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肝病患者220例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透明质酸(HA)、尿素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测定分析,找出有助于慢性肝纤维化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220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CIV、PCⅢ的含量。结果HA、LN、CIV、PCⅢ的含量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结论血清HA、LN、CIV、PCⅢ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表1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期与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的关系 (%)状态S1S2S3S4HBeAg阳性852(23/27)72.7(24/33)63.3(19/30)50.0(12/24)抗-HBe阳性11.1(3/27)21.1(7/33)26.7(8/30)37.5(9/24)△HBeAg和抗-HBe阴性3.7(1/27)6.1(2/33)10(3/30)12.5(3/24) 注:S3、S4分别与S1HBeAg阳性(率)比较χ2=5249~7306,P<005,P<00… 相似文献
3.
蔡利超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12):903-904,927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四项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80例,将其设定为乙肝组,并取同时期在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乙肝组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AST/ALT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肝功能指标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肝纤四项指标与肝功能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或肝功能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HCV抗原表达进行了标记和分析,同时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BV、HC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rs=0.32,P=0.001);HBsAg和HCV抗原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HBsAg主要在癌旁组织表达(79%),高于癌组织(23%);而HCV抗原在癌组织(15%)与癌旁组织表达(23%)水平相当.结论有病毒感染背景的肝癌组织,其纤维化程度高于无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原因,长期的病毒血症会加速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临床应用尚难以广泛开展。此文对肝组织学活检、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多参数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并统计分析两者问的相关性。依血清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rid、≥10^5拷贝/ml2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DNA与HA、PCII、IV—C、LN间呈直线相关(r=0.537,P=0.033;r=0.764,P=0.002;r=1.120,P=0.001;r=1.014,P=0.001),2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有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高,肝纤维化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并评估血清HMGB1水平在乙肝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6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患者按照病理组织学评分分成三组,即无纤维化组(S0)、低纤维化组(S1~S2)及高纤维化组(S3~S4)。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MGB、ALT水平及HBVDNA滴度,并分析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ALT、HBV-DNA及肝脏纤维化间的关系。结果低纤维化组及高纤维化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无纤维化组,而低纤维化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高纤维化组,且血清HMGB1水平是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示血清HMGB1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cut off值为68 pg/ml,特异性为79%,敏感性为55%。结论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乙肝脏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指标检测用于诊断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分析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并评定慢性肝脏疾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93.75%)明显高于纤维化指标检测(67.50%)和肝功能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7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479 0,P=0.000 2)。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型前胶原(PCⅢNP)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指标检测用于诊断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21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ChE、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者血清ChE、TGF-β1、HA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并且,随着肝脏纤维化的进展,血清HA、TGF-β1含量逐渐增高(P<0.05),血清ChE含量逐渐降低(P<0.05).血清ChE、TGF-β1水平分别与HA呈显著相关性(r=-0.642、0.417,P<0.05).结论 血清ChE、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甘泰康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 ( 0 5ml/鼠 )建立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 ,干预组造模同时给予甘泰康 ( 0 2 7g/kg·bw)灌胃 ,7周后采血 ,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III型前胶原 (PCIII)含量 ;取肝组织 ,常规切片 ,Masson、James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 ,病理图像系统半定量分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 甘泰康可有效对抗猪血清所致大鼠血清HA、LN、PCIII含量升高 ,有效对抗猪血清所致大鼠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生。结论 甘泰康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采用高糖高脂喂养新西兰兔,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饮食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2组,10只饲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10只饲以高糖高脂饲料为模型组,每月末抽取空腹血样,测血糖和甘油三酯(TG)水平。5个月后取肝脏,测定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和VG染色观察肝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月后即出现高TG血症,3月后出现血糖升高,肝组织Hyp含量增加,并出现脂肪变性,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肝组织Ⅳ型胶原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高糖高脂饲料对新西兰兔具有肝毒性,可促进TGF-β1的表达,增加Ⅳ型胶原的合成而诱导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94例CHB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A组,73例)和未合并NAFLD组(B组,121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PCⅢ、CI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NAFLD影响CHB患者肝功能恢复和肝纤维化进展,也降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最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软肝纤消汤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造大鼠肝纤维化的模型,观察中药软肝纤消汤预防组和治疗组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P)、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对大鼠肝、脾指数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中药软肝纤消汤预防组ALT、GGP、LDH、A/G、肝脾指数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软肝纤消汤对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肝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P<0.05)。中药软肝纤消汤治疗组血清中AST、BUN、脾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软肝纤消汤对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肝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中药软肝纤消汤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1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包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临床类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的IL-18,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HBV-DNA,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共168名受试者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肝炎肝硬化(HLC)、慢性重型肝炎(SH)、原发性肝癌(HCC)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18(pg/m1),检测结果分别为:175·9±55·9、240·0±119·8、265·1±103·3、819·1±334·3、472·8±217·2和147·7±60·8。除AsC外,其他各组患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其SH组最高。CH、HLC组患者IL-18与ALT、TBil、HA、HPCIII呈正相关(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肝脏炎性损伤过程,在清除HBV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肝脏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及PLT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数量(PLT)的相关性。方法对慢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和PLT测定的同时,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然后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指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成正相关,与白蛋白(ALB)和PLT呈负相关;在肝炎分型各组中,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增大,HA的值明显增大(P〈0.05),LN、PCⅢ、CⅣ变化不明显;随着PLT值的增大,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除了LN,HA、PCⅢ、CⅣ三项的血清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HA与肝功能各指标及PLT的相关性最好,是反映肝纤维化最好的指标之一,综合考虑HA等相关肝纤和肝功能指标及PLT是诊断肝纤维化有效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拟出国人员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拟出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拟出国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3310份血清样本中1946份为全阴性,占检测总数58.79%;1364份为HBVM5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21%.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拟出国的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总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提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接种对成人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 )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 )和BE( )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 )、ADE( )和BDE( ),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