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与cfu(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的研究,探讨PMNS代表的先天免疫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第2、7、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PMNS和cfu计数。对照组为正常小鼠。结果:无论是1次感染还是2次感染的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PMNS(在白细胞中的比例)和cfu计数均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对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的小鼠,其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PMNS和cfu计数比接受1次感染小鼠的含量均增高,而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均高于血液。对照组阴道灌洗液PMNS和cfu计数均未检测到,血液中的含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PMNS在对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2次感染,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说明PMNS所代表的先天免疫在宿主防御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阴道组织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激素化+阴道灌洗白假丝酵母菌菌液,构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和制霉菌素组.干预10天,在接菌后的4d、7d、14d观察小鼠阴道组织中TGF-β1、IL-2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小鼠阴道组织中的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I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经过阴道灌洗,小檗碱高剂量组、制霉菌素组阴道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下调、IL-2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P<0.05);与制霉菌素组比较,小檗碱高剂量阴道组织中TGF-β1、IL-2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檗碱可以调节阴道局部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局部免疫特点,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 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妊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妊娠VVC,50例)、单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单纯VVC,55例)、正常对照组(35例),经显微镜镜检初步筛选,留取阴道灌洗液,离心后分离上清液、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成分.用ELISA法测定IgE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免疫标志CD4、CD 8. 结果 IgE水平妊娠VVC组为(1.903±0.274)g/L,单纯VVC组为(2.032±0.289)g/L,正常对照组为(1.347±0.287)g/L,妊娠VVC组与单纯WC组和对照组比较,单纯VVC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VVC组CD 4+细胞数、CD 4/CD 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 8+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参与妊娠期VVC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阴道乳酸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情况。方法:对1398例门诊已婚就诊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白细胞的调查。结果: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有980例,其中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3.57和20.30,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占70.10,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有418例,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只占29.89。结论: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妇女患阴道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对女性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而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宿主的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研究深入,对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及机体对阴道局部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反应,特别是机体和阴道局部对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近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对女性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而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宿主的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研究深入,对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及机体对阴道局部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反应,特别是机体和阴道局部对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近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诊断和治疗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疾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治愈后予以巩固治疗,巩固治疗采用局部用药配以中药洗剂;对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结果4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不良反应5例。随访6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27%。结论积极抗真菌治疗与中西药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控制复发率仍是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薇  林紫麟  夏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29-213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0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将分离的菌株进行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组250例中检出假丝酵母菌220株,分离率为80.24%(215/25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79.55%,光滑假丝酵母菌9.54%,热带假丝酵母菌7.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23%,克柔假丝酵母菌0.45%。对照组250例检出假丝酵母菌48株,白假丝酵母菌占93.75%,光滑假丝酵母菌4.16%,热带假丝酵母菌2.08%。观察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70.00%,对照组为1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P<0.0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最低为两性霉素。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及5-氟胞嘧啶最敏感。  相似文献   

9.
马小芹 《现代保健》2010,(18):115-116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名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试验组50名患者从心理、行为、用药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50名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坚持按疗程规律用药,治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亦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具有多种亚型,其中最易引起感染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同时它又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可分布在口腔、肠道及阴道。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当各种因素引起全身及局部内环境变化时可致病,导致假丝酵母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尤伯俭 《现代保健》2011,(17):57-59
目的探讨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150mg/a,同时联合应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10mg/d,乙酰水杨酸片0.3mg/d,连服6d,以后续用3个月经周期各6d;非月经期间外用硼酸胶囊600mg/晚。对照组选用氟康唑150mg/d,共6d。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的治愈率并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为97.3%,对照组为89.66%;但治疗后3个月复查,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则为17.24%。治疗后6个月复查,治疗组复发率为5.56%,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4.48%,两组在3、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康唑综合短程冲击治疗加月经期间断性、预防性给药对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感染过程中IL-2的变化,探讨其在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试验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次感染组(A组)、二次感染组(B组)、对照组(C组),通过小鼠阴道种植白假丝酵母菌制做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分别于2、7、14天取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测IL-2的含量,并留取部分阴道灌洗液做真菌培养,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组与B组血液及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在感染第7天达到高峰,感染第2天及第14天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组同时期IL-2含量较A组显著增多。A组及B组同时期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较血液中显著增多。阴道灌洗液真菌培养显示A、B组CFU计数于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与第2天无显著差异。B组同时期真菌培养CFU计数比A组显著增多。结论:IL-2在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通过阴道局部粘膜免疫发挥作用,且在再次感染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Sexual behavior of women with repeated episodes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ne hundred and two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a median of six episodes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and 204 age-matched controls participated in a 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on sexual behavior. Mean and median ag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26.7 and 26 years, respectivel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VVC in crude analyses, were adjusted in multifactorial analyses for coital frequency, experience of casual sex, vaginal irritation, smoking, alcohol habits, and having a steady partner. In addition, education, as a measur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was added in the multifactorial analyses. VVC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or ever-experience of causal sex. Sexual variables that remained significant or were of borderline significance after adjustment were: age at first intercourse (p=0.001), casual sex partners the previous month (odds ratio (OR)=3.1), sex during menstruation (OR=1.7), regular oral sex (OR=2.4), experience of anal intercourse ever (OR=2.4), oral intercourse the last month (OR=3.1), and frequency of oral intercourse (p=0.02). Thu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certain sexual activ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repeated episodes of VV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芥子气全身吸收中毒犬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成年家犬为中毒模型 ,共 10条 ,中毒剂量为 12mg kg,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中毒对照组 4条 ,治疗组 6条 ,治疗组动物在中毒后 30min即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中毒前所有犬各测一次血常规的基础值 ,中毒后每日监测血常规的动态变化 ,持续 1周。结果 对照组犬于 3天内死亡 3条 ,治疗组犬全部成活。对照组白细胞计数 (WBC)在中毒后第 3开始剧烈下降 ,红细胞计数 (RBC)在中毒后即有轻度上升 ,之后回落 ;而治疗组WBC、RBC在中毒后 1周内均无显著变化。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 (LYM)在中毒后都有显著下降 ,治疗组稍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网织红细胞计数 (RC)于中毒后第 2天开始显著增长 ,之后维持在高水平 1周左右。治疗组的RC变化不明显。结论 犬芥子气中毒后 ,应用rhEPO、rhG CSF能明显改善中毒犬的部分血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与妊娠期健康妇女、非妊娠期VVC患者相比阴道内乳杆菌种类的变化,检测3组中优势菌卷曲乳杆菌产过氧化氢(H2O2)和产酸能力。方法选取妊娠期VVC组和妊娠期健康组各24例,非妊娠期VVC组62例,通过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乳杆菌分布;比较妊娠期VVC组,妊娠期健康组,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和产酸能力。结果(1)妊娠期VVC组、妊娠期健康组和非妊娠期VVC组阴道内惰性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3%,62.5%,6.5%,妊娠期VVC组与妊娠期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卷曲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3.3%,66.7%和79.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0.0%,58.3%和16.1%,妊娠期VVC与非妊娠期V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妊娠期健康组、妊娠期VVC组和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的量分别为(2.5±0.2)mmol/L,(2.0±0.1)mmol/L和(2.0±0.1)mmol/L,妊娠期健康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功能强于妊娠期VVC组和非孕期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VVC组与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H2O2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妊娠期健康组、妊娠期VVC组和非妊娠期VVC组卷曲乳杆菌产酸能力分别为(7.1×10^-5±3.1×10^-5)mol/L、(5.9×10^-5±2.5×10^-5)mol/L和(4.5×10^-5±2.0×10^-5)mol/L,妊娠期健康组分离的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妊娠期VVC组,妊娠期VVC组分离的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非孕期V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惰性乳杆菌可能是阴道微环境改变的一个标志物;卷曲乳杆菌均为3组女性阴道内优势菌;尽管VVC患者阴道内卷曲乳杆菌检出率无减少,但卷曲乳杆菌的产H2O2和产酸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预防性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9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 停药观察; B组33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治疗后, 于每月月经来潮前1d口服氟康唑胶囊0 3g一次, 连续用药半年。结果: A、B两组治疗1周后, 治愈率分别为87. 18%和87 88%, 无显著性差异(χ2 =0 .008, P>0. 05); 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复发率分别为20. 59%、0 .00%, 35 .29%、3 .45%, 47 .06%、6 .9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6. 72, P<0. 01; χ2 =9 .69, P<0 .001;χ2 =11. 84, P<0. 001)。结论: 氟康唑预防性治疗能够较好地阻断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852-1853
目的:了解中国VVC高发区与低发区妇科门诊中VVC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7月15日所选医院的所有就诊妇科、计划生育科的患者进行调研登记,对VVC患者进行VVC患者调研表登记,将14家医院VVC患者分为高发区组和低发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与同日就诊的非VVC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各医院VVC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高发组VVC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更多地使用了不洁卫生用品。③低发组VVC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平时不太重视清洗外阴而且更经常地使用抗生素。结论:VVC是1种非常常见的非常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患者的卫生习惯以及经常使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宣传正确的女性卫生保健知识,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VV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尚海方 《中国校医》2022,36(5):369-372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剂型克霉唑在轻中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轻中度VVC患者予以分组,观察组49例,给予克霉唑乳膏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依从性予以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93.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6,P=0.581);观察组外阴肿胀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63±0.51vs2.97±0.65 d,t=2.8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阴瘙痒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35±0.47vs2.71±0.59 d,t=3.341,P=0.001);观察组阴道分泌物异常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92±0.63vs3.28±0.67 d,t=2.740,P=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2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100.00%稍高于对照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