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阳市无偿献血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益阳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并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 分析2005~2007年益阳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等五项血清学检测指标.结果 献血者五项血检总阳性率为2.95%;2005~2007年度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而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x2=44.545,138.160,25.34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检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328.459),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五项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依次为HBsAg(32.77%)、ALT(28.07%)、抗-HCV(18.80%)、抗-TP(11.36%)、抗-HIV(9.01%);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两者血液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12.562).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和发展适龄健康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以确保本地区充分、安全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充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市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度对7495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都有阳性检出,总淘汰率为13.1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26%,占总淘汰数的47.47%,低于我国阳性率10%;抗-HCV阳性率0.28%,低于我国HCV携带者平均2%;梅毒抗体阳性率0.55%.ALT异常率为6.10%,占总淘汰数的46.26%.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增加献血前初筛项目和提高初筛检测水平,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3.
卢平  黄筱曼 《广西医学》2011,33(2):243-244
目的 比较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方法 分别检测4 518例自愿无偿献血者和227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ALT、抗-HCV、抗-HIV、HBsAg、梅毒抗体5项传染病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无偿献血组5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467例(10.3%),互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赤峰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和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3.67%,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68%、0.27%、0.09%、0.74%、1.8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方法:将潍坊市2003-2007年227503人次无偿献血者,按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检测项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的不合格率为4.35%,呈显著下降趋势,ALT、HBsAg,抗-HCV、梅毒阳性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发展街头献血和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开展献血前初筛检验,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2~2006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伟斐  王珍贤  李小红  韩继姝  陈鹏 《重庆医学》2007,36(21):2140-2141,2143
目的 了解2002~2006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感染状况,以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用赖氏法检测血液ALT,ELISA法检测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共检测349 398人次,不合格13 012人次,总不合格率为3.72%;HBsAg、梅毒、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6%、0.99%、0.56%和0.012%,ALT异常率为1.00%;各年检测总不合格率在3.36%~4.1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中,引起血液不合格以HBsAg比例最高(1.16%),其次为ALT和梅毒,不合格率均在1.0%左右;无偿献血人群也有一定比例感染HCV和HIV.应不断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2年—2016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为制定献血者血液检测确证方案和归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HBsAg、抗-HCV、抗-TP、抗-HIV单试剂不合格率分别为0.22%,0.40%,0.21%,0.18%;双试剂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56%,0.21%,0.36%,0.04%;每项感染性标志物的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率和双试剂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追踪和确证方案,为初筛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既有利于保护献血者权益,又能缓解血液供需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1361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5项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H IV、抗-梅毒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抗-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ALT不合格比例最高占1.65%,其次是梅毒抗体阳性占1.04%。结论为了保证血液质量,防止通过输血传播疾病。应加强对献血者的询问,排除高危人群,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对血液检测应使用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试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和艾滋抗体(抗-HIV)及谷丙转氨酶( ALT )5项指标检测不达标准的报废情况。方法:用双试剂对贵阳地区2013年度74025例献血者的血浆进行检测,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 ,速率法检测ALT,分析所采集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结果:血液检测总报废率5.80%,报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ALT(3.48%)、TP (1.08%)、HBsAg(0.71)、抗-HIV(0.31%)及抗-HCV(0.22%)。结论:在献血前除做好ALT、乙肝表抗初筛外,建议增加抗-TP、抗-HCV和抗-HIV金标条初筛,以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及血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6—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寻找降低血站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办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2009年76342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ALT用速率法和赖氏法。结果:ALT不合格率最多,占2.49%,梅毒阳性率1.21%,HBsAg阳性率0.82%,抗-HCV阳性率0.55%,抗-HIV阳性率0.09%。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这对保证血液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收集2012年-2014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对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2014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5.04%,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2.67%,0.79%,0.71%,0.64%,0.24%,ALT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 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积极探索和改进血液筛查方案,有助于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潘月霞  肖瑛  张巧云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46-1146
目的探讨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避免和防止不合格的血液进入临床。方法对银川地区2004-2006年待检血液5项传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梅毒抗体由2004年的0.65%下降到2006年的0.45%;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标志物的平均阳性率以ALT不合格占的比例最高达56.34%,依次为梅毒为20.97%,HBsAg( )为10.40%,抗-H IV1 2( )为6.92%和抗-HCV( )为6.63%。结论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逐年下降;HBsAg和抗-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传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血液浪费,确保用血安全。方法: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操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株洲地区130214人份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及ALT等5项进行血液检测,并对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为2.98%,且逐年呈下降趋势(χ2=15.778,P<0.01),其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的阳性率分别为1.34%、0.64%、0.13%、0.87%、2.14%。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病史调查,在献血前增加梅毒快速筛查,开展血液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及流行趋势,评价现行筛查方法的效果和安全策略,阻断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初筛采用金标法;血液初检、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法),梅毒采用ELISA法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结果295349人份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为7.17%;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87%、0.97%、0.84%、O.94%、0.56%。不同年份血液5项感染性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血源的管理,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体检,对可疑者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传染性疾病经输血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检测阳性情况,探讨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反馈准确度的可行性,降低血液报废。方法:对我站647例实验室阳性血液进行统计分析;对154例HBsAg、抗-HCV阳性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最高为ALT,占实验室总阳性率的63.5%;HBsAg、抗-HCV灰区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3.7%和3.2%,HBsAg、抗-HCV灰区标本ELISA假阳性率较高。结论:控制可引起ALT升高的因素,减少ALT阳性血液淘汰率,建议重新设定符合献血者特定人群的ALT临界值;建议对HBsAg、抗-HCV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梅毒阳性标本进行TPPA确认试验,并以此结果对献血者进行结果反馈,提高血站实验室结果反馈准确度,减少纠纷,降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索银川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趋势,研究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银川市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因为,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宣传教育工作,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IV1+2、抗-HCV,梅毒4项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进行产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36例,阳性率8.5%;抗-HCV阳性1例,阳性率0.02%;抗-HIV1/2阳性2例阳性率0.03%;梅毒阳性14例,阳性率0.3%;总阳性率8.85%.结论孕妇产前血液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加强围产期孕妇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卢春柳  梁佳琦  刘伟  黎锋  李健 《广西医学》2011,33(12):1648-1649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联系,为制定无偿献血策略和公共卫生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807761例献血者5项检测结果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男性ALT检测不合格率最高年龄组为25~35岁,女性ALT检测不合格率则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HBsAg检测不合格率男性最高的年龄组为30—35岁,女性为25~30岁;抗-HCV检测不合格率男性和女性都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抗-HIV男性不合格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0—25岁和40—45岁,女性为20~25岁;男性梅毒不合格率较高组为45—50岁,女性则集中在40~45岁。ALT检测不合格率、HBsAg检测不合格率、抗-HCV检测不合格率、梅毒检测不合格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HIV检测不合格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献血者5项检测项目不合格率与年龄和性别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