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康唑合成路线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康唑(1),化学名为2-(2,4-二氟苯基)-1,3-双(1H-1,2,4-三唑-基)-2-丙醇,为美国辉瑞公司开发上市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深部感染有显著疗效,抗菌作用强于酮康唑,且安全性好。本品适用于癌症、艾滋病等免疫缺陷、器官移植、糖尿病等患者的各种真菌感染,目  相似文献   

2.
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增加,促进了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发展,1980年Pfizer 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化学名称为2—(2,4—二氟苯基)—1—3—双(1H—1,2,4—三唑基)丙醇—2,分子量为306.3,它具有许多  相似文献   

3.
艾氟康唑     
<正>艾氟康唑(efinaconazole)是首个外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由加拿大DOW制药公司研发,2014年6月6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Jublia。该药为质量分数10%的溶液,局部涂用,主要用于治疗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手、足藓(即灰指甲)。艾氟康唑的中文化学名称:(2R,3R)-2-(2,4-二氟苯基)-3-(4-亚甲基哌啶-1-基)-1-(1H-1,2,4-三唑-1-基)-2-  相似文献   

4.
氟康唑是一类新的双三唑抗真菌药,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及较低的毒性等优点。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生物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动物体内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氟康唑在体内分布广泛,对多种系统真菌感染有效,易于渗入脑脊液。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作一概述。1 口咽部、食管和口腔念珠菌病 在一次随机双盲研究中,De Wits等对口服50mg/d氟康唑和200mg/d酮康唑治疗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病人的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效果和耐受性进行了比较,结果用氟康唑治疗的所有感染发作均达到临床治愈。用酮康唑治疗的16次发作中12  相似文献   

5.
1- [2 - ( 2 ,4-二氟苯基 ) - 2 ,3-环氧丙基 ]- 1 H- 1 ,2 ,4-三唑甲烷磺酸盐 ( 1 )是合成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关键中间体。文献 [1]以间二氟苯 ( 2 )为原料 ,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 α-氯 - 2 ,4-二氟苯乙酮 ( 3) ,3在甲苯中与三唑反应生成 2 ,4-二氟 - α- ( 1 H- 1 ,2 ,4-三唑 - 1 -基 )苯乙酮 ( 4 ) ,4与 ylid试剂碘化三甲基硫盐反应形成环氧化物 ,再与甲磺酸成盐得到 1。此法第 2步和第 3步收率均很低 ,分别为 8.7%和2 1 .84% ,成品生产成本较高。本文参照文献 [2 ]的相转移催化三唑烷基化方法 ,以 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 ,K2 CO3 为…  相似文献   

6.
氟康唑与硝酸咪康唑随机对照治疗真菌感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康唑(fluconazole)为双三唑类抗真菌感染新药,具有抗菌谱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1].为评价氟康唑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分组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以硝酸咪康唑(miconazole nitrate)为对照药,治疗各类深部真菌感染6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智珍 《中国医药指南》2004,2(12):1013-1013
氟康唑是一种双三唑类抗真菌药,广泛用于各种深部真菌感染,近年来,对浅部真菌感染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所在的皮肤性病门诊于2000年3月-2002年5月,应用口服氟康唑片(均青)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55例,获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品为氟康唑衍生物.属三唑类抗真菌药。三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甾醇的合成,后者是真菌浆膜的必需组成部分;本品可杀死曲霉菌,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有极好的抗菌活性.对病原性酵母菌的抗菌活性高于氟康唑。 本品口服后迅速吸收,血浆达峰时间为1-2小时.生物利用度高达96%.食物可影响本品的吸收,因此应在进食后1-2小时服用。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代谢产物经尿液排泄,尿中原形药物低于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及评价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8∶ 1配比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及其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拟找出头孢哌酮钠与三唑巴坦钠的最佳配比 ,为进一步开发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 (包括产 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酶 ESBL s菌株 )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产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及单用头孢哌酮对 8种标准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 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比较小鼠一次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 (4∶ 1)的急性毒性。结果 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和 8∶ 1配伍均可比单用头孢哌酮对产酶耐药菌株的 MIC50 降低 1/ 2~ 1/ 6 4 ,其中 1∶ 1、2∶ 1、4∶ 1的体外抗菌活力基本相同 ,略强于 8∶ 1。4∶ 1配伍体外活性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相当。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 (4∶ 1)比单用头孢哌酮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康唑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中国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氟康唑试验药和对照药各300mg,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中氟康唑浓度。结果:健康志愿者口服300mg三维康和穗轮氟康唑后,Cmax分别为(7.53±O.93)mg@·L-1和(7.53±O.99)mg·L-1;Tmax分别为(1.3±0.7)h和(1.2±0.6)h;AUC。,分别为(252.89±33.05)mg·(h·L)-1和(250.72±31.35)mg·(h·L)-1;T1/2分别为(30.84±4.08)h和(31.62±5.02)h。各参数经统计学双单侧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康唑两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相对生物利度为(99,6±19.8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方法根据靶酶活性位点的空腔大小、各种力场和关键残基分布,设计并合成了19个1-(1,2,4-三唑-1H -1-基)-2-(2,4-二氟苯基)-3-(4-取代苄基-1-哌嗪基)-2-丙醇类化合物,测定了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所有化合物对8种致病真菌均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对深部真菌的活性明显优于浅部真菌。结论绝大部分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明显高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其中化合物VIII-1,10,12,17具有广谱、高活性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3-取代三唑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烷氧基苯基哌嗪-2-丙醇和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取代硫醚-2-丙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方法以间二氟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得到中间体环氧化物甲烷磺酸盐,再与各种烷氧基苯基哌嗪和取代硫醇开环得到目标化合物,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共合成12个(其中11个为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NMR和IR确证结构,其中4个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强于对照品氟康唑和酮康唑.结论含烷氧苯基哌嗪侧链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日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头孢哌酮浓度,考察头孢哌酮在家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比较与三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及单组分头孢哌酮的动力学差异.方法6只健康家犬,单剂量iv头孢哌酮1.6g和注射用复方制剂头孢哌酮/三唑巴坦(2g,头孢哌酮三唑巴坦=41)后,测定头孢哌酮的血药浓度变化,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单剂量iv头孢哌酮及三唑巴坦复方制剂后的头孢哌酮在体内的处置都符合二室模型.血中头孢哌酮的AUC0→∞分别为(486.17±117.98)和(469.74±71.49)mg@h/L,t1/2β分别为(0.96士0.13)和(0.85士0.17)h.对上述参数经方差分析后,用双单侧t检验法和配对t检验、[1~2a]置信区间法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单剂量iv头孢哌酮及含三唑巴坦复方制剂后头孢哌酮AUC00→∞、t1/2β、CL、V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AUC0→∞为指标,两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4.
伏立康唑合成路线图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1),化学名为(2R,3S)-2-(2,4-二氟苯基)-3-(5-氟嘧啶-4-基)-1-(1H-1,2,4-三唑-1-基)-2-丁醇,是由美国Pfizer公司研发的广谱抗真菌药,2002年8月首次在美国上市,商品名Vfend.本品可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以及由耐氟康唑的念珠菌、足放线菌属(Sced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和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等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1].  相似文献   

15.
氟康唑是一种可服、具较广抑菌谱而毒副反应较低的新型抗真菌三唑类药物,已在世界各国广泛用于临床.90年代我国开始合成,目前已有氟康唑一系列制剂.今就氟康唑注射液作体内药效学研究,并以酮康唑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的临床药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概述为适应临床抗深部真菌感染的需要,抗深部真菌药逐渐向低毒、广谱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如通过改进两性霉素B的剂型而研制出3种脂质型制剂,减少了肾毒性和发热等即刻反应。在筛选新的化学结构寻求新靶点方面开发出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在优化氟康唑等化学结构,研制出第二代三唑类伏立康唑和开发β-环糊精包合型新制剂等两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就(见表1)。本文仅对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的临床药学进展进行简介。2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概况唑类(吡咯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按其…  相似文献   

17.
新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方法根据靶酶活性位点的空间特征、各种力场和关键残基分布,设计并合成了21个1-(1,2,4-三唑-1H -1-基)-2-(2,4-二氟苯基)-3-(4-取代-1-哌嗪基)-2-丙醇类化合物,并测定了体外抑菌活性。结果体外抑菌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8种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抗真菌活性,对深部真菌的活性明显优于浅部真菌。在哌嗪的各种取代基中,苯基和杂环取代的抗真菌活性明显优于苯甲酰基取代。结论有多个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明显高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其中化合物VIII-1,4,5和IX-3具有广谱、高活性的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新药 ,由美国辉瑞公司开发 ,已在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上市。临床上广泛用于眼部、肾移植术后及各种深部真菌感染。氟康唑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氟康唑葡萄注射液中氟康唑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1 仪器与试药美国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5 10泵 ,4 86紫外检测器 ) ,安捷伦As10 0自动进样器 ,Anastar色谱工作站。氟康唑对照品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甲醇 (优级纯 ,北京化工厂 ) ,水 (重蒸去离子水 ) ,氟康唑葡萄糖注射液 (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批…  相似文献   

19.
氟康唑(FLUCONAZOLE)是一种新型抗真菌药。最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该药口服和静注用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和各种念珠菌病。化学结构与作用机理:氟康唑是一种双一三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断细胞膜上的重要物质—麦角甾醇的合成。活性:动物试验发现,该药在体内对多种全身性真菌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包括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对产酶菌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各种配比的抗菌活性及评价其合理性,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的1个最小致死量(MLD)菌液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感染1h后给被感染小鼠注射0.2ml不同浓度的抗菌药液(每种药物配比5组,每组10只小鼠),观察和记录感染鼠死亡率(共7d)。ED50值、ED95值、ED5095%可信限及各药ED50值的t检验结果P值均用NDST软件程序的Bliss法计算统计。比较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4:1和8:1)配比对实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及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产酶菌(MSSA)感染小鼠所致败血症的治疗作用。结果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配比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的2.32~3.29和1.81~3.35倍(P<0.01)。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2:1和4:1)配比对实验的产酶MSSA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8:1)及单剂,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头孢呋辛单剂1.56~3.33和2.24~4.03倍(P<0.01,0.010.05)。结论在所有实验药中,头孢呋辛/三唑巴坦(1:1和2:1)对实验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酶MSSA菌株感染小鼠败血症治疗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呋辛/三唑巴坦(4:1和8:1)及头孢呋辛单剂;与1:1的比例相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配比抗菌作用相似并可减少三唑巴坦用药量,降低用药费用及用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率。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呋辛/三唑巴坦(2:1)合剂为最佳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