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晓华 《光明中医》2014,(10):2156-2157
1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在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中位居第一和第二,全球冠心病的死亡数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达到1100万,脑猝死的死亡人数可达770万,并每年可达100万人致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由此可见,在近20年内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病死率正在处于上升阶段,据统计1991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人群死因的25%,而到2000年则已上升到33%。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将进一步上升。因此,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耿贤华  彭越  彭建中 《光明中医》2022,(22):4158-4161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痰瘀互结阻于血脉是心脑血管的主要原因,而元气不足和津液涩滞又是导致痰瘀互结血脉的关键因素。治疗痰瘀互结型心脑血管疾病,消痰瘀之结是主要方法,但忽略元气、津液则效果不佳。通过分析元气、津液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属本虚标实,元气不足是根源,痰瘀阻脉是关键。确立以“祛邪通络,升清降浊”为指导治则,以“温化痰浊,补元通脉”为治疗大法,总结出丹桂通脉方,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丹桂通脉方化痰浊,通血脉,利三焦,补元气,通过加减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其的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其中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危险更大。中药何首乌中含有的卵磷脂、大黄酚、蒽醌衍生物等多种物质,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升高,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吸收,防止胆固醇在组织中沉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本文阐述了何首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分析了首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丹参的文献资料,概述了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丹参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抑制VEGF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以便以后对丹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我国心脑血管总患病人数为2.9亿,每年因心脑血管死亡人数占总死亡者的41%,居死亡原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冠心病,而冠心病发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突然破裂以及继发性血栓的形成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的活化在这其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而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全球人口死亡的1/3,动脉硬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通过对这些人群生活方式及药物等的干预,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大动脉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当今人类的生命健康,尽管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依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而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大有关联,尤其是T淋巴细胞驱动的适应性免疫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斑块不稳定性有关。因此本文认为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免疫组库多样性测序也有望成为心脑血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数据信息,可应用于心脑血管患者的早期诊断,风险分层,用药指导,预后评估,也有助于对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更科学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从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病名入手,从因虚致实,痰瘀互结,毒损络脉,血脉痹阻几个方面浅谈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西医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入手浅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并对二者进行对照,为心脑合病异病同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循证医学证实他汀类药物能调节血脂,减少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有消退作用[1],可减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某区级医院2007年—2009年口服调脂药的使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聚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聚集体的形成的分子机制、诱使斑块破裂的机理、影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敲除等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中应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方法:选取2022年3—6月100名医务人员在医院进行中医药在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中的问题调查。分析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临床应用主要问题所在。结果:中医药在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中的问题主要分别为,缺乏成熟的中医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模式占比35%、“家庭-社区-医院”防控体系不健全占25%、缺乏统一且科学合理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远期效果评价体系占17%、居民健康信息档案不全占12%、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不规范占8%、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价格体系不完善占3%。结论: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政府为主导,制定及落实中医药慢病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中医药慢病管理环节,制定标准化的中医药服务价格体系,扩大人才培养。同时以城镇三级中医院为主体,打造中医药慢病管理医联体,将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技术及中医药服务逐级下沉到基层,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通过对AS的控制和治疗,我们可以间接地减少或者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主要从肝主疏泄的角度分析AS的产生,并且通过综述从古到今的"从肝论治"的理法方药,论证了调肝对AS及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2011年7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它通过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而预防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疚病的发生.本文阐述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结果,探讨了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  相似文献   

17.
陈建强 《中医杂志》2012,53(12):1058-1059
高脂血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脂血症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降脂通络软胶囊是目前临床上常用降脂的中药,笔者采用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7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简称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因此治疗高血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的总危险,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聚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聚集体的形成的分子机制、诱使斑块破裂的机理、影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敲除等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检测,研究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