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性,48岁。因心肌炎后遗症、室性早搏(室早)、呈R波在T波上(RonT)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晕厥。长期服用胺碘酮疗效不佳。于1999年3月31日植入美国Medtronic公司Jewel722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第14d,患者因奔跑上楼,感到ICD连续放电,立即心电监测为窦性心动过速,频率为160次/min左右,给予毛花甙丙及安定治疗,心率逐渐下降,血压趋于稳定。  用程控仪询问打印出ICD的工作参数,原先设置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识别间期…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反复心悸伴晕厥2年,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但仍有反复心悸发作.20个月前于某院诊为“遗传性长QT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动过缓”,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7230型,美国Medtronic公司),术后服用胺碘酮.5个月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而改用普萘洛尔20 mg,每日3次口服.近20d心悸症状明显,ICD放电次数较前增加,患者焦虑恐惧,不敢下床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其姐姐于30岁时猝死.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3次/min,QTc 0.605 s(图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42 mm,未见血栓形成;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住院期间曾发作心悸伴ICD放电1次.ICD程控示:ICD放电时,为快速心室率房颤发作,RR间期为190 ~340 ms(图2).入院诊断为遗传性长QT综合征,室速、室颤,单腔ICD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伴ICD误放电;窦性心动过缓,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3.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控制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室颤动(室颤),3例患者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方法:2例ICD在胸部植入,1例在左下腹壁植入,经静脉单根电极导线植于右室心尖部,其近端及远端电极分别为放电的正负极。结果:植入后18次持续性室速发作中16次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刺激终止;2例未终止者1倒发展成室颤,另1例室速频率超过220bpm,均经高能放电转复成功。1例术后囊袋血肿、1例发生快速心房颤动导致ICD误放电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快速室速患者发生晕厥后才成功放电终止。结论:ICD治疗顽固性室速及室颤,防止猝死高危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十分有效,需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其临床应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静脉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6例药物难治性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 (VT)及 /或心室颤动 (VF)患者接受经静脉ICD治疗 ,并随访 12±7 0月 (1~ 2 1月 )。其中冠心病 2例 ,扩张型心肌病 1例 ,原发性室颤 3例。结果  6例成功地置入经静脉ICD ,脉冲发生器埋于左上胸皮下 5例 ,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 1例。 3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45 1次 ,均被ICD有效终止。 3例患者共有 6次VT经电击复律成功。 2例分别因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而误放电 ,其中 1例因口服胺碘酮致VT频率减慢至VT探查窗口以下而未被ICD察觉 ,经程控调整有关设置后得以纠正。结论 经静脉ICD是一种植入方法简单、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的重要手段。定期随访和针对患者改变的心律失常状况的再程控 ,是防止误放电和保证ICD有效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25岁。2003年于江苏省某医院诊断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PVT)交界性逸搏,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服药期间仍有运动后晕厥发作,且多次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多形性、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交界性逸搏。2014年于安徽省某医院经左锁骨下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双腔),术后间断性晕厥发作,ICD腔内电图证实晕厥为双向性VT,心室颤动所致,ICD放电治疗后转复。此次因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入住我院,术前检测心房电极导线感知不良,除颤电极导  相似文献   

6.
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器质眭心脏病的恶性心律失常,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重要治疗手段,作者报道6例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病例.方法:6例器质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3例)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年龄30-68岁,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经静脉植入ICD。结果:随访中1例患者停服胺碘酮后室速频率增快,超过设置的室速频率窗口而启动20J电转复为窦性心律.随后程控调整室速窗口;1例术后未及时设置杭心动过速起博(ATP)程序,室速发作由15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补设ATP后来再发生上述情况;1例术后1.5月发生室速,ATP及5次电击均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再次入院程控调整ATP后来再发生上述表现。结论:ICD对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效果肯定,需要合理设置各项参数,术后应继续服用小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放电次数,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5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随访结果。方法5例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1.60±10.14)岁,植入单腔ICD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1次,体外程控分析ICD记录的各种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类型、治疗方式和结果。结果4例患者经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确诊,另1例经新胸导联检查确诊(该例的诊断参考了单其俊等“新胸导联”标准作出的诊断,是否恰当有待于其他组学者的研究证实)。5例患者植入ICD前均反复发作晕厥,其中4例记录到心室颤动(室颤),3例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颤。平均随访(22±18)个月ICD共记录到75次室颤发作,其中61次室颤触发ICD 86次放电,均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其余14次室颤自行终止。例1出现除颤阈值增高,仍有4次短暂的晕厥发作;例4因房颤导致26次ICD误放电,经程控调整后未再发生;例5有2次晕厥发作但无ICD相关事件记录,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考虑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结论ICD是高危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必要的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可能出现除颤阈值增高或误放电,应严密随访并进行合理的程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应用于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价值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方法 2002年3月至2011年10月入选56例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6 ~0.35(0.29±0.05),接受规范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植入ICD并进行ICD参数初步设置.术后1、3、6个月,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结果 所有患者非开胸经锁骨下静脉植入ICD均成功.全部病例随访了1~115(44.05±35.16)个月.其中11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26次(19.6%),ICD均电除颤成功;17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39次(30.4%),ICD治疗成功率94.8%.8例患者发生误放电,6例患者发生电风暴.16例患者ICD电池耗竭,10例患者更换了ICD.8例患者死亡.结论 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应用ICD可降低这类患者的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有冠心病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病史15年。2004年3月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我院经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Gem 7227Cx,美国Medtronic公司)。术中参数测试如下:起搏阈值为0.4 V/0.5 ms,R波高度为15.4 mV,起搏阻抗为1060 Ω,高压阻抗为15 Ω,除颤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