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百会穴前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不同脑区的脑葡萄糖代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汁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观察百会穴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收治2004-05/10广州星光老人之家二院和广州千禧颐老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病程1-9年;均为右利手。随机分为常规体针治疗组5例和百会治疗组5例。5次/周,共治疗4周:10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8例,出血性脑血管病2例:有1次脑卒中史9例,有2次脑卒中史1例;右侧偏瘫7例,左侧偏瘫3例一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法观察脑区感兴趣区[分别设为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问)、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扣带回、双侧尾状核、双侧豆状核和双侧小脑]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常规针刺组治疗前后脑部感兴趣Ⅸ葡萄糖代谢变化:患脑豆状核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2.49&;#177;0.99,1.85&;#177;0.53),t=2.90,P(0.051。健脑治疗后颞叶明显高于治疗前[(1.59&;#177;0.63,1.28&;#177;0.36),t=2.88,P〈0.051。②百会组治疗前后脑部感兴趣区葡萄糖代谢变化:患脑额叶、豆状核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2.78&;#177;0.27,2.80&;#177;0.40;2.21&;#177;0.34,2.25&;#177;0.35),t=3.01,3.25,P〈0.051.健脑颞叶、豆状核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1.69&;#177;0,43,2.79&;#177;0.38;1.32&;#177;0.36,2.22&;#177;0.47),t=2.93,3.16,P〈0.05]。结论:①常规针刺组能显著提高患脑豆状核和健腑颢叶的葡萄糖代谢水平。②百会穴治疗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患脑额叶、健脑颞叶及双侧豆状核区的葡萄糖代谢有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 P300作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客观指征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 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 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 P300,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 BSSD)和瑞文标准智力测验( RSPM)评价认知功能 , 采用 MRI技术测定脑叶和海马体积. 结果①血管性痴呆组 P300峰潜伏时( 435.57± 89.95) ms较脑梗死组( 367.77± 29.14) ms和正常对照组( 341.90± 29.27) ms明显延长( F=5.16, P< 0.01).②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与 MMSE, BSSD评分呈负相关( r=- 0.87,- 0.89, t=6.89,7.05, P< 0.01).③血管性痴呆组额叶和颞叶体积 [(15.19± 1.51)%, (4.57± 0.51)% ]比正常对照组 [(16.72± 1.46)%, (4.92± 0.50)% ]显著较小( T=2.85, P< 0.01; T=2.21,P< 0.05).④ 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与额叶和颞叶体积呈负相关( r=- 0.56,- 0.62, t=5.53,6.65, P< 0.01).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 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反映与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的病理改变,客观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额叶、扣带回、尾核等脑功能区葡萄糖代谢水平低下,小脑内血流量降低.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观察头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脑部功能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实验.单位南方医院针灸科,广东省人民医院伟伦PET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3-10在南方医院、珠江医院门诊确诊的原发性抑郁症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36~66岁,平均48岁.方法头电针取穴为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电针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检测.框取双侧额叶、尾核、扣带回和小脑作为感兴趣脑区,将各脑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双侧额叶、尾核、扣带回和小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半定量分析.结果12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头电针治疗后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右侧尾核、左侧小脑葡萄糖代谢放射计数半定量结果明显高于治疗前[(2 91±0.34,2.96±0.26,2.68±0.20,2.61±0 39,2.55±0.18,2.53±0.31,2.53±0.36,2.34±0.31,2.40±0.33,2.35±0.25),(P<0.05~0.01)],而治疗后左侧扣带回、左侧尾核、右侧小脑葡萄糖代谢放射计数半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基本相似[(2.69±0.38,2.66±0.01,2.50±0.27;2.43±0.38,2 45±0 21,2.30±0.34),(P>0.05)].结论电针抑郁症患者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提高部分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与提高额叶、尾核、扣带回、小脑等部分脑区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在诊断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入组3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痴呆组),其中18例患阿尔茨海默病,12例患血管性痴呆;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头颅进行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选择双侧额叶、颞叶和双侧海马、基底节区域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痴呆组双侧额叶、颞叶皮质、海马和基底核的CBV、CBF测得值低于对照组,其MTT和TTP测得值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MRP诊断老年痴呆症具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痴呆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和脑CT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V诊断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以自拟痴呆汤为主和吡硫醇(Pyritinol)(脑复新)治疗,疗程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积分变化进行评估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变化,观察脑萎缩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清E2和T水平均提高犤从治疗前的(100±30)pmol/L,(7±5)mmol/L升至治疗后的(160±30)pmol/L,(15±4)mmol/L,E2/T比值降低(由治疗前的20±17降至治疗后的13±4)(t=8.7128,7.701,2.470,P<0.01)。观察组MMSE和ADL治疗前后差值为4.7±2.5,5.2±2.5;对照组为2.3±2.5,2.7±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3.7485,3.8974,P<0.01);观察组治疗后脑萎缩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t=20.10,3.2314,2.4936,2.0046,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提高血清E2和T水平,降低E2/T比值,调节神经内分泌,使脑萎缩在形态学上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与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组(MID组)、多发性脑梗死组(MI组)患者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SPECT进行断层脑扫描,运用patlakplot法得出两侧大脑半球的平均血流量(mCBF),并且对大脑半球脑叶及基底核设置感兴趣区,定量测定rCBF。结果:MID组、MI组较对照组全脑mCBF均降低(P<0.01,P<0.05);额叶及基底核区域rCBF降低显著(P<0.05);MID组的额叶、颞叶皮质rCBF显著低于MI组(P<0.01,P<0.05);MID组神经心理测试MMSE评分为17.2±7.18,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额叶皮质rCBF变化与MMSE呈有意义的正相关(r=0.712,P<0.05)。结论:应用SPECT对MI患者脑血流动态测定,尤其是将额叶血流低下作为敏感指标,可预测及早期发现MID病例,这对于预防MID的发生,延缓疾呆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观察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2001-09/2003-08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认知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组42例,尼莫地平针剂和丹参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丹参治疗。入组的8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际研究协会(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和临床痴呆量表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及血压监测。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1.95±3.58,较治疗前18.92±3.81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值为(575.1±80.7)mL/(kg·min),较治疗前(533.7±78.4)mL/(kg·min)也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局部脑血流量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42例尼莫地平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乙醇过敏停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这可能与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血流灌注成像(CTPI)在评估老年痴呆症病情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入组9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痴呆组),其中52例阿尔茨海默病,43例血管性痴呆;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低剂量CTPI,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选择双侧额叶、颞叶皮质和双侧海马、基底核区域进行测量,运用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痴呆组双侧额叶、颞叶皮质、海马和基底核的CBV、CB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MTT和TTP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灌注参数左颞叶MTT、左基底核MTT、左海马MTT诊断老年痴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0.920、0.916,诊断价值较高,左额叶MTT、左基底核CBV曲线下面积为0.867和0.819,诊断价值中等。结论 CTPI诊断老年痴呆症有一定意义,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活脑灵加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活脑灵加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4 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0例 )。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 ,治疗组患者则加用活脑灵和高压氧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85 %和 4 3.5 6 % (P<0 .0 1) ;提高生活能力总有效率分别为 73.5 7%和 6 5 .0 3%。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为 (14 .8± 3.5 )分和 (2 2 .9± 4 .3)分 (P<0 .0 1) ,HDS为 (14 .2± 5 .8)分和 (2 2 .6± 6 .5 )分 (P<0 .0 1)对照组治疗前后 MMSE和 HDS虽有改善 ,但不显著 (P均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MMSE和 HDS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活脑灵加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同时观察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1/11在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n=28,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n=28,仅麻醉,不做手术),和血管性痴呆组(n=44).采用血管阻断的方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每组剩余大鼠在缺血后24,48,72,96,120 h及7 d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00只大鼠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96只.①水迷宫学习成绩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游完全程的时间、进入盲端的次数及时间[(3.78±1.65)min,(5.21±1.56)次,(1.90±1.38)min]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0.68±0.12)min,(1.13±0.21)次,(0.21±0.08)min;(0.76±0.13)min,(0.98±0.32)次,(0.31±0.09)min].②水迷宫记忆成绩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游完全程的时间、进入盲端的次数及时间[(2.98±1.05)min,(5.62±2.11)次,(1.78±0.84)min]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0.24±0.16)min,(0.48±0.73)次,(0.04±0.02)min;(0.35±0.20)min,(0.52±0.80)次,(0.10±0.02)min].③血管性痴呆组脑缺血后24 h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为(82±12)个/视野,第3天时达高峰[(198±20)个/视野],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7±3),(20±3)个/视野].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发生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脑区有大量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作为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可能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