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勇  李晓龙 《中原医刊》2011,(21):105-10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观察组),与同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对照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8.3%)。观察组再通47例,再通率为78.3%;对照组再通11例,再通率18.3%。观察组病死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行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崔国旺 《大家健康》2016,(11):63-64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结合该院2014年4~11月间入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案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对患者选择急诊溶栓与院内溶栓两种方式,其中35例患者发病突然采用急诊溶栓治疗设为观察组,37例患者入院后基本并且能够得到控制,采取院内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有所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1.43%(32/3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8%(29/37),可见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第一时间采用急诊溶栓,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同时,急诊溶栓能够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栓后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对照组直接给予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再通率、治疗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以及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RA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栓后介入性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可靠,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溶栓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CRP水平的不同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溶栓治疗后观察血管再通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栓治疗后180min两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CRP升高组为60.71%。CRP正常组为80.77%(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6h内CRP水平高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更低,且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大。  相似文献   

7.
李启荣 《广西医学》2002,24(8):1186-1188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2例AMI患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9.37%和14.55%(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链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同时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和非致死性再梗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梗死复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临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患者(RA)20例为观察组,溶栓后未心率失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冠脉再通时间、CK-MB 峰值时间和 CK 峰值出现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有(P <0.05)。结论:加强该部分患者的监护,及时给予复率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溶栓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汉儒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18-14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痛2h缓解率、ST-T段2h回降>50%率、12h内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次AMI患者211例,12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5例溶栓患者4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0.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 3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d,直接PCI组为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充分、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有效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与静脉溶栓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及缺血心肌,更好地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与替罗非班联合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诺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6例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23.91%,死亡率为13.04%;观察组46例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39.13%,死亡率为4.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诺肝素与替罗非班联合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对照组32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与对照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替普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情况,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向智铨 《重庆医学》2006,35(10):939-940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时是否给予溶栓、不同溶栓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2h)、B组(2~12h)和C组(未溶栓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3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45.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死亡率分别为0%、20%、35.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晚期溶栓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晚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及心电图ST段改变,发病时间为6-12h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病例分别为68例。观察1个月内梗死血管再通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分别为69.12%,7.4%,对照组再通率、死亡率分别为29.41%,11.8%,两组血管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晚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药物溶栓治疗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梗死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梗死再发率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3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比较。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相关冠脉再通率为56.3%;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相关冠脉再通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5,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首发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相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AMI48例,其中大剂量组28例,小剂量组20例,两组均应用阿斯匹林及肝素。结果:大剂量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4%,小剂量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30%,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小剂量两组的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10%,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出血者程度轻,无出血引起死亡者。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纽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