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琴 《中国校医》2014,28(10):770-770
大便不通以硝、黄攻之,这是一般常法,然而年老之人气血渐衰,若进攻伐之剂,必然虚上加虚,会导致虚虚之虞,变生他证,故硝黄等峻品均属禁忌之列。便秘起病缓,发病则急,患者痛苦大,为内伤杂证常伴之症。便秘一般分为虚实2类,热秘、气秘为实秘,气虚、血虚、冷秘为虚。而本文所介绍的自拟"通秘煎"则是专门为年老体衰,脾肾不足,下焦阴亏,气血阴阳俱损,虚实相兼并见之便秘而设。 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经中医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闭经患者中药治疗。结果经中药治疗治愈36例;好转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3%。结论对虚、实两端,虚者补,实者泻,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  相似文献   

3.
玉屏风散一方出自《丹溪心法》,其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原为治疗表虚卫阳不固症之主方。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为散收结合、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方。笔者在临床上权衡药量、辨证加减,用于治疗虚实夹杂之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药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或补之过度,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鼓胀病又名“单腹胀”、“蜘蛛病”。多由肝硬化、肝癌或其它腹腔肿瘤晚期引起。常见症状为腹部胀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严重时出现尿少、呼吸气促等。近年来我科收治一些鼓胀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治疗体会浅述如下。1 治病求本,攻补适宜鼓胀病之病机多为虚中挟实,虚实挟杂之证。脏腑虚衰在先,饮邪停滞在后,属本虚标实。临床上治疗多采用攻补兼施之法。根据病人机体邪正盛衰、体质强弱及标本缓急等不同情况决定相应治疗措施。如病情发展缓慢,病势不急,应以治疗症本为原则,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做到扶正而不留邪。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6.
进补要辨证     
即使一个人体质真的虚了,也要分清虚在什么地方,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只有了解清楚,才能有的放矢。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一句话,什么虚就补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哪方面虚呢?气虚证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音  相似文献   

7.
张士鑫 《长寿》2004,(11):7-7
中医诊疗的一大法则便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此,只要有虚证反应的时候,不管春夏秋冬都能进补,什么时候虚就什么时候补,哪里虚就补哪里,因为小虚不补便会酿成疾病。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相似文献   

9.
1 3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与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实主要指邪气盛实。故古人有“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的说法。1 3 1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正不胜邪的各种衰退证候的病理概括。包括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 ,都属于虚证范畴。(1)病因病机虚证的形成有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调、疾病耗损两个方面 ,以后天失调为主要因素。如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室过度、产育过多、…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范畴,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理变化分为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虚者为肾气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痰、瘀扰乱清空,虚实夹杂则为阴不制阳,阴虚而阳亢,其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常见的证型之一,并在高血压病、脑卒中的防治中均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崩漏论治     
崩漏可分虚实两种,经漏虚多实少,虚症多为中气下陷,肾气虚及心脾两虚;实证为有瘀血,或者气郁及血热,其中以气虚血热者居多。在行经之时或在产后不慎感受外邪,气血运行受阻,停积成瘀,瘀血不去而新血不得归经亦可形成崩漏。每经此症必须细心诊察,谨守病机,分清主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可一味止血补血,根据病情而审因论治,虚者补之,实  相似文献   

12.
王永山 《现代保健》2009,(28):176-177
糖尿病是一种虚实夹杂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以虚为主,夹杂有气滞、痰浊、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故在治疗糖尿病时多先确立补虚的治则,在此基础上,标本兼治。但笔者认为,肝在糖尿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肝也可引发糖尿病,主要是由肝失藏泄所致,故治疗糖尿病勿忘调肝,  相似文献   

13.
<正>《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记载:"肝,是四肢之本,藏魂之所在。"按中医理论,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因此春季护肝尤为重要。在养肝护肝诸法中,药膳食疗具有良好的功效。以药膳食疗养肝护肝,基本原则有三:一者,辨证施食。春季员肝气旺盛.但仍有盈亏虚实之分。因此,当"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若盲目施食,实补虚泻,则损肝伤气,效果适得其反。二者,辨味施补。五昧所偏,必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睥气"。(《唐·孙思邈语》)春为肝气当令,肝属木,脾属土,木克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吃了补养药不但对健康无益,而且感觉不舒服,甚至病情加重。这种情况叫作“虚不受补”。 不当补而补 补养药是治疗虚证的药物,没有虚证就不能用补养药。但是以下的“虚”证却属于不当补之列:①病属实证而出现某些虚证的症状,误认为虚证而用补  相似文献   

15.
分析肝阳虚胁痛概念,从肝阳虚证客观存在于胁痛病,肝是虚胁痛的诊治等角度展开论述,结合长期临床经验,拟从肝脏(肝气、肝阳)的生理病理来论述肝阳虚证客观存在于胁痛病中。温肝补虚、通络止痛法可适当提高胁痛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亚琴  张文铠 《中国保健》2009,(15):663-664
中医心悸之病包括惊悸与怔忡,是指自觉心中悸动不安而不能自主为主证的一种病证。虽病机证型不同,然老年心悸则多以虚为本,治宜勿忘益脾之源,试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都很讲究自身保健,增强自身体质,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缘此,补养类中药和药膳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然而,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补养类中药和药膳,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如何补养。1.根据体质和病情补益中医在预防保健和诊断治疗疾病中,很注意病者的体质状况和疾病的证候,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各个人的体质和所患疾病的证候,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必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所以,辨证论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实效。补品是针对虚证使用的,而对虚…  相似文献   

18.
寒冬来临,众多中老年人开始进补。有关专家提醒大家,中老年人冬季进补,要遵循“虚者补之”的原则。“虚则补之”,这是运用补药的最根本原则,若是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即无虚则不用补。倘若一见补药,以为对人体皆有好处,贸然进补,很容易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根据其病因把中风分为"内中风"与"外中风",并将"内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认为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虚实不同故二者治法相反。此属于理论创新。治疗"脑充血"以平肝熄风、引血下行为治则,治疗"脑贫血"以气血双补为治则,本文结合自身西医临床实践,参照西医病理学、内科学,以中西汇通之义,更深入探究脑充血及脑贫血的现代医学类似病证,试图以中风虚实辨证作为总病机,用中医虚实辨证来统领临床上高血压及脑血管病的病机及诊断治疗,进而发挥中西汇通优势,为临床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提起人参、鹿茸等就认为都是好药,因为它们都是补药(或称补品)。诚然,补品不能说不是好药。但是用药也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不可过之,更不可乱用。中医治病的理论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之说。只有虚者才可用补药,实者或者不虚者则不可用补药。那些不问自己身体虚实,认为只要是补药就会对自己身体有好处的观点是错误的。就对虚症而言,尚有气虚、血虚或阳虚阴虚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