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 9例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 5 2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年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方面临床对比。【结果】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小婴儿居多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 ,学龄前期发病例数接近。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酶CK MB、CTnT明显高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心电图变化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传导阻滞为主 ,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ST T及早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心功能方面 ,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心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心脏指数 (CI)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心室舒张功能 (E/A)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的损害程度重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猝死.典型者诊断较易,不典型者诊断极为困难.根据1978年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标”和1980年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依据参考”,将我院自1980年6月到1984年6月4年间收治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做回顾性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观察组)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R-R间期散点图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儿童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减低(P<0.001),非线性分析的散点图正常儿童多呈彗星状,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呈非彗星状.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为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及其配体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和免疫反应的关系 ,旨在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了 4 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 2 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 ,并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sFas和sFasL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增高 (P <0 .0 1)。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sFas与s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 (r=0 .6 5 0 9,P <0 .0 1)。儿童血清sFas和sFasL表达水平无性别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血清sFas及sFasL表达增高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过程有关。②sFas表达增高可进一步证实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③血清sFas表达增高可望作为T淋巴细胞激活的标志以及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类型临床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表现类型.方法:统计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及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儿心律失常为12个类型95例次,全部病例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改变.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快速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是目前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中发病率最高的疾患之一。病毒性心肌炎病因为病毒感染。与其有关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粘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直接侵袭心肌和免疫反应。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预后良好 ,但也有一部分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是继发性心肌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时免疫系统与心肌病理变化的关系、病毒性心肌炎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决定因素等作一综述。1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 ,感染机体以后 ,患者是否即患病毒性心肌炎以…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检查国内尚未普及,临床主要依据流行病史、临床资料以及排除其他心脏病而作出诊断.病程早期有各种酶的升高已众所周知,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 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变化规律及用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报道甚少.为了探讨LDH 及LDHi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我们自1986~1988两年共观察了107例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由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B Virus,CBV)所致,约占病毒性心肌炎的50%.但其发病机理不甚明了,有人认为系由病毒直接引起心肌损伤,也有报道与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本文研究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抗CBV-IgM,5种心肌酶、3种免疫球蛋白及C_3,并与健康人比较,以期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浆脑钠素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40例非心肌炎患儿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浆BNP浓度.结果 心肌炎组BNP水平[(3.01±1.04)μg/L]显著高于非心肌炎组[(2.22±0.83)μg/L]及正常组[(2.24±0.47)μg/L](P<0.01).合并心衰时BNP浓度可达4.1μg/L以上.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BNP水平升高,检测血浆BNP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进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ecursor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的浓度水平,探讨将其作为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心功能状态的价值. 方法 门诊及住院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8例,对照组109例.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vtion,LVEF)及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of shortening,LVFS),根据改良ROSS评分对患儿心肌炎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NT-proBNP水平(2870±49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45 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FS、LVEF呈负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不全的情况,可协助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可用于该类患儿心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心内科护士柯萨奇病毒感染情况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光红  曹青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0-831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柯萨奇病毒感染率及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与普通人群的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0例心内科护士及30例献血员进行抗柯萨奇病毒B组的IgG抗体(CoxB-IgG)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中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的差别.结果护士组CoxB-IgG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柯萨奇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多为隐性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但要提高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防止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敏 《临床荟萃》1998,13(21):969-970
本文根据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现对我科收治的72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心肌自动分区运动分析(A-SMA)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左室局部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A-SMA技术检测70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左室收缩期面积变化率(FAC-S)及舒张期面积变化率(FAC-D),患儿按心肌酶CK-MB增高与否分为两组,与40例正常儿童心功能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并且观察室壁运动彩色的变化.结果 2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不同切面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室壁各节段FAC-S,FAC-D高低不均,大部分节段较正常儿童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室壁运动彩色变化不一致,色带层次减少或变窄.结论 A-SMA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左室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田荣琳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23-1024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病毒侵犯心脏,心肌发生病变,其临床表现不一,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发病率近年来较高[1],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临床应积极治疗.本病治疗方法很多,磷酸肌酸原来用于心肌炎的辅助治疗[2],但本院儿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用磷酸肌酸联合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从此决定了磷酸肌酸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的重要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随着风湿性心肌炎的减少 ,临床上大多数心肌炎实际上就是病毒性的 ,其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性病变。目前已知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而我院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7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10 8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7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 …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王彩荣,韩玫为了探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新方法,笔者近两年对临床根据"全国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心肌炎诊断标准"确诊或疑似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21例患儿于住院期间进行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  相似文献   

17.
心肌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同时采用抗人cTnI单抗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cTnI定量测定。结果 ①病毒性心肌炎组cT nI、CK及CK 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② 7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cTnI升高 5 3例 ,阳性率为 70 .7% ;CK升高 2 5例 ,阳性率为 33.3% ;CK MB升高 19例 ,阳性率为 2 5 .3%。结论 cTnI可作为诊断幼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为特异和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贾新巧 《临床医学》2012,32(1):66-68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TnI水平,同时测定心肌酶谱作为对照.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cTnI阳性率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cTnI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高的价值,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K-MB,可作为诊断和预测心肌炎较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浓度水平,探讨将其作为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康复状况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定患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等指标.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NT-proBNP水平[(3 050±2 81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5±79)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康复组[(139±68)p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心肌炎康复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45),而且无一例康复组患儿的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上限.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FS、LVEDD呈显著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的评估,可以作为该类患儿预后评价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尚建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10-3610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1].2009年以来我科应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