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流行“吃肝养眼”方法,大概来于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素问·五脏生成篇》和《灵枢·脉度篇》中“肝受血而能视”和“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等论述。建国初我们在地方医院同中医老前辈在一起会诊、病例讨论时,经常听道“肝开窍于目”、“疏肝明目”等肝目相关的论断。“高烧病孩不要忌口,应给其畜禽肝脏或鸡鸭蛋黄”,对防治当时高发致盲的角膜软化症,发挥过良好作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不但儿童干眼症抬头,许多哺乳期妇女和成  相似文献   

2.
《健康生活》2008,(9):7-7
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气与耳相通.而目为肝气所通.所改肝肾充足,受略耳聪目明,若肝肾虚衰.则不能养目养耳.会出现耳聋眼花的现象。《苏沈良方》中有“摩熨耳目,以助真气”的论述(真气即为维持生命活动之元气)。明代《修龄要旨》中载:“摩熨两目及耳,能令耳目聪明。”中年人是否一直维持聪耳明目,也是判断是否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山东读者贾先生:我有高血压痛,血脂也偏高,眼睛经常会出现发涩,视物模糊.一直有“吃肝明目”的说法,据医生说动物肝脏对眼睛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不知道像我这种有高血压、血脂也高的人能不能吃肝脏明目? 连线医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李艳玲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说的是肝的经脉和眼睛相联系.所谓肝好目自明,当肝出现问题时,往往能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如果肝血不足,就会出现夜盲症;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从这个角度来说,肝的确会影响到眼睛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黄力 《保健医苑》2008,(1):34-34
<正>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之成熟果实,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据《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相似文献   

5.
孙川 《长寿》2005,(2):39-39
决明子是一味常用中药,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决明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四川、广西等省,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备用。决明子甘苦微寒,既能清肝益肾、祛风明目,又能宣散风热,自古为眼科常用之要药,其得名就是以其有明目之功。临床凡肝胆郁热、风热外袭所致的头痛目赤、羞明泪多,或肝肾阴亏而致的目暗不明者,皆常用之。  相似文献   

6.
车前子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性味甘、寒,归肾、肝、肺经,有利尿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之效。利尿通淋车前子的利水作用医者尽知,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在此重点介绍其通淋之功。车前子甘淡渗泄,气寒清热,性专降泄滑利,通淋之功甚好。  相似文献   

7.
正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及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其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适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胆、热淋涩痛。蒲公英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也有较好的疗效;还有清肝明目的作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精气应肝脏,而肝脏与眼睛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因此,在春天多注意调理肝脏,就能起到明目的作用。很多方法可以在春季养肝明目,枸杞当归粥就是饮食调护的一个方法。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社区医学杂志》2009,(6):52-52
<正>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通目,久视会伤肝。然而,现在很多人只注意天气对眼睛的影响。如果你对着电脑总觉得看不清东西,这时候最好考虑一下,在保护眼睛的同时也保护一下肝。建议经常用眼的朋友补水之外,还要:  相似文献   

10.
人参《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人参《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春季药粥     
中医学认为,春气通肝,春天易使肝旺。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因此,春季进补应重在养肝明目。 我国民间素有食粥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在米粥中加入一些补品或药物,能达到养生益寿、滋补健身的口的,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3.
李满容 《现代保健》2008,(35):115-116
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主要功能之一为“主疏泄”。《素问·藏气法时论》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喻其为“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均有赖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和调节。在生理上,肝气条达有利于脏腑的生理活动,对于运行气血、调节情志、协助运化、通利水道、排泄胆汁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肝脏失于疏泄,则会出现多变、复杂之病理,不但本经有病,且旁涉诸多脏腑,致气机紊乱。  相似文献   

14.
孙洪文 《长寿》2007,(6):6-6
中医眼科常用明目的中药大致分两种:①补虚:枸杞子平补肝肾、明目,平日可拿来泡茶最为实用,同类补药还有菟丝子、女贞子。②清肝。决明子最为常用,属于清肝明目之品,同类的还有夏枯草、蔓荆子。菊花也属于清肝明目之品,常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寿》2009,(6)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对养生保健钻研颇深。他曾发明制作一种名叫“蜜饯菊桑茶”的饮品。从其组成看。该茶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益寿保健佳品:菊花有清凉解暑、清心明目的功效;桑叶能清肝明目;蜂蜜具有滋养补中、润肠通便、调合百药之效。  相似文献   

16.
足与经络     
二得 《药物与人》2003,(2):24-25
全身12条经络中有6条通向双足,如肝经、脾经等,并与其它经脉相互交会,加上近40个穴位。可以说,足心与全身都有联系。因此,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刺激脚部的穴位可以调节全身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如足底心是肾经涌泉穴位,经常刺激涌泉穴,能治疗肾亏体虚,舒肝明目,抗衰延年,使人青春常驻;大拇趾是肝、脾两经通路,多刺激大拇趾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治疗肝、脾、胃疾病;第四趾属胆经,能防治胁痛、便秘;小趾属膀胱经,能治疗小便不通,遗尿、头、颈、背、腰、臀等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1.双目有神 目光炯炯,说明视觉和大脑功能良好。目传神,是人体精、气、神汇集之处,五脏的精气皆上注于目,主管视觉,“目受血而能视”。眼有神是精气旺盛,五脏功能良好的表现。特别是心、肝、肾功能正常。 2.双耳聪敏 耳主管听觉,“肾气通耳”,指肾与耳有内在联系。故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若老年人肾气充足,至高龄仍会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春气通肝,春天易使肝旺。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因此,春季进补应重在养肝明目。  相似文献   

19.
胡冰 《大众健康》2006,(4):36-37
中医学认为.春气通肝.春天易使肝旺。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因此.春季进补应重在养肝明目。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养生有道的寿星写诗说:“愚翁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常年服决明。”决明子是一位常用中药,也是药食两用之品。因决明子清肝明目,故得此名。决明子的主要功用为:清肝明目,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清热防暑,用于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