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菊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42-143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是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标准,符合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趋势.医学人类学超越生物医学范畴建构的有关人体疾患的文化、社会、道德、心理等更具包容性的解释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关注公共卫生问题,符合国家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因而,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类学课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以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医学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着更多关注人性、心理、社会的转变,各类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作者探讨了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理念的现实状况,分析了目前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并且对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如何在口腔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是构成医生职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要求的日益提高,医学教育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关注。2005年6月6日~8日,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办事处和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泰国首都曼谷联合召开了“医学教育中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医学教育中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教学质量及其适宜性。会议的具体目标是:①设计一个框架以便在本科医学课程中加强社会心理学教学内容;②制定强化医学教育系统中伦理学教学的策略以符合正在变化的社会需求。毫无疑问,加强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此,本刊发表了这次会议的纪要,希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实施,同时对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有所启迪和助益。  相似文献   

4.
为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我校对七年制学生的医德教育进行了改革实践,对其效果也进行了调查评估,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七年制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背景与时代要求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大会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提出了“医学教育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定义。进入90年代医学科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加强预防的战略思想正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施;以“人人享有健康”为目标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全面展开,这一切对21世纪的医学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学…  相似文献   

5.
医学教育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是构成医生职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要求的日益提高,医学教育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关注。2005年6月6日~8日,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办事处和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泰国首都曼谷联合召开了“医学教育中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医学教育中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教学质量及其适宜性。会议的具体目标:是:①设计一个框架以便在本科医学课程中加强社会心理学教学内容;②制定强化医学教育系统中伦理学教学的策略以符合正在变化的社会需求。毫无疑问,加强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和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此,本刊发表了这次会议的纪要,希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实施,同时对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有所启迪和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浅谈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随着一年年的高校扩招,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等医学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换.加强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扩大医学生知识面,提高医学生文化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专医学教育,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首先,提高教师素质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面对的已不仅仅是疾病,而是病人,并且是具有复杂心理反应,处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人。医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诊断和治疗”;同等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医学心理学及人文学科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与哲学、社会医学、艺术修养等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承…  相似文献   

8.
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伦理学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医学伦理学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育质量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明确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现代的医学伦理学已经发展到生命伦理学阶段。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光要有善良的心,还必须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医学是关心人的科学,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生知识结构必  相似文献   

9.
实习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至关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目标更强调医学生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所在。为了保证和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MedicalEthics,即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人类行为的是非善恶问题,研究具体的医学道德现象。医学伦理学来源于医疗工作中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质,因此,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必须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医学伦理教育。诊断学是初涉临床课的开端,教学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是临床医师,因而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通过问诊、体格检查等得到的资料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本文在关于引导医学生学好诊断学,及如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融入对其讲授医学伦理学内容方面做了探讨。1教师自身应该认识见习实践是教授医学伦理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必须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为了加强医学见习生学习目的教育,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将伦理学融入诊断学临床见习中是临床见习教学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主要途径。许多文献都认为医生应具有仁爱、同情、耐心、细心、谦虚、谨慎、无私、无畏、诚实、正派等美德,这都是医疗实践中不断培养形成的。诊断学授课教师应激发这些初接触临床的学生们对病人...  相似文献   

11.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 ,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 ,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社会化的加剧 ,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对医学生偏重专业知识教育 ,忽视人文社会教育 ,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 ,不但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也将影响到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医学教育中 ,必须把人文科学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 ,这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1 人文科学教育与医学教…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各个高等医学院校都十分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许多医学院校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 ,把写作、文学欣赏、音乐欣赏、公关礼仪等普通人文课程列为重要的选修课 ,还设置了像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的医学人文学课程 ,以系统地推进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扩展了医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 ,促进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对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就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来说 ,单纯增加这些课程还是不够的 ,人文精神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直接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把人文精神与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合格的人民医生。1 医学的人文本质是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根据  医学的对象是什么 ?是“人”还是“病”?从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解来说 ,医学的对象是“病”而不是“人”,因为生物医学模式仅仅看到了人的生物属性 ;从生物 -心理 -社会的医学模式来说 ,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病”,因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到的是由生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卫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现状1.l 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完整体系,它是以医学领域中的道德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重要的社会作用.“无恒德者,不可作医,人命生死之系……”.一个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道德的水平高低,关系到医务工作的成效,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声誉,应当引起重视.中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实用型人才.医学生在校不仅需要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要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提高医学伦理意识、陶治高尚的医德情操.为了加强医德教育,医学伦理学应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知识的教育,成为中等医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目前,中等卫校的医学伦理学科基本附属在马列教研室,医学伦理学教育等同于公共课教育,课时安排偏少,无法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笔者建议学校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把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基础知识教育,作为考试科目,适当增加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时数,以引起医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医学史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注重素质教育的世纪 ,随着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 ,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 ,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能够和医学实际相结合 ,寓素质教育于专业知识教育之中。医学史作为一门融合医学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 ,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医学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1.1 医学史研究的对象是医学发展的历史 它是通过社研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文化等和医学…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等医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于整个医学教育之中,打破原有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同步的教育理念,强化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等医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于整个医学教育之中,打破原有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同步的教育理念,强化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弘 《中国病案》2010,11(1):64-64,F0003
学位层次多样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国际潮流。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医学不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相互融合的特点。因此,医师作为一种职业,不仅要有知识素养,还需要有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性格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面向临床医学工作,立足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人才。在加强生物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循证医学,加强与医师职业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临床医学研究生真正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没有改变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与当前社会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 ,加强医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课题。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 ,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学理论知识 ,精湛的医疗技术 ,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较全面的人文、社科知识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医学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必须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仅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完善知识结构 ,而…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解读家庭伦理道德的启蒙性、感染性特点,分析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对医生的医德心理、医德"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提出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构建有医学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以培养富有医学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未来的医生不仅具备广泛、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技能,还必须同时具备很好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肿瘤专业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面对全球恶性肿瘤的高发趋势,对高素质肿瘤专业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肿瘤学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临床实习阶段融入人文教育,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及肿瘤治疗新模式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