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具有磺酰氨基硫脲和磺酰氨基氰胍结构化合物的合成和降血糖活性。方法:在格列苯脲的结构基础上,合成3位取代的1-[4-(4-甲基苯甲酰氨基)乙基]苯磺酰氨基硫脲类化合物(Ⅰ1-6)和3位取代的1-[4-(4-甲基苯甲酰氨基)乙基]笨磺酰氨基氰胍类化合物(Ⅱ1-5),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降血糖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定;降血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目标化合物中,多数化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活性,其中化合物Ⅰ6和Ⅱ1的降糖活性较好。结论:结构中的磺酰脲改为磺酰氨基硫脲和磺酰氨基氰胍,部分化合物的降糖活性保留,而且3位用长的脂肪链取代时显示更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胰岛素疗法有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注射剂型不方便,注射后有外源性多肽的抗原性问题。多肽类胰岛素像粘多糖肝素一样,口服后通常在胃肠道内降解,但很少从胃肠道吸收.某些氨基葡糖类抗菌素也需要胃肠道外用药,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全身。因为这些药物没有可供选择的、注射途径以外的剂型,所以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致力于发展适于口服和直肠吸收的新剂型胰岛素。近年来,有人报告用表面活性剂作佐剂从直肠给药。例如1978年Touitou发展了一种亲水赋形剂,经实验大鼠直肠用药后,可使胰岛素对全身发生作用。赋形剂是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tomacrogol  相似文献   

3.
1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也加重肾功能损害,两者应分别给药.可增强抗凝血药物如肝素、香豆素类等及影响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二氟尼柳等的作用.可使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出现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转铁蛋白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蛋白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领域有着美好前景。以转铁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可以使蛋白肽类药物在肠道吸收;对转铁蛋白进行适当的修饰,可以提高其递送效率。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转铁蛋白在蛋白多肽药物口服给药中的作用及有关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烟肼、利福平胸腔内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是否有差别。方法:20例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胸腔内给药组,分别监测患者血清和胸液中异烟肼、利福平浓度。结果:胸腔内给药组胸液与血清药物浓度的时相动力学改变无显著差异,口服给药组血清和胸液药物浓度的时相动力学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胸腔注射给药并未显示出药物在胸膜腔内浓聚的特点,故较口服给药不具备更优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婴幼儿镇静时采用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对这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把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测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259例婴幼儿,按入院时间的奇偶日期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方法后对患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84例,呛咳18例,导致再次给药的85例。而直肠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共发生14例,再次给药12例。结论:两组患儿入睡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副反应发生数具有显著意义,对护理人员来说口服组操作简单,灌肠组相对复杂。但从效果和药物发生副反应数、给药剂量准确性来说,一般患儿应该选择直肠给药;腹泻的患儿,则应选择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的基本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2007年8月-12月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微生物药物给药途径主要以注射给药为主,口服给药为辅。注射剂使用金额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口服制剂则以大环内酯类居首。结论:亟待医师与药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携手合作,以共同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4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不良反应主要通过静脉滴注及口服给药等途径引发,原因为滴注速度过快及给药时间过长等。结论改善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及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抗叶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方法:6-乙酰氧基甲基-2,4, 二氧代吡啶并[3,2-d]嘧啶(1)经过水解反应、氯代反应、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缩合、氨解反应生成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5)。结果:改进了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该合成路线共4步反应,分别为水解反应、氯代反应、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缩合反应和氨解反应, 4步反应总收率为36.7%,化合物通过磁共振氢谱、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法鉴定后结构正确。新路线避免了溴化反应产物的不稳定,改善了氨解反应苛刻的反应条件。结论:新合成路线改善了反应条件和中间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化合物的衍生化范围,对抗叶酸类抗肿瘤抑制剂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氚标记的蜈蚣三七有效成分W3(^3H-W3)单次ig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用氚标记职,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放射性浓度,3P87软件判断房室模型并计算各种参数,并检测^3H-W3在小鼠体内各器官中的分布浓度,检测给药后12h内药物在小鼠尿及粪中的排泄量。结果:^3H-W3单次ig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主要参数血浆分布半衰期t1/2Ka在0.7-1.1h之间,消除半衰期t1/2在2.2-2.8h之间。…3H-w3在肾上腺中分布最高,胸腺次之,其趋势均为逐渐减低;其他组织药物水平基本相似,分布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3H-W3主要从粪中排泄,给药后12h内的累积排泄量占总消除量的64%左右。结论:^3H-W3在小鼠体内半衰期较短,肾上腺是重要的分布器官,本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剂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含量及膜剂的含量均匀度。色谱条件:Innoval ODS-2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054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调节pH=6.3±0.1)(8:92);检测波长:λ=254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柱温为(30±1 )℃。结果:叶酸在40.0~26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0.41%。结论:该色谱测定条件及含量测定方法能够简单有效地测定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健康人口服加味逍遥散(Modified Xiao-Yao Decoction,MXYD)后血清中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及其药动学。方法:水浴法预处理血样,HPLC法同时测定8名健康人在口服加味逍遥散浓缩汤剂后8个时间点各个血清样本中芍药苷与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药动学分析软件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选用香豆精为内标,芍药苷和阿魏酸检测波长分别为:0-10min为230nm和10-25min为320nm。结果: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MXYD浓缩汤剂后,在血清中检测到芍药苷和阿魏酸。两种化合物分离完全,未出现其他物质干扰峰,保留时间(retention ti me,Tr)分别为8.02min和13.32min,内标香豆素为19.14min。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和95.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deviation,RSD)分别为3.4%和3.2%。用空白血清加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芍药苷线性范围为40-1280ng/ml,信噪比为3时最低检测线为5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15ng/ml(RSD=12.5%);阿魏酸线性范围为10-320ng/ml,最低检测线为0.65ng/ml,最低检测浓度5ng/ml(RSD=9.7%)。成分日间与日内精密度及准确度在92.1%-109.9%,且RSD〈5%。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体服用加味逍遥散后血清中的芍药苷和阿魏酸进行同步测定,适用于临床试验中血清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经典抗叶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侧链的水解条件。方法:以经典叶酸拮抗剂侧链N-(4-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1)为反应原料,尝试了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2种碱催化、20~180 min 5种反应时间和0.175~1 mol/L 3种碱浓度的反应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目标产物和副产物,最终确定副产物为单酯水解产物以及酰胺键水解产物,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5)水解条件的优化。结果:改进后的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侧链的水解条件为0.3 mol/L KOH溶液中室温条件反应60 min,在该反应条件下,水解反应收率为95.6%。反应产物通过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磁共振碳谱(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ESI-MS)分析鉴定后结构正确,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其纯度为96%。新的水解反应条件避免了副产物的生成,提高了反应收率。结论:利用新的水解条件可以简便、高效地完成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的水解反应,该条件对经典叶酸拮抗剂的合成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分别使用利伐沙班和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来评价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预防中,如何协助临床医生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收集10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50例。利伐沙班组病人于术后8 h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每天1次,口服;低分子肝素组病人于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抗Xa国际单位,每天1次,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2组病人术前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0%(0/50),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为8%(4/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低分子肝素组为12%(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利伐沙班具备可口服、固定剂量、疗效满意、无需监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合成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新方法.方法:以9-芴甲氧基碳酰氯与3种不同的氨基酸(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分别反应制得相应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后,再以二碳酸二叔丁基酯作为酯化试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制得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反应合成得到相应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结果:采用本法合成得到3个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的叔丁基酯,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确证.结论:本法是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适用性广的制备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宇 《广西医学》2004,26(9):1286-1287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对测定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钒酸氧化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肝素抗凝血浆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并与血清比较。结果 每毫升全血分别含 10 4U、12 5U、15 6U的肝素抗凝血浆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随肝素含量的增加而测定结果偏低 ,其中每毫升全血 15 6U的肝素抗凝血浆的直接胆红素与血清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应尽量减少肝素抗凝剂的用量 ,本实验结果提示每毫升全血使用肝素抗凝剂含量小于 12 5U为宜 ,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陈军宁  尹友生 《华夏医学》2000,13(6):719-721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如何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来完成血液透析及其疗效,方法:采用1.8%浓度的枸橼酸钠,空心纤维透析器和普通含碳酸氢盐透析液,观察RCA透析对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血游离钙(Ca^2+)、pH、HCO3^-、Scr、BUN、HR的影响,同时设无肝素透析组普肝素透析组对照,观察透析效果,体外循环凝血时间(CT)及体内血CT、透析器复用时间的变化,结果:26例急,慢性肾衰患者共行79例次PCA透析,未见有引起或加重出血者,透析器及管路未见发生严重凝血现象,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透析效果优于肝素治疗组,与普通肝素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RCA透析安全,有效,简便,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8.
李悦  李智泉  崔睿  徐瑾 《吉林医学》2010,31(11):1461-1463
目的:探讨肝素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4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使用肝素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独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胆汁酸、肝酶、凝血功能、瘙痒评分并观察临床结局,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胆汁酸、肝酶、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BA、ALT、瘙痒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未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随访正常。结论:肝素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安全有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合成系列熊果酸衍生物,测试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探讨熊果酸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构效关系,获得抗肿瘤活性更好的熊果酸衍生物.方法 通过乙酰化反应对熊果酸的3-位羟基进行保护后,再将其28-位羧基制备成酰氯并与氨基酸酯反应,最后再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28-位羧基被修饰的熊果酸衍生物.所有熊果酸衍生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确认.采用MTT法测试熊果酸衍生物抑制U937、HL-60、Jurkat、K562、DU145、EC109、MDA231和SMMC772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仪器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熊果酸衍生物均为设计的目标化合物.对抑制U937肿瘤细胞增殖结果表明熊果酸28-位羧基被对4-氨甲基苯甲酸、7-氨基己酸和8-氨基辛酸修饰后,在给药浓度为5.0×10-6 mol/L时对U93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8.84 ±2.58)%、(43.17±4.52)%和(68.38±7.95)%,明显优于母体熊果酸母体(10.06 ±2.35)% (P <0.05).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68.42±8.19)%、(58.36±7.99)%和(61.08±5.77)%,远高于熊果酸的(6.89±2.31)%(P<0.05).结论 对熊果酸28-位羧基进行延长修饰,有利于提高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当延长7~8个碳原子,抗肿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