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不同产地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阮桂平  贾薇  曾元儿 《中成药》2006,28(6):824-825
目的:建立鱼腥草药材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以保证药材质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结果:甲基正壬酮在0.036 1~0.084 2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1.4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鱼腥草药材中甲基正壬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DB-5(0.25mm×30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40℃,质谱接口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00℃,选择离子检测,选取离子为57,58,170,198。结果:甲基正壬酮进样量在5.5~110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1.8%。结论:建立的GC-MS选择离子检测内标定量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供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气相色谱内外标法测定鱼腥草含量比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结果:甲基正壬酮在24~366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99.61%。结论:气相色谱外标法甲基正壬酮的测定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鱼腥草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或注射鱼腥草挥发油与甲基正壬酮后血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验证“网通性”假说,为揭示中药多成分的代谢规律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挥发油、大鼠口服或注射鱼腥草挥发油与甲基正壬酮后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比较2种药物、2种给药方式代谢产物的异同.结果:原鱼腥草挥发油共45种成分,大鼠口服鱼腥草挥发油与甲基正壬酮后血液中分别出现了53,69种代谢产物,大鼠注射鱼腥草挥发油与甲基正壬酮后,血液中分别出现了52,42种代谢产物;单成分与多成分给药,口服与注射给药,均产生了相同相似的代谢产物,α-蒎烯、β-月桂烯为各组共有的代谢产物,其中鱼腥草挥发油口服与注射血样出现共有代谢产物18,13个,分别占34%,25%;甲基正壬酮口服与注射血样出现共有代谢产物17,15个,占24.6%,35.7%,平均为29.8%,近1/3的代谢产物为共同代谢产物.结论:鱼腥草挥发油及甲基正壬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存在网通性,中药各成分之间的代谢与原药材成分代谢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挥发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瑜  肖学凤  毛学建 《中草药》2007,38(4):524-527
目的以甲基正壬酮为指标,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参数,确定其药动学模型。方法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家兔血浆中的血药浓度,采用SPB-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90℃,以10℃/min升至19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温度300℃,进样量5.0μL,无分流进样,溶剂为正己烷;载气为氮气,柱头压55.2kPa,内标物正十五烷;并运用3P97程序对甲基正壬酮的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拟合。结果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血药浓度的方法,甲基正壬酮在0.04~6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870);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本实验为鱼腥草药材的合理用药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动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含量的方法,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器在样品瓶顶空吸附样品,对鱼腥草注射液样品进行提取,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高温下解吸附,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甲基正壬酮.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高纯氮(纯度≥99.999%);柱温130℃;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00℃;流速1.0mL·min-1.结果:甲基正壬酮在1.07~25.91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2.24%.含量测定结果与水蒸气蒸馏法(SD)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取代SD-GC法用于鱼腥草注射液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令上  斯金平  周慧  诸燕  蓝云龙 《中草药》2008,39(6):922-925
目的 揭示全国主产区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3个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并分析形态特征、地理位置、生长性状与甲基正壬酮的关系.结果 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存在显著差异,与纬度呈正相关,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和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鱼腥草种质资源甲基正壬酮的量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选择新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在纬度高、生长快的种源中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毛支清口服液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Rtx-1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 m,0.25μm),FID检测器,柱温80℃(2 min),以10℃.min-1升至220℃,再以20℃.min-1升至270℃;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80℃,进样量1μL,分流比30∶1,载气为氮气,柱流量1.13 mL.min-1,空气流量400 mL.min-1;氢气流量40 mL.min-1。结果:甲基正壬酮进样浓度为0.032 1~0.641 6 g.L-1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0×106X-19 844(r=0.999 8),平均回收率97.76%,RSD 1.82%。结论: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毛支清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烧伤软膏中甲基正壬酮和冰片。方法 Agilent 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FID检测器,柱温采取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1μL,不分流,载气为氮气,柱体积流量1.0 m L/min,空气体积流量450 m L/min,氢气体积流量40 m L/min。结果 2组分的分离度和线性关系良好,甲基正壬酮、冰片线性范围分别为4.652~116.3μg/m L(r=0.999 9)、0.2098~5.246 mg/m 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SD=1.7%)、98.3%(RSD=1.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烧伤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提取动力学参数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鱼腥草挥发油提取动力学参数及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对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残差法估算初始值,SPSS13.0进行曲线拟合,EXEL进行计算.结果:得出开放体系提取动力学e的指数项解析式为Q3=78.80-1.791×104e-1.42t+3.461×104e-1.50t-1.748×104e-1.59t的及各参数K、k1'、k2'、K3、ρ1、ρ2、w0、P分别为2.0157×10-2 min-1、5.5187×10-2 min-1、0.4952 min-1、3.8944×10-2 min-1、0.2950、0.742、0.059%、65.89%.结论: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符合已建立的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可以用来科学、自动地控制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银线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组成。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银线草地上部分和根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银线草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75种成分,占总峰面积含量的99.4%。从银线草根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57种成分,占总峰面积含量的99.6%。结论:银线草地上部分和根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及含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也存在一些相似性,银线草地上部分和根的挥发油组成大部分为萜烯类和萜醇类,其中地上部分含量最高的为环氧丁香烯(8.49%),根中含量最高的为莪术呋喃烯(27.37%)。  相似文献   

12.
大黄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丙生  陈华圣 《中药材》1997,20(2):85-88
大黄挥发油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以其乳剂灌胃或直接鼻嗅挥发油,均能显著增强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及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并能提高小鼠尾静脉注射碳粒廓清的速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鼻嗅给药尚能促进小鼠抗SRBC溶血素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首次分析了银合欢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果: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0个峰,共鉴定了其中的26种成分。结论:银合欢叶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为植物醇、棕榈酸、6,10-二甲基-5,9-十-碳二烯-2-酮、二十八烷、壬醛、二十二烷、15-二十四碳烯酸甲酯等。化合物类型以烷、醇、酮、醛为主。  相似文献   

14.
肉桂G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肉桂挥发油G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肉桂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方法采用GC法对广东、广西不同产地以及基地栽培肉桂的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11个主要共有峰。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CrosslinkedMehylsiloxame,30m×0.321mm×0.25μm);柱温:100℃,以20℃.min-1升至140℃,再以2℃.min-1升至200℃;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300℃;流速为0.4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GC法建立肉桂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特征明显,可用作肉桂挥发油质量控制和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虹  王元书  刘爱芹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43-2344
目的分析直立白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质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直立白薇挥发油中分离得到25个峰,鉴定了其中20个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96.14%。结论直立白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化合物(75.74%),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正十六烷酸(47.76%)。  相似文献   

16.
肾宝片中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臻  赵陆华  屠颖  梅玲华 《中国天然药物》2005,3(3):158-161,i002
目的:采用GC色谱法建立肾宝片中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探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油指纹图谱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GC-MS对复方肾宝片中挥发油进行鉴别。结果:挥发油GC指纹图谱共检出12个特征峰,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可作为控制该制剂中挥发油内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鲜卑花属植物叶炮制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方法将鲜卑花属植物叶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后用,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476%。结论炮制后鲜卑花属植物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及药用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8.
广藿香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晓玲  冯毅凡  罗集鹏 《中药材》2004,27(12):903-908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用于广藿香的品质控制及产地鉴别.方法:采用GC法对高要、石牌、吴川、遂溪、雷州及海南万年产广藿香挥发油进行GC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分析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广藿香的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其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以11个共有峰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特有的指纹图谱,以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的指标参数,建立了可用于广藿香道地性鉴别及品质评价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