏收缩功能术前后无明显变化,SOD、内皮素术后明显高于术前。结论 RFCA是一种疗效优、副作用少、可根治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RFCA确对心脏急性期有损伤,但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10.
桂凯 《健康大视野》2007,15(1):70-70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各种不同程度胰腺损伤的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救治的25例胰腺损伤诊治治疗。结果本组25例术前诊断明确者8例,对不同程度损伤分别进行清创、引流和Roux—en—Y吻合,实施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7例。并发胰瘘4例。结论早期诊断有困难,治疗价值极大,损伤程度不同,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5例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及大血管损伤是胸部外伤中的危重急症 ,伤员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脏压塞综合征或休克。若不及时抢救 ,伤员在短时间内会危及生命 ,迅速死亡。本院心胸外科近 5年来救治了 2 5例心脏及大血管损伤伤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17例 ,女性 8例 ,年龄 14~ 6 3岁 ,刀刺伤 2 0例 ,枪伤 2例 ,3例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穿破心房壁 ,左心室损伤 4例 ,右心室损伤 6例 ,右房损伤 4例 ,肺动脉主干损伤 6例 ,左上肺静脉损伤 2例。入院时2 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 ,其中 16例血压测不到 ,10例合并有血气胸。2 结果紧急手术 2 1例 ,择期手术 4例 ,术中…  相似文献   

12.
闭合性胰腺损伤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5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46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性挫伤5例,挫裂伤20例,横断伤15例,胰头毁损伤6例,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损伤3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头切除术1例,远端胰切除术10例,近端胰缝合、远端胰空肠吻合术4例,胰空肠双吻合术2例,胰修补术17例,单纯引流术6例。结果本组死亡2例。术后发生胰瘘5例,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1年后行瘘管胃内植入术后痊愈。结论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术前诊断十分困难,剖腹探查仍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胰腺损伤的治疗应结合胰腺损伤情况选择简单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类型及诊疗措施,为防范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11例临床资料。结果7年间本院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11例,占同期手术者0.27‰。损伤多发生盆腔粘连、肿瘤累及压迫以及术中解剖关系不清者。9例术中诊断,术中修补,愈合好,2例术后诊断行二次手术修补。结论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关系,仔细甄别变异组织,可有效防范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术中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魏会林 《现代保健》2010,(10):128-12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诊断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期降低颅脑损伤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54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诊断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CT诊断正确151例,漏诊3例,漏诊率为1.9%。结论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要仔细分析,以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5267例普胸手术中109例致命性大出血的外科处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总结普胸外科手术中致命性大出血处理的经验与教训。结果表明,大血管损伤78例,占71.6%,心脏损伤31例,占28.4%围手术期死亡5例,死亡率4.7%;出院104例,占95.3%。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7月至2002年6月,本院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92例,未发生1例胆道损伤,经回顾性分析。本认为对手术困难估计不足和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视野欠清晰,技术与人为因素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胆道损伤诊断时间包括术中及时诊断,术后数日内诊断,术后再入院诊断,治疗的方法依据胆道损伤的部位及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实施CT检查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据手术病理诊断显示,7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半月板损伤19例、腔内积液18例、骨质改变18例、韧带损伤15例。1.5T磁共振成像的总检出率为90.00%,高于CT检查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3,P<0.05)。结论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将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膝关节病理变化反映出来,还可以观察损伤部位,评估病变程度,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从而为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肌钙蛋白检测对风湿病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与风湿性疾病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固相层析法定性检测241例风湿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7例,干燥综合征(SS)组3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组18例,多发性肌炎(PM)组11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72例,强直性脊柱炎(AS)组42例的TnI、TnT,且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阳性率还与CK-MB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除AS组外,各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均较CK—MB阳性率高,其中SLE、SSC、RA组有显著性差异。同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对比没有差异,对照组三项检测全部正常。结论 血清TnI、TnT检测可作为判断风湿病心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起到早期心肌损伤的预警作用.以便及早给予保护心脏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鹤 《健康大视野》2007,15(5):72-7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12例,死亡1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成功治愈的关键因素。按损伤类型及十二指肠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与关节镜诊断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4月—2012年8月138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中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28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关节镜手术的记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MRI诊断Ⅰ级损伤6例,经关节镜诊断1例为Ⅱ级损伤,其余均无明显的损伤;经MRI显示Ⅱ级损伤10例中经关节镜诊断为8例Ⅱ级损伤,其余为Ⅲ级损伤;经MRI诊断为Ⅲ级损伤的12例经关节镜诊断10例为Ⅲ级损伤,2例为Ⅱ级损伤。结论 MRI检查与关节镜诊断相互补充对治疗半月板损伤能达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